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书安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3 年1月至2016年1月太原市中心医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204例作为病例组,在服用美沙酮治疗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检测,并与204例正常对照组的ALT、BUN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90例追踪患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后1、2年时分别进行ALT、BUN 检测.追踪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及治疗后1、2 年ALT、BUN值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前,病例组ALT、BUN 值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90例追踪患者中,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及治疗后1、2年的 ALT值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BUN值在美沙酮维持治疗后1年达高峰,继续维持治疗后2年较治疗后1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美沙酮维持治疗前(P<0. 05).结论 海洛因对肝、肾功能均有损害.海洛因对肝脏的损害会随着外界海洛因的停用而降低,但对肾脏的损害不会在停用海洛因后立即消除,会有一定的延迟性和持续性.
作者:郭凤莲;王永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比较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5 年6月年2017年10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2 个周期的近期有效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CD3 +、CD4 +、CD8 +、CD4+/CD8+水平;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NCI-CTCAE4. 0)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治疗后随访5 年,记录并统计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2个周期的有效率为5 1. 67%,高于对照组的36. 67%(P<0. 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周期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周期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5);观察组治疗后2个周期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2个周期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周期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发热、神经毒性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治疗后1、3、5 年远期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5 年的随访,观察组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改善患者免疫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江涛;乔艳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液科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15 年7 月至2017 年6 月住院治疗的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微生物学诊断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3份血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9株,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 BSI 24 株,单一菌感染 227 株,复数菌感染 12 株(6 例).其中,G-菌 136 株(56. 9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 15. 90%、9. 62%、8. 79%;G+菌66 株(27. 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6. 28%、5. 86%;真菌37株(15. 48%),均属于念珠菌.G-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G+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年龄≥60 岁、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7d、疾病非缓解状态和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BSI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科BSI以G-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G+菌的耐药率低;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高龄、粒细胞缺乏、原发疾病不缓解和合并主要脏器损害是BSI的高危因素并影响预后.
作者:张圣洁;张小琴;周健;张?莉;祖璎玲;许青霞;符粤文;房佰俊;李玉富;魏旭东;宋永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引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γ-干扰素(IFN-γ)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患者自体外周血,培养自体DC-CIK,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活化后回输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同时予以IFN-γ皮下注射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Fibroscan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肝硬度值.结果 DC-CIK联合 IFN-γ治疗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DNA 水平明显下降(7. 04 ±1. 02 比5. 62 ±1. 99,P=0. 001),病毒学应答率为56. 7%.DC-CIK联合IFN-γ治疗后肝脏硬度值明显下降(9. 65 ±3. 75 比6. 63 ±2. 48,P=0. 000).结论 DC-CIK联合IFN-γ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抑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过程.
作者:韩际奥;马英杰;郭云霞;秦宝山;张意兰;白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高频电刀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实施再次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常规手术刀,研究组采用高频电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切开腹部所用时间、腹壁出血量、手术结束后切口在不同时间内的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切开腹壁所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5 ),研究组不同时间内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高频电刀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能够缩短切开腹壁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大有裨益,极大改善了妊娠结局.
作者:高海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的各时期HBV-DNA 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治疗后第12、24、48周,HBeAg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治疗各阶段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玲;陈佳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在孕妇血清与小儿脐血中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 年2月至2017 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胎妊娠孕妇 130 例,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的锌(Zn)、镁(Mg)、铁(Fe)、铜(Cu)、钙(Ca)含量,并进行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微量元素在孕妇血清、小儿脐血中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孕妇血清 Zn、Mg、Fe、Ca 水平分别为(10. 54 ±5. 23 )μmol/L、(0. 85 ±0. 16)mmol/L、(12. 64 ±7. 12)μmol/L、(2. 27 ±0. 13)mmol/L,均低于小儿脐血的(14. 47 ±10. 65)μmol/L、(0. 93 ±0. 21)mmol/L、(24. 48 ±9. 35)μmol/L、(3. 56 ±2. 01)mmol/L;孕妇血清Cu水平为(35. 42 ±11. 65)μmol/L,高于小儿脐血的(13. 64 ±9. 1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孕妇血清Zn、Mg、Fe、Ca含量与小儿脐血含量呈正相关(P<0. 05);孕妇血清及脐血Fe、Ca含量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P<0. 05).结论 孕妇血清内Zn、Mg、Fe、Ca含量与小儿脐血含量显著相关,其中Fe、Ca含量对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冯若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继发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水肿情况分为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56例)和迟发性脑水肿组(观察组,42例),对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纤维蛋白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及脑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高及脑出血量大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韦超;李春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在围生期窒息患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 年7 月至2017年7月出生且有围生期窒息病史的11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在出生72 h内行首次颅脑超声检查,检测患儿大脑前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18例患儿中90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6. 3%(90/118),其中脑水肿24例,颅内出血45 例,脑白质损伤19例,丘脑基底核损伤2例.以MRI诊断为标准,其中7例单发或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患儿和4例脑实质点状出血患儿未能经超声检出,假阴性率为9. 3%;6例顶叶、额局限性脑水肿患儿未经超声检出,假阴性率为5. 1%.早产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而足月儿脑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早产儿(P<0. 05);早产儿与足月儿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胎龄越小,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的发生概率越高,各胎龄组患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不同胎龄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围生期窒息患儿易引发颅脑损伤,颅脑超声检测能够检出患儿脑组织结构的变化,发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早期做出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阴道自然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月至2017年6月产科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150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以自由体位分娩,综合评价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分娩后的母婴结局情况等.结果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第二、三产程分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自然分娩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钳助产率、再次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宫颈裂伤、会阴裂伤、产后不适、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婴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阴道分娩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出现的概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红玉;洪小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直线切割缝合器修复结肠造口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造口脱垂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肠管悬吊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造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其并发症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造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直线切割缝合器修复结肠造口脱垂简单易行,减少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造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袁炜嗣;陈银杏;庄丹;林锡汉;洪建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随访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 CXCL13 的变化,探讨其在 RA 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 月至2017 年6 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治RA患者(RA组)15 例及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1例,收集其血清.对15 例初治RA患者进行随访,分别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3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28 个关节)、压痛关节数(28个关节)、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28 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DAS28(CRP)]、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SDAI)、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数(CDAI).观察随访15 例患者的CXCL13的变化.结果 ①CXCL13 水平初治时为(147. 03 ±56. 26)pg/ml,3 个月时为(86. 55 ± 61. 39)pg/ml,6个月时为(63. 81±32. 68)pg/ml,12 个月时为(90. 71±39. 08)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 24 ± 11. 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DAS28(CRP)、CDAI、SDAI变化趋势同DAS28(ESR).③CXCL13在第3、6 个月时呈逐渐下降趋势,与 DAS28 (ESR)、DAS28 (CRP)、CDAI、SDAI 变化趋势一致;第 12 个月时, CXCL13较第6个月时升高,而DAS28(ESR)、DAS28(CRP)、CDAI、SDAI呈继续下降趋势,这与CXCL13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 血清CXCL13水平在RA患者中显著升高,随访RA患者中CXCL13 水平逐步下降后再次升高,说明CXCL13可作为评价初治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可以初步判断RA的疗效,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
作者:安乐美;楚天舒;刘冰;刘谓;王培;朱清;闫磊;邵凤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129 例,收集其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血沉,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LR为0. 52 ±0. 31,抗结核治疗后MLR为0. 39 ±0.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结核患者 MLR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 MLR用于预测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转归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利芬;张鲜惠;侯燕玲;常蕴青;刘燕燕;杨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单用雌激素(达英-35)进行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 进行治疗,C组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达英-35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进行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空腹胰岛素(FIN)及空腹血糖(FBS)水平及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 A、B、C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 00%、60. 00%、95. 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虽稍高于C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三组FIN、FBS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其中C组改善程度为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治疗后C组血浆性激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A、B组(P<0. 05).结论 达英-35、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方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唐国玲;黄山鹰;都红蕾;刘庆芝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失败的43 例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进行二线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统计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和总有效率.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4. 0 标准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个月;疾病进展8 例,疾病稳定7 例,部分缓解19例,完全缓解9例;临床获益率为81. 4%(35/43),总有效率为65. 1%(28/43).主要不良反应:贫血22例,厌食、恶心和呕吐22例,皮疹19例,低钾血症19例,无一例因发生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一线GC方案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或晚期上皮细胞癌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书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影响延髓胶质瘤显微手术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胶州市人民医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 例延髓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儿的生存时间、症状转归、死亡原因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2例患儿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5 例,部分切除10例.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WHO Ⅰ级2 例,WHO Ⅱ级21例,WHO Ⅲ级5 例,WHO Ⅳ级4例.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患儿1年生存率为75. 0%(24/32),5 年生存率为62. 5%(20/32);平均生存时间(70. 5 ±10. 8)个月.多因素Cox分析表明,肿瘤切除程度(RR=12. 409,95% CI:1. 362 ~113. 151,P=0. 027)与肿瘤病理 WHO 分级(RR=128. 614,95% CI:2. 366~6 885. 171,P=0. 018)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延髓胶质瘤患儿中病理低级别的更多,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WHO病理分期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纪德峰;冷敦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尿podocalyxin (PCX)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人员600例,年龄20~79 岁,按要求留取血液和尿液标本,并测定血清指标和尿PCX水平,参照CLSI C28-A2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中的方法,应用Z检验统计分析并建立尿PCX的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Z检验显示尿PCX的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 05),但年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需依据性别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尿PCX呈非正态分布,故应用第95 百分位数(P95)建立参考区间,尿PCX的生物参考区间为男性0~5. 99 ng/ml、女性0~6. 41ng/ml.结论 尿PCX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能够为临床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倩;杨伏猛;徐同道;梁伟;付梅;王西珍;卞光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5 月至2017年5 月在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105 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3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52 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 45%,高于对照组的69. 23%(P<0. 05 );治疗后研究组喘憋、气促消失时间,细湿啰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 0 1).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 与γ-干扰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时间更短,有效率更高.
作者:薛金平;王秋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在高龄且不能耐受手术和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9例75 岁以上不能耐受手术及化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并定期复查及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及RECIST标准分析放疗的疗效,RTOG评估放疗损伤.结果 49 例患者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 14. 1个月,1年以上的生存率为61. 2%.部分患者在放疗45 Gy以后梗阻症状开始缓解,放疗结束时梗阻加重5 例,无变化9 例,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1. 4%.早期放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及Ⅰ~Ⅱ级骨髓抑制,2 例放疗中断,其余均可耐受;晚期不良反应为食管狭窄1例,消化道穿孔1例,放射性肺炎5 例.结论 调强放疗对高龄且不能耐受手术和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栗明;陈公安;王书君;张伟;张丽;王贺玲;王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 年5 月至2016年5 月收治的7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近期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单纯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状况,但前者骨水泥外渗率及肿瘤复发率均更低,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王林杰;孙国绍;吴青坡;王林飞;盛伟超;高延征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