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树叶;汤建萍;周斌;曾迎红;韦祝

关键词:念珠菌病, 皮肤, 黏膜
摘要:1 病历摘要患儿男,28 d.因全身散在红斑、丘疹、脓疱25 d,于2005年11月16日入我院诊治.患儿于出生后3 d无明显诱因脐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伴瘙痒,面积逐渐扩大,累及头面部及四肢.曾在外院给予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7+周,顺产,产程及Apgar评分不详.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亲无阴道念珠菌病病史.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先天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躯干、四肢色素脱失斑4年,于2005年6月就诊.患者自出生即发现腹部、腰部以及上胸部有黑痣,逐渐扩大,未接受任何治疗.1年前腹部黑痣上出现色素脱失斑.自14岁左右头部即出现白发,近几年逐渐增多.患者4年前于下腹部两侧出现色素脱失斑,无自觉症状,逐渐扩大.

    作者:常建民;鲍迎秋;傅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女,53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从腹部开始出现紫灰色斑点、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06年3月6日至我院就诊.紫灰色斑点多先发生在毛囊口处,渐扩大成片,颈部、胸部、腰背部、腋下及四肢相继出现紫灰色斑点和斑片,部分皮损融合.同时患者面部肤色较前稍变深.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化工原料及金属接触史.

    作者:刘春平;赵淑肖;陈强;金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灰泥角化病1例

    灰泥角化病(stucco keratosis)临床上较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疣状增生、鳞屑6年,加重1年,于2005年11月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原因双下肢近内踝处出现淡灰色斑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搔抓后表面有干燥的灰色鳞屑脱落.以后皮损缓慢增大,有瘙痒感,夏重冬轻,未予治疗.近1年来皮损增多,原有皮损扩大,渐播散至双侧外踝.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其母亲及两个姐姐均有类似皮损.

    作者:邱洁;刘巨川;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毛囊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HIF-1α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应用反转录(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HIF-1α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同时通过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将该上清加至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和细胞中,显微镜下测量毛囊的平均生长长度,并观察毛囊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加入转染上清的细胞活性.结果:成功地将HIF-1α真核表达载体HIF-1α pcDNA3.0瞬时转染了成纤维细胞,用RT-PCR、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出细胞中HIF-1α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细胞活性增强,并且该上清液可以检测出VEGF的表达.该上清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囊生长,延缓其进入退行期.结论:应用脂质体能够成功地将外源性人HIF-1α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并进行有效表达,其表达的HIF-1α可增强细胞活性,且可诱导转染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在体外具有促进人毛囊生长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戴叶芹;范卫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报告1例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男,74岁.临床表现为头皮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瘀斑,伴局部胀痛、出血3个月.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层,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构成,尚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红细胞外渗,异形细胞多见,瘤细胞核深染,核分裂相偶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CD31、FⅧ阳性.诊断为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行外科扩大性根治手术2周后皮损复发.

    作者:李建勤;徐翔;梁东辉;黄长征;王椿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美容皮肤科学的进展

    介绍肉毒毒素除皱、软组织填充剂、功效性护肤品、紫外线和激光、光动力学疗法、瘢痕治疗法、化学剥脱剂、毛发修复、硬化剂、睑成形术、面部皮肤提升术、脂肪移植术、皮肤磨削术、Mohs显微外科术在美容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虞瑞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1 病历摘要患儿男,28 d.因全身散在红斑、丘疹、脓疱25 d,于2005年11月16日入我院诊治.患儿于出生后3 d无明显诱因脐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伴瘙痒,面积逐渐扩大,累及头面部及四肢.曾在外院给予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7+周,顺产,产程及Apgar评分不详.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亲无阴道念珠菌病病史.

    作者:树叶;汤建萍;周斌;曾迎红;韦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反应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症

    报告1例反应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症.患者女,53岁.反复发热2年,面部出现多发性水肿性红斑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畸形伴赘生物形成.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有许多增生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增生,管腔闭塞,可见纤维蛋白性血栓.内皮细胞均无不典型性,无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4和波形蛋白阳性,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FⅧ、CD45RO、CD20均阴性.

    作者: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免疫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AD)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明,治疗困难.近年来,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治疗AD的一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匹美克莫司、麦考酚酯、环孢素)和免疫调节剂(γ干扰素、盐酸奥洛他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现对这两类药物治疗AD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永生;徐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及并发的肿瘤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目的:对笔者所在科室近10年收集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和EV并发肿瘤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侧,并进行分型.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对13个(10例)经临床和组织病理确诊为EV和EV并发肿瘤的组织标本,用HPV通用引物FAP56/FAP64扩增石蜡组织标本中的HPV DNA,并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上的已知序列进行对比、分型.结果:7个标本为HPV 5(53.8%),HPV3、HPV22、HPV38、HPV47各1个标本(各7.7%),2个标本为HPV5和HPV14混合感染(15.4%).结论:笔者所在科室的EV和EV并发的肿瘤主要是由高危型HPV 5引起,其他少见的类型有HPV3、14、22、38和47,1例患者为HPV5和HPV14混合感染.

    作者:马东来;王家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丛状血管瘤

    患者女,49岁.主诉:右肘部屈侧红斑、丘疹、结节伴疼痛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年半前右肘部屈侧有一疼痛点,2个月后在该疼痛点处出现一针尖大红色丘疹,3个月后皮损缓慢增至黄豆大结节,伴明显触痛,在外院诊断为瘢痕,予以电灼切除.治疗后疼痛无缓解,切口附近出现数个类似的新结节,并逐渐扩大、融合.近3个月来自觉皮损增大较快,仍有明显触痛,偶有跳痛,日晒后局部红肿明显,疼痛加剧.

    作者:倪春雅;刘玲玲;涂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疱疹性湿疹

    报告1例疱疹性湿疹.患儿男,8个月.头面部出现水疱1周.既往有特应性皮炎病史.面颊部有密集出血性痂样皮损,单纯疱疹病毒(HSV)-Ⅰ IgM(+).诊断:疱疹性湿疹.

    作者:徐顺明;倪健儿;戴劲盛;薛思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妊娠疱疹

    报告1例妊娠疱疹.患者女,24岁.妊娠22+周.在妊娠8+周时全身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持续2个月后症状加重.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基膜带IgG、C3呈线状沉积.

    作者:朱建建;陈静;鲁建云;黄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患者男,73岁.因右侧臀部、外阴部出现簇集性水疱伴疼痛7 d,全身泛发水痘样皮损伴瘙痒3 d,于2005年9月15日来我院就诊.发病前1 d曾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并过度疲劳.就诊前7 d右侧臀部、外阴部出现簇集性红色丘疹,随即变为水疱,自觉有轻微刺痛.4 d后全身皮肤泛发丘疹、水疱,自觉疼痛、瘙痒,伴全身乏力、食欲下降.

    作者:高清云;梅兴宇;施伟民;黄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长波紫外线1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愈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66岁.四肢散在紫红色扁平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于2005年10月19日入院.4个月前,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服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治疗.2个月后左胫前出现少许指甲盖大紫红色扁平丘疹,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等治疗无明显效果,皮损逐渐增多,泛发至四肢,绿豆至胡桃大,伴剧痒.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赵恒光;李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特比萘芬口服治疗浅部真菌病163例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3-2004年采用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口服治疗16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6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全部来自我中心门诊,并经临床及真菌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07例,女56例.平均年龄43.6岁(16~76岁);平均体重66.3 kg(42~88 kg);平均病程8个月(1个月~2年).163例患者中体股癣95例,手足癣41例,体股癣合并手足癣27例.治疗前均征得患者同意,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近1个月未口服抗真菌药物;②近1周未使用过外用抗真菌制剂;③女性患者不在妊娠及哺乳期.

    作者:韦珍;蒋国方;束春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皮肤软组织增生伴软骨样化生1例

    患者男,43岁.右足外伤后皮下结节伴疼痛3个月.2005年9月患者右足曾受外伤,2个月后右足拇趾内侧出现一粟粒大皮下结节,质较硬,伴疼痛.结节逐渐增至碗豆大,为明确诊断于2006年2月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足拇趾内下方可见一碗豆大皮下结节,中心呈淡黄色(图1),质硬,边界欠清,有轻度压痛.

    作者:钟华;叶庆佾;杨希川;钟白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性荨麻疹1例

    患儿男,8个月.全身反复起红斑、风团伴色素沉着半年余,于2005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儿于出生后2个月左右双下肢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渐扩展至全身,遇热或摩擦皮损后可产生风团,三、四天后可自行消退,并留下褐色色素沉着斑.曾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色素性荨麻疹.给予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口服,疗效欠佳.

    作者:王曙霞;徐素琴;丁政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乳房1例

    患者男,48岁.因出生时胸部有两对乳头,于2006年1月4日至我院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在正常乳腺下方的胸部多出一对小乳头,无任何自觉症状,无其他发育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胸部正常乳房下方见另外一对乳头、乳晕,右侧略大于左侧,位于胸部正常乳腺的下方锁骨中线的第7肋间水平,明显小于正常的乳头、乳晕,乳头圆而小,扁平高起皮面,约绿豆大,呈浅棕褐色,其顶部中央见一小陷窝.环绕乳头周围的乳晕约指甲盖大,呈褐色,左侧乳晕部有一根较粗的短毛,未见乳晕腺.

    作者:赵润东;赵德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面部肉芽肿1例

    患者男,32岁.因面部红色斑块1年,于2005年4月22日就诊.1年前无诱因患者左侧面部出现红色斑块,稍后罹及右侧.初期有瘙痒,随皮损增大,局部有刺痛,并有光敏现象.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颧部见3块直径3~5 cm类圆形微隆起的暗红色斑块,表面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左侧颧部斑块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稍凹陷,但未见萎缩(图1).触诊有软骨样硬度,无压痛.感觉正常,附近周围神经未扪及粗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莫衍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