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王双;艾东方

关键词:脓皮病, 坏疽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摘要: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和免疫异常有关,常并发炎性肠病、关节炎、血液病等系统性疾病.PG的少见类型有脓疱型、大疱型、增殖型等.笔者收治了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增殖型PG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色素性浅表型基底细胞癌1例及皮肤CT成像表现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9岁.因背部红色斑块5年,瘙痒、渗液6个月,于2012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一个五分硬币大的红斑,无痛痒,皮损缓慢增大,未予治疗.6个月前皮疹瘙痒,搔抓后皮损处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数天后自行结痂.患者既往体健.

    作者:胡亚莉;汪洋;李岩;王砚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常见致病念珠菌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常见致病念珠菌菌落的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方法:结合直接菌落PCR检测技术,使用通用引物扩增6种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ITS1-ITS2区.分别用HhaⅠ、HaeⅢ、HinfⅠ、MspⅠ和Hpy F10Ⅵ等5种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以菌落PCR为基础的RFLP方法,然后对30株临床株进行PCR-RFLP图谱分析.结果:应用MspⅠ进行酶切反应,6种念珠菌的酶切带型有明显差异,易于鉴别.结论:通过直接菌落PCR检测技术,使用MspⅠ进行酶切,可以经1次反应,简便快速鉴别出常见的6种致病念珠菌,为临床念珠菌感染的快速准确诊断赢得时间.

    作者:王淼淼;张晓利;吕雪莲;蔡晴;葛一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皮内痣1例

    患者女,29岁.右侧腋前线黑色、无痛性斑丘疹20余年.初起时呈黄豆大,表面粗糙,色深,边缘清楚,无疼痛,无瘙痒,于2年前怀孕4个月期间斑丘疹增大明显,色泽较前变浅,呈椭圆形,边缘较清楚,上有毛发生长,无疼痛及瘙痒等.孕4个月后皮损变化缓慢,产后停止变化.患者于2012年7月来院就诊.

    作者:施晓晓;汤諹;徐荻茹;刘巍敏;田卓;周念;匡卫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患者女,42岁.双小腿胫前硬斑块、结节10年,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出现肿胀,渐出现直径0.3~2.0 cm,肤色或淡红色丘疹、结节,质中,界清,无自觉症状,皮疹渐融合成斑块,质硬,表面光滑,有稀疏毳毛生长,双下肢明显肿胀,且患者自觉眼睑水肿,逐渐出现双眼突出,食欲增加,体重减轻,性格急躁,易发怒,偶感心慌,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在当地医院查T3 18.34 nmol/L (正常值1.8~2.9 nmol/L,以下同),T4 421.06 nmol/L(65~155 nmol/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名称及术式不详,疗效欠佳,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用他巴唑治疗后,甲亢症状好转且各项化验指标渐恢复正常.患者既往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病史,否认有药物与食物过敏史以及血丝虫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龚石;王爱民;王玲;杨先旭;吴晓强;刘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表皮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引发或加重AD.与屏障功能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如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丝聚蛋白等在AD中均会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在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的同时,促使其他功能正常化是AD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鹤飞;柏冰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成功治疗儿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3例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又称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是一种罕见的、爆发性表皮及黏膜剥脱,死亡率高达30%~35%的疾病.其中的74%~94%多由药物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研究表明220余种药物可引起TEN,还有些天然药物、中药和化学品如除草剂乙草胺、溴芴、汞等可以引起TEN.TEN为皮肤科的重症之一,死亡率高,然而其治疗尚存在争议.我科于2011年7月29日-9月15日间,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成功治愈3例TEN男性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娜;韩世新;朴永君;林景荣;刘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成人过敏性紫癜胰腺受累2例

    例1.男,45岁.因四肢瘀点瘀斑10余d,腹痛1周于2012年3月16日入院.入院前10余天无明确诱因于双下肢出现密集针头至绿豆大瘀点和瘀斑,伴有双踝关节疼痛,1周前出现腹痛.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欠佳.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软,右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明显肿胀.

    作者:王倩;刘伟;薛竞;陈学军;段西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化脓性卡介苗性淋巴结炎1例

    化脓性卡介苗性淋巴结炎(suppurative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lymphadenitis)为接种卡介苗引起的一种局部的淋巴结异常强反应,皮肤科文献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

    作者:房现刚;李会贤;陶书杰;王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巨大疣状皮肤结核1例

    患者男,46岁.因臀部及股部红色斑块36年,加重伴发热半个月于2012年7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下右侧臀部出现一黄豆大的红色角化性丘疹,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未引起重视.

    作者:倪晓静;蒋亦秀;黄池清;许经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皮肤平滑肌瘤较少见,病因尚不明确,多发性者更为罕见.现将武汉市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1例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右小腿起结节20余年,渐增多,于2010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小腿胫前出现大小不等结节,肤色或淡红色,无明显自觉症状,皮疹渐增多.近七八年渐出现疼痛感,曾在当地就诊,未明确诊断,未予处理.

    作者:谢玲;朱里;陈思远;钱悦;黄长征;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播散性黄瘤

    报告1例播散性黄瘤.患儿男,6岁.面颈部、躯干、四肢近端、外生殖器泛发黄色或黄褐色丘疹1年余,无自觉症状,尿常规、血脂正常.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其中可见较多Touton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检查:CD1a(-)、S-100蛋白(-)、CD68(+).结合临床诊断:播散性黄瘤.

    作者:王明;王翠彦;孙兰;陈柳青;赵云;Shuva Kant sharma gautam;陈龙;陈思远;王椿森;黄长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09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6例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递减疗法;对照组103例,采用咪唑斯汀递减方法.疗程均为10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及停药4周后复发率分别为76.1%、10.4%和43.5%、22.8%.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和嗜睡.结论:相对于咪唑斯汀递减疗法,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佳、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与单用咪唑斯汀相似.

    作者:郭晓兰;杨文彪;黄芳仪;欧阳志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脱发为首发表现的青少年二期梅毒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因发现脱发20余d,于2012年9月3日来我院皮科门诊就诊.20余d前患者出现双颞部小片状脱发,2周前曾就诊于当地皮肤科诊所,诊断为斑秃,予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患者脱发逐渐加重,小片状脱发发展至头顶部,枕部等处,无明显瘙痒或脱屑.否认有拔毛习惯.父亲有雄激素源性脱发病史.家族中无类似小片状脱发史.

    作者:黄海艳;王芳;赵琰;陈杰;赵明福;张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转录因子Foxp3mRNA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1),且重型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局限型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2.89,P<0.01),但重型患者组与局限型患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斑秃患者PBMCs转录因子Foxp3 mRNA与秃发严重评分工具(SAL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6,P<0.01).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隋佳佳;陈晓红;荣容;曹碧兰;晏文;杨莹;张更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羟苯磺酸钙所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报告1例羟苯磺酸钙所致重症药疹.患者女,56岁.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3次口服羟苯磺酸钙,每次口服该药数小时后即出现全身红斑、水疱伴痒痛、发热.停用羟苯磺酸钙,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

    作者:黄琴斯;杨静;曹俊;周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巨大疣状血管瘤

    患者男,18岁.主诉:右小腿紫红色结节、斑块及疣状增生18年.现病史:患者出生时发现右膝前黄豆大红褐色丘疹、结节,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增大,形成斑块,并部分融合呈疣状,沿小腿内侧向下延伸至胫前1/2的部位,大致呈带状分布.偶尔感疼痛及瘙痒,轻微外伤后易出血,未行任何处理.

    作者:王明;赵云;杨珍;易圣刚;陈思远;钱悦;王椿森;黄长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石膏样小孢子菌阴囊癣1例

    患者男,18岁.因阴囊白色斑丘疹6 d,于2012年9月3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于6 d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阴囊出现白色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未予重视及任何处理.其后上述皮疹逐渐增多并稍增大,患者自诉水洗后白斑可消退,但皮肤干燥后白斑可再次出现.

    作者:谭欢;阎衡;兰雪梅;周村建;钟白玉;杨希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红色阴囊综合征

    报告1例红色阴囊综合征.患者男,86岁.阴囊红斑伴灼痛2个月而就诊.皮肤科检查:阴囊边界清楚的红斑,诊断为红色阴囊综合征.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药治疗均无明显缓解.

    作者:侯麦花;卢新政;朱文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现状

    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面部皮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其在国内外的名称不同,影响国内外同行对该病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命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起珏;何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生水疱的皮肌炎并发食管癌

    报告1例发生水疱的皮肌炎并发食管癌.患者女,64岁.因四肢肌肉疼痛、无力4个月,周身红斑、双上肢水疱2个月伴吞咽困难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阴性.胃镜检查活检发现食管癌,2个月后死亡.诊断:皮肌炎、食管癌.该文就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出现水疱的皮肌炎进行了文献复习.

    作者:张宇;李红;乔树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