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伍金林;韦红;吴仕孝;刘官信

关键词:衣原体, 沙眼, 质粒, 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
摘要:目的:建立高度灵敏特异的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方法:根据CT共有隐蔽性质粒设计并标记4条寡核苷酸探针,对6型CT标准株和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菌行Gap-LCR-ELISA.结果:质粒Gap-LCR-ELISA可检测出6型CT,并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其低检测限为2.5个原体(elementary bodies,EB),比PCR敏感10倍.结论:质粒Gap-LCR-ELISA对检测CT感染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宜于我国进行大规模CT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伴房间隔缺损的X-连锁鱼鳞病1例

    报告1例伴房间隔缺损的X-连锁鱼鳞病.患儿男,9岁.出生后皮肤干燥脱屑,大量片状黑褐色鳞屑,伴左侧肢体运动障碍9年,易劳累7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Ⅱ孔中间型房间隔缺损,头颅CT显示右额顶区脑软化灶.

    作者:徐哲;杨勇;季素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

    报告3例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因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在化疗缓解后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平均12.7个月出现全身弥漫性硬化或泛发性硬斑,硬化严格以手腕、踝部和颈部为界,未累及肢体远端和面部,无雷诺现象和毛细血管扩张.其中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3例患者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束增粗、密集和肿胀.3例患者均接受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治疗1个月后皮肤明显软化,另1例软化不明显.

    作者:郭一峰;王耀祖;郑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冷冻保存

    隐球菌性脑膜炎体外培养具有很高的假阴性率,因此有必要将患者的脑脊液保存下来并保持其中隐球菌的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留下材料.

    作者:朱元杰;温海;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发性肥大细胞瘤

    患儿女,5个半月.主诉:右手背皮肤结节、水疱、血疱,伴全身反复出现红斑、风团5个半月.现病史:患儿出生时,右手小指掌指关节伸侧有一绿豆大结节,摩擦后肿大,表面起水疱、大疱或血疱,曾多次到医院就诊,经穿刺、引流等处理后,水疱才逐渐消退.患儿常出现全身阵发性红斑、风团和面色苍白,持续约数小时至数天后缓慢消退.

    作者:胡瑾;刘晓雁;马东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湿疹样癌样网状细胞增生病与掌跖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特点

    阐述湿疹样癌样网状细胞增生病和掌跖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基因重排、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作者:邱丙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着色性干皮病伴发疣状物1例

    患儿男,5岁.因面部、躯干黑褐色斑4年,伴发面部疣状物半年,于2002年4月就诊.患儿1岁起,两面颊出现针头大散在黑褐色斑点,伴瘙痒,日晒后加重,逐渐发展至整个面、颈、胸及肩背部,部分皮疹逐渐融合成片状.

    作者:刘军连;李丽雅;张建中;周金莲;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眼睑单纯性淋巴管瘤1例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良性过度增生的一种疾病,发生在面部的表浅性淋巴管瘤,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雨华;李绍兴;陈伟光;魏水华;刘平;石家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蔬菜日光性皮炎1例

    患者女,62岁,农民.因面部、手部肿胀6d,手部瘀斑、水疱3d于2003年6月23日就诊.患者6d前突然出现面部及手背、手指肿胀,眼睑难以睁开,3d后手背、鼻梁处出现紫红色瘀斑、水疱,伴灼热、灼痛.

    作者:华纲;王侠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波姆红外线加局部用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外阴白色病变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我们于1997年1月-2003年2月采用波姆红外线照射加局部用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兴阳;朱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592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9年4月-2002年4月用1%喷昔洛韦乳膏(PCV)治疗生殖器疱疹,并与3%阿昔洛韦(ACV)乳膏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剑;陈艺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巨大脂肪瘤1例

    患者男性,72岁.右侧腋下出现肿块3年,于2001年1月14日就诊.患者3年前右侧腋下出现1个杏核大半球形小结节,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大,近1年来生长较快,皮损占据整个腋下,外观呈纺锤形.患者既往体健,形体较瘦,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张雷锋;王飞宇;赵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童外阴阴道炎131例病原体培养分析

    临床资料:2002年5月-200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儿童外阴阴道炎131例,年龄2~11岁,其中年龄≤3岁20例,3~7岁88例,>7岁23例.

    作者:张金桃;陈谨萍;罗佩宜;邝孝琼;林雪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眼部带状疱疹致失明1例

    带状疱疹致眼失明尚不多见,主要原因是眼部带状疱疹未能及时确诊或治疗不当引起角膜溃疡,从而导致失明,现报告1例.

    作者:罗权;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童皮肤异色性皮肌炎1例

    患儿女,13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伴四肢疼痛、无力3年.患儿于1996年面部出现持续性红斑,轻度瘙痒,逐渐向下发展至颈部、上胸部、腹部及四肢,同时出现消瘦乏力及四肢肌痛,伴活动受限,于1999年7月21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吴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1例及家系报告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皮肤病,以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的角化过度性损害为特征.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有关,大多数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在一个家族几代成员中发病.本文报告1例,并做了家系调查.

    作者:顾敏;宋英;赵雁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角蛋白K1cDNA基因克隆及其定点突变

    目的:既往的研究曾发现一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CIE)患者存在K1E477K突变,现进一步探讨该突变的致病意义.方法:首先克隆出正常人K1cDNA全长编码序列,并以此pK1cDN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PCR介导的重叠延伸诱变法对K1第477位密码子GAG→AAG进行定点突变.结果:克隆的正常人K1cDNA经测序证实长2022bp,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所公布序列一致;定点突变准确,未改变其他序列.结论:通过该研究得到了正常人角蛋白K1的基因克隆pK1cDNA及其突变体pMK1cDNA,为以后研究致病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秀坤;朱学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光线性扁平苔藓1例

    光线性扁平苔藓(actinic lichen planus)是扁平苔藓中的一种特别类型,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李久宏;宋芳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毛症1例

    患者女,23岁.因右面部发现小黑点,伴触痛3周于2002年12月就诊.患者近3周搓洗面部时感觉右面部刺痛,右面颊出现小黑点,质地较硬,其他部位无异常.既往无特殊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廖昭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甘草酸二铵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1年以来运用甘草酸二铵联合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史飞;冯燕军;吴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细胞外区3-4表位的致病性研究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emphigus vuIgaris antigen,PVA)细胞外区3-4(extraceIIuIar domain,EC3-4)表位的致病性,并与EC1-2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寻常型天疱疮新生鼠模型,构建含有PVA EC3-4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通过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抗血清,皮下注射至BALB/c新生鼠,从临床、组织病理、电镜和免疫荧光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鼠经皮下注射特异性兔抗EC3-4抗体后均未出现红斑、水疱等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亦未见表皮内水疱形成,可见棘层松解现象.电镜显示棘层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距增宽,部分桥粒分离、溶解、消失.免疫荧光以正常小鼠皮肤为底物,显示IgG荧光沉积.结论:PVA EC3-4表位亦为PVA的致病性表位.

    作者:潘萌;李卫平;薛峰;郑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