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刘磊吉;房万霞

关键词:尖锐湿疣, 干扰素, 重组
摘要:尖锐湿疣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虽可治愈,但复发率高.为此,我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银屑病伴发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63岁.因四肢、躯干鳞屑性红斑20余年,四肢大小关节变形10年,左侧面颊部新生物1年,于2003年10月15日至本院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大腿内侧出现少量粟粒大红色皮,逐渐波及四肢、躯干等处,部分融合成红色斑块,上覆较多银白色鳞屑.

    作者:李浪;颜兰香;苏玉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EN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TEN患者均伴有黏膜糜烂,皮损(表皮已剥脱或即将剥脱)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9.40±6.51)%;糖皮质激素用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1.5~2.0)mg/(kg·d);IVIG用量:(0.2~0.4)g/(kg·d),连续用药(6.0±13)d.联合用药第(3.0±13)天开始起效,痊愈9例,共治疗(23.60±5.49)d;基本痊愈5例,共治疗(16.70±3.14)d;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可耐受IVIG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治疗TEN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少死亡,减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朱晓浚;刘次伟;刘少珍;林宝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神经梅毒3例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生率亦不断升高,其临床表现可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的损害,故患者首次就诊不一定是在皮肤性病科,由于非性病专科医生对神经梅毒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上常易漏诊、误诊或治疗不规范[1].我们复习了近10年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3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转归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诊疗建议.

    作者:张红娟;杨健;杨文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合并太田痣1例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PX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大约为1/7万[1].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到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色素损害,约50%为先天性,亚洲人较常见.上述2种疾病合并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

    作者:付萍;龙福泉;陈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伴有免疫学紊乱[1].我们对5年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李邻峰;王文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趾甲真菌病疗效和血清及甲中药物水平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甲母质未受累)的疗效和在血清及甲中药物水平的变化.方法:41例趾甲真菌病患者应用伊曲康唑连续3个冲击治疗,第52周进行终疗效评价;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法对其中15例趾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及甲中药物测定.结果:每次冲击后4周,血清中均未测得伊曲康唑;甲组织中伊曲康唑水平较高,在8或12周时达到高峰,停药后,伊曲康唑仍能以较高的水平在甲中储留36周;同一时间点,指甲和趾甲中的药物水平相似(P>0.05).在第52周时,趾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为66.7%,临床有效率为79.5%,真菌学清除率为64.1%.结论: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后从血液迅速向甲组织分布,停药后仍以较高水平储留在甲组织中并持续存在36周以上.

    作者:王爱平;刘伟;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陈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道中阴道毛滴虫的检测

    目的:探讨适合于检测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中阴道毛滴虫(TV)的取材方式和检验方法,以提高TV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211例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和尿液采用湿片观察、培养法和湿片+培养法分别进行TV的对照检测.结果:在138例男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18例(13.0%),在73例女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49例(67.1%).男性患者尿液和尿道分泌物培养法对TV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33,P>0.05);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后TV检出率显著高于尿液的TV检出率(χ2=19.4,P<0.005).培养法、湿片+培养法与湿片观察相比,女性阴道分泌物中TV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17,P<0.05;χ2=5.14,P<0.05).女性尿液培养检测T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48.9%,96.2%).结论:男性滴虫性尿道炎可采用尿液检测TV,在女性患者检测TV可采用湿片+培养法,该方法可作为性传播性疾病(STD)高危人群筛检TV感染的方法.

    作者:时祝帅;王德霞;朱进;张新华;蔡宏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1例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即先天性皮肤异色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至2001年止,全世界累计报告200余例,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刘志宏;孙秋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例

    患者男,35岁.因反复颈部、腋窝、脐周红斑和水疱6年,加重半个月于2003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肘窝、脐周、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及胴窝处皮肤上出现米粒至黄豆大水疱,部分水疱周围有红晕.

    作者:邓伟;郭在培;王琳;刘洪杰;蒋献;李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疣状肢端角化症1例

    疣状肢端角化症为一临床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黎兆军;李顺凡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

    患者男,35岁.因左臀部大片褐红色斑块伴局部多汗35年,于2000年5月10日至我院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左臀部即有一核桃大褐红色斑,逐渐增大,隆起,伴局部多汗;当剧烈活动时局部出汗明显增多.

    作者:王爱民;张丽红;付艳;李宝克;耿晓鹏;王学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汗孔角化症合并假性阿洪病1例

    报告1例汗孔角化症合并假性阿洪病病例.患者女,16岁.自2岁起,左手背出现褐色角化性丘疹,并逐渐蔓延至左上肢及左手示指及中指,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汗孔角化症.5年前左手中指第一指关节屈侧横沟出现线形缩窄.

    作者:张勇枚;刘跃华;甘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虽可治愈,但复发率高.为此,我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磊吉;房万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伊曲康唑4周疗法治疗儿童头癣12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伊曲康唑治疗128例头癣患儿,4岁以上的剂量为100mg/d,4岁以下剂量为50 mg/d,晚餐后服用,连续服用4周.结果:128例患儿在疗程结束后4周的痊愈率为80.47%.所有患儿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4周疗法治疗儿童头癣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眭维耻;张正中;熊心猜;杨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匐行疹1例

    患儿男,5岁.头部、颈部及躯干部皮疹伴瘙痒15 d,于2003年8月17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于后枕部出现一黄豆大红色斑疹,自觉瘙痒,影响睡眠,皮疹每日向前移行数厘米,就诊时已至右背部,无发热等伴随症状.患儿足月顺产,正常接种,家居牧区.

    作者:李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受皮区负压吸疱法与磨削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疗效比较

    我们自2000-2003年治疗白癜风患者83例,供皮区全部采用负压吸疱法,受皮区同一白斑处分别采用负压吸疱与磨削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林;马慧军;张献英;陈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生殖器Paget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生殖器Paget病(genital Paget's disease,GP)的发生、复发及预后的因素,提高GP的治愈率.方法:对4例GP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特殊染色(如PAS、阿新蓝染色等)、免疫组化(如EMA抗体、CEA抗体染色)以及抗抑癌基因p16和APC的抗体,尤其是对4例患者皮损边缘部进行了连续切片的病理进行了分析.结果:4例患者的皮损自出现瘙痒至组织学诊断历时10个月~7年;部分肿瘤细胞胞质的PAS、阿新蓝染色阳性;肿瘤细胞的EMA和CEA均阳性,APC和p16阴性.临近皮损边缘约1 cm的临床正常皮肤标本,病理显示棘层不规则肥厚.结论:GP的Paget细胞具有腺癌的特性.手术中无肿瘤细胞边缘的选择应参考连续病理切片.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潘德海;汪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康瑞保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0-2002年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瘢痕内注射合并外用康瑞保乳膏(contractubex)(香港瑞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外用治疗体表瘢痕疙瘩,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皮肤局灶性黏蛋白病

    1病例资料病史:患者男,46岁.左前臂外侧结节20余年,略增大半年,无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断于2003年4月来我科诊治.既往体健,否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贫血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

    作者:苏忠兰;岳学状;朱文元;陈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甲氧沙林对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信号转导的研究

    目的:观察甲氧沙林(8-甲氧补骨脂素,8-MOP)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8-MOP诱导表皮黑素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采用4种浓度(10~500μmol/L)的8-MO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8-MOP对黑素细胞的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MOP对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100μmol/L 8-MOP作用黑素细胞120 h能显著促进酪氨酸酶的活性,提高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8-MOP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提高细胞内cAMP的水平呈浓度依赖性.结论:8-MOP在体外能直接刺激表皮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上述变化可能通过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马慧军;朱文元;岳学状;王大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