杨仁勇;徐联方;谈华明;王群;於文丽;水华
雷公藤多甙片和火把花根片二者临床作用类似,单独或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3],为了解二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提高肾小球肾炎疗效以减少或避免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我院于1995年开始采用火把花根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药方法治疗肾小球肾炎,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剑辉;朱广春;张纪云;王艳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评估无创伤性检查结果对不同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价值,用阿利新蓝-中性红染色法和标记抗体(直接、间接)法对尿沉渣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凤桐;张季;冯明年;刘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是以肾脏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我们自1995年10月~1999年10月间用活血解毒利湿汤配合青霉素及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300例,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光钰;李耀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仍以甾体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为主治疗,其副作用十分突出.近年来,我们采用脾肾双补法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祥;毛以林;周珂;朱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移植排异的预防和治疗,能有效地延长同种和异种移植物的存活期[1~3].近年来,已有MMF治疗多种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陆续报道,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MMF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副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黄九香;刘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治疗十分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则进入透析或肾移植,但费用昂贵,且移植后抗排异亦困扰着医生.浙江省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学铭老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主张紧紧抓住毒、瘀、痰、邪、虚、土六字,具有独到见解,兹分述如下.
作者:卢昌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的两个主要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与脱水过多过快导致血容量下降有关,而与总体液量下降或细胞内容量下降无关.国外有学者报道,血容量下降超过 15% 时极易发生低血压,其发生率高达25%[1].失衡综合征的发生与溶质迅速清除,酸中毒的纠正导致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形成的渗透压梯度及脑溶液急剧变化有关,多在透析过程中或结束不久出现[2].我院从1999年开始使用可调钠透析方法,使上述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白友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患者王某,男性,54岁,血尿、少尿、浮肿1个月,伴双侧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及午后低热、胸闷入院.胸部拍片示:心界向左下扩大,查肾功能Scr 1600 μmol/L,BUN40 mmol/L;B超: 双肾明显缩小,肾活检示干酪样病变.诊为肾结核、慢性肾衰竭.给予抗痨、血液透析等治疗, 症状好转后出院.
作者:谢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99年9月~2000年7月应用肾病治疗仪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54 例,与单用常规治疗做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 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14岁~69岁,平均45.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慢性肾小管 -间质性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3例.对照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5 岁~72岁,平均46.7岁;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7例 ,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诸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香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冬虫夏草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发展等作用早已被临床所证实,但其详细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我们近年来选用人工培养的虫草丝菌治疗慢性肾衰竭96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其作用机制探讨如下.
作者:李中和;刘章锁;侯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基层医院就诊病人中,属中毒者时有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院近年来开展了血液净化抢救、治疗中毒的新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对我院近2年来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治疗中毒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素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CRF)发展至终末期(ESRD),主要靠腹透、血透和肾移植等方法治疗,费用昂贵.故探讨对CRF早、中期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我院近年来研制中药肾炎康煎剂(以下简称肾炎康)联合爱西特治疗CRF,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虎章;王文浩;黄大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体外培养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hRIF)并用腺病毒介导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方法:用肾穿刺活检法取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肾组织,以常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RIF;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hRIF;用RT-PCR方法检测AT2R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T2R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同时检测AT1R的表达变化.结果:用肾活检组织成功培养出hRIF.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hRIF表达率为90.57%.以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AT2R表明,转染后AT2R表达明显增强,并随表达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为表达峰值.AT2R转染表达不影响AT1R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可较高效率介导AT2R在hRIF的转染表达,ATIR表达不受其影响.转染表达AT2R的hRIF可作为研究AngⅡ在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的良好细胞模型.
作者:李荣藻;刘建平;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治疗临床上甚为棘手[1], 为提高其疗效,减少复发,我们探讨了电脑肾病治疗仪配合常规激素、环磷酰胺治疗RNS 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共观察95例,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RNS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5例,女性30例;年龄18岁~62岁,平均(30.8±10.2)岁,治疗前病程6月~3.5年,平均 (1 0.3±4.5)月.其中常复发型45例,激素依赖型48例,激素无效型2例.全部病例随机分成电脑肾病治疗仪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病理类型、肾功能、肝功能、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的无显著性差别(P<0.05).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刘晓惠;邓龙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是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细胞外基质(ECM)聚集、系膜细胞的增生是造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的基础,血清Ⅳ型胶原(C Ⅳ)、层粘连蛋白(LN)是ECM和病理肾基底膜的重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 Ⅳ、LN伴有合成和降解的异常,因此对MSPG患者血清C Ⅳ、LN的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对MSPG发病机制的认识,对判定疾病的发展及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我们对MSPG患者血清C Ⅳ、LN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二者水平与肾脏病理及肾功能的关系,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作者:曹礼应;段建;王柏清;谢云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简称PD)自1965年Tenckhoff发明透析管路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和飞速发展的历史.近年,由于新材料、新方法、新理论的涌现,PD尤其是CAPD已成为ARF和CRF终末期病人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之一,并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广为应用.据新近公布的材料证实,全球曾享用过PD者多达6500万人.目前,全球靠透析维持生存的300万人中,PD病人占1/3左右,约100万人.PD生存期长者达29年.我院老年CRF病人行CAPD生存期8年以上者36人. 加拿大等美洲国家已把PD作为替代疗法的首选.基此,现就国外研究近况并结合我院10 年来2000多例PD病人的治疗经验与有关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崔极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也相应提高,在人类衰老过程中,体内各器官将逐渐萎缩而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尿路感染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症,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排第二位,且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而又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尿路感染46 例临床表现的特点,旨在加深对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认识,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院内感染中常见的一种.这种医源性的尿感,大多数是由于使用导尿管不当而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医院的急诊室里,每年发生与导尿管相关的尿感超过90万例,其中大约有3%左右发生革兰氏阴性杆菌性败血症, 往往导致病人死亡.而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由泌尿系侵入者,占26.1%.
作者:李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川芎嗪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空白及实验对照设计,将36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多巴胺对照组、川芎嗪常规浓度组、川芎嗪高浓度组4组,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加入腹透液对大鼠尿素氮清除率(C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D/P值、肌酐D/P值、排液量及透出液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常规浓度组、川芎嗪高浓度组及多巴胺对照组的CBun、CCr值、排液量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透组(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芎嗪常规浓度组、高浓度组透出液蛋白质浓度和单纯腹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多巴胺组透出液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腹透组(P<0.05),亦显著高于川芎嗪常规浓度组及高浓度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确能提高大鼠腹膜透析效能,提高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增加超滤量与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均有关,同时, 含40 mg/L川芎嗪腹透液和含80 mg/L川芎嗪腹透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是相同的.
作者:刘旭生;杨霓芝;林启展;邓丽丽;余鹏程;余崇镐;黄纾;周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叶传蕙教授对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兹就这一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郭立中;毛炜;刘玉宁;杜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