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吕敬媛;李佳琳
目的 探讨乳腺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累及硬化性腺病(ADCIS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ADCISS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7岁.肿瘤大径1. 5 ~2. 5 cm,平均2. 1cm;5 例均为边界欠清的肿块,2例可见粉刺样坏死.5 例肿瘤中低级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1例,中级4例,均由非典型的大汗腺细胞组成,大部分区域累及硬化性腺病,其中2例同时伴有小叶癌化.肿瘤细胞主要表达雄激素受体(AR)、GCDFP-1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1例,少部分弱阳性4例;Her-2:2 例为阴性,2例为(2+),1例为(3+);CK5/6:阴性3 例,部分阳性2 例,阳性区域主要位于硬化性腺病区;P63、Calponin、SMA、SMMHC标记显示病灶周围肌上皮存在.结论 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累及硬化性腺病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冰冻与石蜡诊断中不易与不典型大汗腺腺病及浸润性大汗腺癌鉴别,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物 AR、GCDFP-15、ER、PR、Her-2及CK5/6可以对该肿瘤作出准确的诊断,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董燕燕;刘云霄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5 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粗大运动功能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两组MAS得分均明显下降(P<0. 05 ),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 05 );治疗后两组BBS 得分均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的站立区(D区)及走跑跳区(E区)得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D区、E区得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 ),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 05).结论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降低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作者:张瑞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感染性眼病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感染性眼病患者所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114 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Compact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细菌类别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并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 感染性眼病以眼外伤为主,并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要人群.标本主要取自结膜囊分泌物,占71. 05%.11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MRSE阳性率为70. 18%,表皮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有耐药的菌株.结论 感染性眼病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不敏感,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形势很严峻,应重视加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医师和实验人员提供指导,并根据药敏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云琴;康玉国;赵海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片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观察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将山西博爱医院2014年12 月至2016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OSAHS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监测患者的氧减指数(ODI)、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 88%)高于对照组(79.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4周,两组ODI低于治疗前,LSaO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L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24周,两组MDA、AOPP低于治疗前, SOD高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周的AOPP低于对照组,治疗12、24周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OSAHS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片,能改善氧减指数与LSaO2水平,进一步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靖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未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转化自发性出血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6 例,根据有无发生自发性出血将其分为未出血组与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将脑梗死后转化为自发性出血作为因变量,将其他因素作为自变量,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史、抗凝治疗和大面积脑梗死.出血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1. 11%、86. 67%)高于未出血组(37. 35%, 69. 88%,P<0. 05).结论 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史、抗凝治疗和大面积脑梗死是未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转化自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需引起警惕.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高频电刀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实施再次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常规手术刀,研究组采用高频电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切开腹部所用时间、腹壁出血量、手术结束后切口在不同时间内的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切开腹壁所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5 ),研究组不同时间内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高频电刀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能够缩短切开腹壁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大有裨益,极大改善了妊娠结局.
作者:高海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常见抗生素的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97例小儿尿路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尿路感染患儿中男性占62. 95%,女性占37. 05%;>1岁者占53. 81%,<1岁者占46. 19%;合并尿路畸形者占31. 98%.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83. 3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2. 18%),革兰阳性球菌占 14. 74%(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的构成比例均为5. 77%).药敏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 97%和100%;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导致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临床需根据药敏指导用药.
作者:杨跃红;赵丽君;吴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在孕妇血清与小儿脐血中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 年2月至2017 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胎妊娠孕妇 130 例,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的锌(Zn)、镁(Mg)、铁(Fe)、铜(Cu)、钙(Ca)含量,并进行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微量元素在孕妇血清、小儿脐血中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孕妇血清 Zn、Mg、Fe、Ca 水平分别为(10. 54 ±5. 23 )μmol/L、(0. 85 ±0. 16)mmol/L、(12. 64 ±7. 12)μmol/L、(2. 27 ±0. 13)mmol/L,均低于小儿脐血的(14. 47 ±10. 65)μmol/L、(0. 93 ±0. 21)mmol/L、(24. 48 ±9. 35)μmol/L、(3. 56 ±2. 01)mmol/L;孕妇血清Cu水平为(35. 42 ±11. 65)μmol/L,高于小儿脐血的(13. 64 ±9. 1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孕妇血清Zn、Mg、Fe、Ca含量与小儿脐血含量呈正相关(P<0. 05);孕妇血清及脐血Fe、Ca含量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P<0. 05).结论 孕妇血清内Zn、Mg、Fe、Ca含量与小儿脐血含量显著相关,其中Fe、Ca含量对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冯若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伴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策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 年6 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部3. 0 T磁共振平扫+增强.对其手术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儿中,肿瘤全切30例,次全切1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脑积水未改善4例,电解质紊乱4例,颅内感染4例,共济失调3 例,小脑缄默症2 例,术区出血2 例,皮下积液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脑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1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儿童髓母细胞瘤伴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式,根据术前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手术的精细操作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耿亚东;魏新亭;薛亚珂;杜伟;杨凤东;刘夏桐;魏若伦;李建国;张立伟;杜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液科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15 年7 月至2017 年6 月住院治疗的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微生物学诊断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3份血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9株,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 BSI 24 株,单一菌感染 227 株,复数菌感染 12 株(6 例).其中,G-菌 136 株(56. 9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 15. 90%、9. 62%、8. 79%;G+菌66 株(27. 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6. 28%、5. 86%;真菌37株(15. 48%),均属于念珠菌.G-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G+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年龄≥60 岁、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7d、疾病非缓解状态和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BSI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科BSI以G-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G+菌的耐药率低;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高龄、粒细胞缺乏、原发疾病不缓解和合并主要脏器损害是BSI的高危因素并影响预后.
作者:张圣洁;张小琴;周健;张?莉;祖璎玲;许青霞;符粤文;房佰俊;李玉富;魏旭东;宋永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盐酸纳布啡术前用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纳布啡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盐酸纳布啡组手术开始前15 min静脉滴注盐酸纳布啡20 mg,对照组采用同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缝皮结束时(T2)、吸痰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30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期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ASS)及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镇痛评分,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T6时的MAP、HR均偏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盐酸纳布啡组患者T2~T6 时的MAP降低、HR减慢(P<0. 05).与对照组比较,T3~T6时盐酸纳布啡组的RASS评分及VAS镇痛评分较低(P<0. 05),盐酸纳布啡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 05).结论 术前应用盐酸纳布能够为妇科腔镜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安全性高.
作者:王新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0例患者中单侧发病13 例,双侧发病7 例,共27 个病灶;MSCT表现有:①水样到新鲜出血样密度不等;②外缘毛糙不规整,内缘光整,无明显壁结节;③主囊外小子囊(卫星囊)为特征性表现;④囊壁均匀轻~中度强化;⑤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了解临床资料及病史有利于术前对病灶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作者:李瑛;师建强;唐笑先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直线切割缝合器修复结肠造口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造口脱垂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肠管悬吊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造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其并发症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造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直线切割缝合器修复结肠造口脱垂简单易行,减少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造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袁炜嗣;陈银杏;庄丹;林锡汉;洪建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影响延髓胶质瘤显微手术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胶州市人民医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 例延髓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儿的生存时间、症状转归、死亡原因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2例患儿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5 例,部分切除10例.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WHO Ⅰ级2 例,WHO Ⅱ级21例,WHO Ⅲ级5 例,WHO Ⅳ级4例.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患儿1年生存率为75. 0%(24/32),5 年生存率为62. 5%(20/32);平均生存时间(70. 5 ±10. 8)个月.多因素Cox分析表明,肿瘤切除程度(RR=12. 409,95% CI:1. 362 ~113. 151,P=0. 027)与肿瘤病理 WHO 分级(RR=128. 614,95% CI:2. 366~6 885. 171,P=0. 018)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延髓胶质瘤患儿中病理低级别的更多,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WHO病理分期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纪德峰;冷敦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继发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水肿情况分为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56例)和迟发性脑水肿组(观察组,42例),对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纤维蛋白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及脑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高及脑出血量大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韦超;李春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阴道自然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月至2017年6月产科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150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以自由体位分娩,综合评价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分娩后的母婴结局情况等.结果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第二、三产程分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自然分娩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钳助产率、再次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宫颈裂伤、会阴裂伤、产后不适、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婴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阴道分娩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出现的概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红玉;洪小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的各时期HBV-DNA 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治疗后第12、24、48周,HBeAg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治疗各阶段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玲;陈佳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术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宇文;杨陈一;杨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失败的43 例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进行二线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统计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和总有效率.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4. 0 标准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个月;疾病进展8 例,疾病稳定7 例,部分缓解19例,完全缓解9例;临床获益率为81. 4%(35/43),总有效率为65. 1%(28/43).主要不良反应:贫血22例,厌食、恶心和呕吐22例,皮疹19例,低钾血症19例,无一例因发生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一线GC方案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或晚期上皮细胞癌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书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 年5 月至2016年5 月收治的7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近期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单纯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状况,但前者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均更低,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王林杰;孙国绍;吴青坡;王林飞;盛伟超;高延征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