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掌黑癣

王小兵;李智华;叶发舜;李彦

关键词:掌黑癣, 威尼克外瓶霉, 儿童
摘要:报告1例掌黑癣.患儿男,2岁.右手掌棕褐色斑疹半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见右掌大鱼际处钱币大棕褐色斑片,边缘清楚,鳞屑较少.直接镜检见棕色菌丝,有分枝、弯曲及不规则分隔.沙堡培养基25℃恒温培养见柏油状菌落.镜下观察见大量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棕色孢子和分隔菌丝,部分孢子中央有分隔.诊断:威尼克外瓶霉引起的掌黑癣.外搽角质剥离剂及抗真菌药后皮损消退.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获得性淋巴管扩张症

    报告1例获得性淋巴管扩张症.患者女,63岁.因左上臂近端内侧无症状小水疱5年就诊.10年前,患者因患左乳腺癌行左乳切除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有许多扩张的管腔,管腔内未见红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管腔内的扁平内皮细胞CD31和D2-40(淋巴管特异性标志抗体)阳性,而CD34和FⅧ阴性.符合获得性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

    作者:马东来;何志新;方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尼群地平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尼群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病,发生重症药疹的病例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由尼群地平引起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颖;刘茁;计雄飞;施秀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庆地区213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2135例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镜检阳性率为66.5%,培养阳性率为55.7%.菌种分布丰要为:红色毛癣菌872株(68.2%),犬小孢子菌50株(3.9%),须癣毛癣菌48株(3.8%),念珠菌及酵母样菌173株(13.5%),曲霉26株(2.0%),青霉11株(O.9%).结论:①重庆地区浅部真菌感染中,皮肤癣菌仍占主导地位.男性皮肤癣菌的镜检及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冬季癣菌的检出率低于春、夏、秋三季.②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但其在1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

    作者:熊亚;周村建;李芹阶;黄秀英;黄元辉;钟白玉;唐书谦;戴玮;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微波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Ⅲ期酒渣鼻1例

    患者男,38岁.鼻红斑7年,近2年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增生物,且逐渐增大,于2004年10月16日来诊.患者平素体健,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以鼻尖为中心一隆起性红色肿物约3 cm×2.5 cm×1.5 cm.表面不平,呈橘皮样外观,肿物表面及相邻皮肤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丘疹、结节(图1 A).血、尿常规,肝功能、肝炎标志物均正常.诊断:酒渣鼻(Ⅲ期).

    作者:刘毅;崔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环状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47岁.因双下肢散发数片红褐色斑2年,于2007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中段内侧皮肤出现一绿豆大扁平红褐色丘疹,逐渐天呈离心性扩大似环状.

    作者:周源;黎智;何威;杨玲;杨进清;任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Bcl-6(+),Ki-67 70%(+),MUM-1(+),Pax-5(+),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刘洁;王涛;马东来;方凯;晋红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脐肠系膜管残留致脐息肉

    报告1例脐息肉.患儿男,12岁.脐窝起-黄豆大红色丘疹伴反复出血6年余,组织病理示皮损表皮缺如,局部含有大量肠腺腺腔和血管.诊断为脐肠系膜管残留致脐息肉.

    作者:杨玲;何威;黎智;何云志;胡学强;余小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须部假性毛囊炎

    报告1例须部假性毛囊炎.患者男,25岁.右侧颏部出现-3 cm长的线状限局性、复发性红色丘疹及脓疱4个月.经检查证实该线状损害是一根在真皮浅层潜行的毛发.根据病史及皮肤科检查确诊为须部假性毛囊炎.

    作者:何威;吴军;闫国富;杨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常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增大,一般诊断不难.但对于首发表现以皮肤结节、斑块、溃疡为主者临床罕见,较易误诊.现报告1例.

    作者:张凡;杨勇;董玉君;李若瑜;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菌肽LL37与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是具有特定遗传背景(基因)的人群在环境(以感染为主)的作用下,通过天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造成的炎症反应.近期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存在一种内源性抗菌肽L137,可以破坏机体对自身DNA的天然耐受,与自身DNA形成一种复合物,运送至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早期内体单元中,在Toll样受体9(TLR9)的介导下,使机体作出类似于对病毒的反应,产生大量干扰素(IFN)-α,从而引发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继发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导致银屑病皮损的形成.

    作者:陶煜;郑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乳房鲍恩病1例

    患者女,67岁.因左侧乳房斑块2个月,于2007年11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乳头上方出现红色丘疹,上覆少许鳞屑,其后丘疹不断向上和左右蔓延成片状,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毒物接触史及外伤史,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

    作者:乔树芳;肖尹;王红梅;纪华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爱贝芙)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品名:爱贝芙,artecoll)治疗皱纹、轮廓塑形和软组织凹陷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使用爱贝芙注射填充剂(主要有效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对463例患者1162处进行注射治疗,以改善皱纹、组织凹陷及面部轮廓塑形.所有患者均在注射前以及注射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随访和照像,由皮肤科医生和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所有注射部位均在注射后即刻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为98.1%;注射后1周、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综合评分分别为:3.78、2.91、2.82、2.79分,有效率为:97.1%、68.3%、64.3%、63.O%.未发生肉芽肿、过敏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爱贝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永久性注射填充剂.

    作者:费烨;陈向东;刘健航;汪蓓青;沈征宇;徐慧;张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阴虱眉毛寄生1例

    患者男,40岁.双侧眉部红斑、剧烈瘙痒2个月,于2007年12月13日来诊.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多次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酮康唑霜等外用后均无好转.皮肤科检查:双侧眉部红斑,少许抓痕.眉毛排列整齐,表面有淡褐色细小附着物(图1).

    作者:李秀丽;高飞;戴玲源;廖万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

    目的:探讨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45例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Foxp3+、CD4+CD25+、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结果: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nTreg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发生变化,使体内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细胞免疫尤其是Treg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

    作者:李泓馨;王华;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染料激光联合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2003年3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17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抗;陈勇军;刘巧;沈静;翟培明;姚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有口唇色素沉着表现的皮肤病

    对有口唇色素沉着的皮肤病,如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Laugier-Hunziker 综合征、Carney 复合症、固定性药疹、吸烟者色素沉着斑等作一综述.了解这些疾病所具有的特殊形态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认识和鉴别有口唇色素沉着表现的疾病.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先天性厚甲症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手(足)指(趾)甲肥厚19年,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双手(足)指(趾)甲开始肥厚,逐年加重,出现远端上翘,呈黄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双足跖摩擦后经常出现大疱,有时破溃,行走时疼痛,日久形成角化性斑块.腰背部及四肢伸侧皮肤出现干燥性丘疹,冬季加重.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智力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杨宝琦;张法义;周桂芝;张福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麻风患者愈后表皮某些生理功能障碍研究

    目的:了解麻风愈后者其原受累及部位是否存在角质层生理功能障碍.方法:利用多功能皮肤生理仪对麻风患者痊愈后前臂原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酸碱度、透过皮肤水分丢失率及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进行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降低(P<0.002),以瘤型麻风患者降低幅度大;皮肤表面的pH明显增高(P<0.000 1),界线类偏结核型患者pH改变不甚明显;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的基础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好于正常人,以界线类偏瘤型患者水分丢失量降低明显;麻风愈后者原皮损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元明显改变.结论:麻风患者痊愈后仍然有角质层生理功能障碍.

    作者:宋顺鹏;吕成志;李兆研;郭晨雁;(問)茂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毛发老化

    毛发老化包括毛干的剥蚀作用以及毛囊的老化.前者包括整个毛干纤维逐渐退化,后者表现为头发变白,或者头发生长缓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均会导致毛发老化.外用抗毛发老化的药物包括护发素、光防护剂和抗氧化剂.染发是治疗灰发症的主要手段.目前用于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方法包括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以及自体毛发移植术.生物工程技术将在抗毛发老化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曹蕾;朱文元;王磊;范卫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胎儿皮肤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皮肤中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11~25周胎儿背部皮肤2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反转录(RT)-PCR分别从蛋白质、mRNA水平检测β1整合素与MMP-2及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3~21周胎儿的皮肤表皮由3层逐渐发展为4层,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结构由开始发育到结构的形成,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均为阳性,表皮外层角蛋白(K)10染色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胎龄1113周与23~25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两种基因在胎龄11~13周与23x~25周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主要为表皮干细胞,随胎龄增加,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MMP-2和TIMP-2对皮肤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翟慧娟;杨廷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