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oteus综合征1例

马东来;左亚刚;郑和义;王宝玺

关键词:Proteus综合征, 巨趾, 偏侧肥大, 下肢
摘要:报告1例Proteus综合征.患者女,30岁.因左拇趾粗大、左下肢偏侧肥大、左足跖脑回状增生性斑块和结节30年就诊.X线检查示左侧第1跖骨头的外侧可见外生骨疣.符合Proteus综合征的诊断.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的菌种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0SC0纸片扩散法进行RVVC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62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念珠菌47株(75.81%),热带念珠菌4株(6.45%),光滑念珠菌2株(3.23%),克柔念珠菌5株(8.06%),其他念珠菌4株(6.45%).62株念珠菌对4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即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62/62)、88.71%(55/62)、96.77%(60/62)、95.16%(59/62).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作者:冯佩英;陆春;朱国兴;张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roteus综合征1例

    报告1例Proteus综合征.患者女,30岁.因左拇趾粗大、左下肢偏侧肥大、左足跖脑回状增生性斑块和结节30年就诊.X线检查示左侧第1跖骨头的外侧可见外生骨疣.符合Proteus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马东来;左亚刚;郑和义;王宝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老年皮肌炎2例

    采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2例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相对禁忌、且心肌酶谱非常高的老年皮肌炎患者.1例患者IVIg剂量为300mg/(kg·d),共5 d,1例患者IVIg剂量为400mg/(kg·d),共4 d.2例患者经治疗肌肉症状迅速缓解,心肌酶谱值在短期内降至正常,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ⅣIg冲击治疗老年皮肌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洁;张爱萍;唐玲;郭志丽;阎明;顾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8月应用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1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瞿军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口周皮炎

    口周皮炎是易被忽略的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该文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囊肿附属器癌1例

    报告微囊肿附属器癌1例.患者女,52岁.右侧鼻唇沟的内侧结节2年.检查见右侧鼻唇沟的内侧一1.5cm×2.0cm大的结节,质硬,与皮肤粘连,与皮下组织无粘连,局部皮肤呈淡红色.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部分扩展至皮下组织,主要由多数鳞状细胞或基底样细胞组成巢状或条索状团块,某些团块内可见角质囊肿或少许透明角质颗粒,有管状结构,衬以单层或双层立方形细胞,腔内含有嗜伊红性物质.部分细胞不典型,有少数核丝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示导管结构癌胚抗原(CEA)阳性,瘤细胞索、角质囊肿和管状结构角蛋白染色均阳性.

    作者:徐秀莲;孙建方;曾学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脓肿穿掘性慢性脓皮病1例

    患者男,66岁.因左臀部反复发生肿块伴溃破20年,于2003年4月26 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臀部出现一肿块,继而破溃、溢脓,当时未予重视,未予特殊治疗,后自愈.不久皮损复发,渐增大,累及左侧大半个臀部及大腿根部,呈褐色斑块,质地硬,表面高低不平,形成多个肿块及瘘管,有溢脓,伴恶臭,自觉患处疼痛及灼热感.平素体健,从事体力劳动,无传染病史及手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黄文晖;焦德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外用治疗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并与地塞米松(皮炎平)软膏对比,观察其起效时间和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曙霞;万力;郑凤兰;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严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引起(常见的是71型),发病年龄多在6岁以内,3岁以下多见.2003-2004年间我院共收治SSSS 5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轲;杨李转;贾土妹;杨振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

    患者女,21岁.因口唇、双手皮疹17年来我科就诊.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及双手出现褐色斑点,逐渐增多,无疼痛及瘙痒,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反酸及排黑便史.12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因年龄较小未行息肉切除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姚莹;梁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舒肤佳香皂和浴液对青少年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2004年1月10日-4月30日,我科应用舒肤佳香皂及浴液(宝洁公司)对青少年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进行洁面、洗浴观察,其对痤疮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雁;胡瑾;刘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羊痘3例

    例1.男,30岁.因双下肢散在蚕豆大结节伴瘙痒半月余,于2003年9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系牧羊人,半个月前穿短裤放羊后左内踝瘙痒,抓破后局部形成结节,随后右下肢也在搔抓部位出现相同皮疹.患者无发热,局部淋巴结无增大.配偶及子女未见相同皮损.皮肤科检查:左内踝围棋子大半球形结节,表面破溃,少量渗血,上覆脓痂,基底暗红;右小腿散在4个蚕豆大半球形结节,灰白色,上有少量渗出,周围绕以红晕.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上1/3坏死,其下棘层肥厚,皮突延长(图1),棘细胞内水肿,少数空泡化细胞胞质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羊痘.治疗:罗红霉素150 mg,每日2次口服;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口服;0.11%雷夫努尔溶液外用.1周后复诊,皮损明显好转.

    作者:关杨;肖尹;纪华安;薛丑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穿通性毛母质瘤1例

    报告1例穿通性毛母质瘤.患者女,60岁.因背部结节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示背部有一突出皮面的紫红色结节,直径0.9 cm,结节中心有破溃.予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穿通性毛母质瘤.

    作者:曹冰青;刘跃华;方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clear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2003年1月笔者应用Bclear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单晓峰;张福仁;田洪青;杨宝琦;潘付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1例

    患者男,55岁.因面部皮损10余年,增大伴瘙痒3个月,于2004年1月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面部出现褐色丘疹,无任何不适,未予治疗,渐渐面部多处出现同样皮损.近3个月以来,右眉弓部及右鼻唇沟内侧皮损明显增大,自觉瘙痒.搔抓后右眉弓部皮损反复出现糜烂、渗液和结痂.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四环素片及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渗液明显减少,表面结痂.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科就诊.起病以来,患者精神佳,食欲尚可,体重明显下降,二便正常.有几十年吸烟史(每日约半包).无特殊家族史.

    作者:潘武辉;李顺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肢端型血管角皮瘤1例

    患者女,23岁.因双手背暗红色斑点、丘疹7年,于2004年3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双手严重冻伤,局部红肿、溃破、糜烂,愈后双手背皮肤遗留较多暗红色斑及丘疹,多数皮损压之退色.部分皮损表面逐渐角化,颜色加深,未曾治疗.现每年冬季手部皮肤仍有冻伤,但程度较轻,皮损不再增加.既往体健,自6~7岁始每年冬季手部均有冻疮.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背和手指背侧密集分布数十个直径1.5~6.0 mm的暗红色斑丘疹和丘疹,部分皮损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少数呈紫黑色(图1A),颜色浅的皮损多压之退色,颜色深的皮损压之多不退色.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部分扩张的毛细血管被表皮突包绕,管壁紧贴表皮突,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图1B).诊断:血管角皮瘤.

    作者:刘春平;陈强;赵淑肖;金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发生落叶型天疱疮1例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全身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和疼痛8个月,加重1个月余,于2004年5月28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背部出现散在红斑、水疱、大疱、糜烂,皮损逐渐加重,蔓延至躯干、四肢,伴瘙痒及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红霉素口服及外用中草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皮损曾一度缓解.2004年3月患者躯干又出现类似皮疹,自服中草药治疗未见好转.近1个月来皮损加重并泛发全身,近2 d伴有畏寒、发热,遂收入我院.

    作者:许良杰;蔡晓丹;潘健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ivatte皮肤异色病1例

    Civatte皮肤异色病(poikiloderma of Civatte)临床上少见,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庆利;史飞;原晓斌;王毅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母子同患手足口病

    例1.男,19个月,足月顺产.因纳差、低热4 d,手足红色斑丘疹、水疱2d,于2004年4月10日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5℃(肛温),精神萎,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皮肤科检查:手、足、臀部散在分布数个直径2~3 mm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疱壁薄,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口腔颊黏膜见点状灰白色糜烂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6,单核细胞0.01,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344×lO9/L.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头状汗腺瘤1例

    患者女,30岁.因左侧大阴唇结节1年,就诊于我科.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大阴唇出现米粒大结节,逐渐增至黄豆大,无出血、破溃及疼痛.既往无外伤、手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彭少文;杨希川;叶庆佾;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