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曲松钠致固定性药疹1例

刘伟民

关键词:药疹, 头孢曲松钠
摘要:患者男,47岁.因尿道溢脓伴尿痛、尿频4 d,于2004年6月24日至我科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3种抗组胺药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3种抗组胺药的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方法:给大鼠左、右爪分别皮下注射花生四烯酸(1.0 g/L,0.1 mL)和组胺(10 g/L,0.1 mL)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在注射花生四烯酸和组胺2 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0.6 mg/kg)灌胃,注射后应用体积测量仪分别测定给药后鼠爪体积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咪唑斯汀可抑制花生四烯酸所致的鼠爪水肿(P<0.05),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咪唑斯汀对组胺所致的鼠爪水肿有抑制作用(P<0.05),抑制作用强于氯雷他定组,但与西替利嗪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具有抗组胺和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强于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相比,咪唑斯汀表现出其独特的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

    作者:付萌;李小强;樊平申;赵小东;孙林潮;廖文俊;王刚;王志鹏;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滋阴熄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利用传统医药的优势,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采用滋阴熄风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艺明;林金宝;黄海松;高杰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血管肿瘤

    1组织病理读片图1A、B: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皮突延长.真皮内胶原纤维之间可见不规则的管腔样结构,个别管腔内可见红细胞,管腔的形态不规则,部分管腔在真皮胶原纤维之间形成裂隙或窦道样的结构.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肤混合瘤1例

    皮肤混合瘤又名软骨样汗管瘤,是一种类似涎腺混合瘤的罕见的汗腺良性肿瘤.笔者诊治1例上唇皮肤混合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峰;张冬翠;许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播散性环状肉芽肿伴糖尿病1例

    患者女,71岁.因全身散在红斑1年,于2004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5月无意中发现左侧膝关节处出现一手掌大紫红色斑片,无任何不适.半年后皮损逐渐增多,并扩展至双下肢和臀部.

    作者:杜娟;蔡琦;蔡林;金江;张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咪喹莫特乳膏对小鼠皮肤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5%咪喹莫特乳膏对BALB/c小鼠皮肤3种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5%咪喹莫特乳膏刺激BALB/c小鼠皮肤,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皮肤组织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及IL-1β mRNA的含量.结果:经β2微球蛋白内参校正后,RT-PCR示涂药组2d和7 d后TNF-α、IL-6、IL-1β 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可上调BALB/c小鼠皮肤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吉玺;骆丹;缪旭;林向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磷脂酶A2、5-脂氧化酶和白三烯A4水解酶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磷脂酶A2(cPLA2)、5-脂氧化酶(5-LO)和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RT)-PCR检测28例活动期S比患者和25名正常人PMNs中cPLA2、5-LO和LTA4-H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PLA2、5-LO和LTA4-H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SLE患者PMNs中的5-LO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91±0.26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41±0.138),LTA4-H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658 2±0.280 4)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9 2±0.075 1),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PLA2的平均表达水平(0.630±0.268)与正常对照组(0.504±0.192)处于同一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中5-LO和LTA4-H mRNA的表达增加,通过诱导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5-LO抑制剂或LTB4受体拮抗剂治疗SLE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徐祖森;梁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介素-20诱导正常人皮肤表达角蛋白6和14的研究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白介素(IL)-20可能是介导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作者:郁博;陈德宇;杨保华;许飏;熊霞;李君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溃疡型坏疽性脓皮病1例

    坏疽性脓皮病临床上可分为溃疡型、脓疱型、大疱型、增殖型,其中溃疡型是坏疽性脓皮病的常见类型.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春秋;陈连军;杨勤萍;郑雪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蜘蛛痣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52例面部蜘蛛痣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元;叶信海;周胜杰;陈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引起面部色素沉着1例

    四环素及其衍生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联合烟酰胺成功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屡见报道,且不良反应少见.笔者近来采用米诺环素、烟酰胺治疗l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后,其面部出现色素沉着,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娣;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源性慢性砷中毒2例

    慢性砷中毒为职业病,主要通过饮用高砷水、职业接触而引起.近十年来,不断有医源性慢性砷中毒的报道,近我科诊治2例,其中1例继发鲍恩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鲁;李建国;张守民;王豫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钠致固定性药疹1例

    患者男,47岁.因尿道溢脓伴尿痛、尿频4 d,于2004年6月24日至我科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报告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34岁.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9年,伴有发热、消瘦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瘤细胞浸润于脂肪细胞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45Ro及CD68,不表达CD20.

    作者:张晓红;崔炳南;李理;徐庆中;刘瓦利;李香;张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溃疡性皮肤结核2例

    溃疡性皮肤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慢性溃疡,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治疗易抵抗.笔者治愈2例溃疡性皮肤结核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晓春;孔庆云;陈红英;雷翠云;张锦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淤积性皮炎并发布-加综合征1例

    患者女,54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35年,腹壁静脉曲张31年,双下肢丘疹、瘙痒、水肿伴出血3年,于2004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作者:张红;楮小玲;刘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Smad7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及其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和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7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mad7表达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Smad7的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强(P<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ad7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从而有助于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过度增生.

    作者:孙芸;何威;张国威;何云志;黄海;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通州市32户麻风多发家庭发病情况分析

    麻风患者家庭内人员发病显著高于社会人群发病,分析麻风在家庭成员中的传播,不仅可以了解该病的流行特征,对制定新时期麻风的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红军;张季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先天梅毒5例分析

    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例早期先天梅毒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敏;吴平;丁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病毒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30余种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其中抗人免疫缺陷病毒的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抗疱疹病毒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和正二十二醇,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和(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西多福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和福米韦生治疗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效.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和α干扰素可以减少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皮肤病的病毒荷载.现就皮肤科常用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用法及用量作一概述.

    作者:吴建兵;林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