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研究

潘丽;岳晓娟;谢从艳;李丽华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CI4+T淋巴细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某市HIV感染者早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I4+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该市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次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情况及治疗后各随访时点(6、12、18、24、30、3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27例HIV感染者信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数为244个/μl;治疗6个月与基线、12个月与6个月、18个月与12个月、24个月与18个月、30个月与24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P<0.01;Z=-5.2,P<0.01;Z=-3.2,P<0.01;Z=-5.1,P<0.01;Z=-2.4,P=0.01),6、8、12、24、30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相比分别上升了72、45、23、35、18个/μl;CI4+T淋巴细胞计数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前12个月升高幅度较大,随后升高的幅度逐渐缓慢趋于稳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免疫功能恢复越好.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52%、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分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两组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静脉炎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41例前牙缺失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用Osstem GSⅡ系统(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观察组21例选用AnKylos系统(粗糙水平平台转化技术).统计两组种植成功率,并对比不同时间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及软组织评分.结果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100.0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均增加,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均降低,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stem GSⅡ系统与AnKylos系统种植体均可有效确保种植成功率,减少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周围软组织退缩,但AnKylos系统减少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薛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高龄髋部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围术期的管理

    目的 总结高龄(≥80岁)髋部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围术期的管理经验.方法 对47例高龄(≥80岁)髋部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疾病:原发性高血压68.1%,冠心病46.8%,糖尿病19.1%,肺部感染23.4%,脑梗死13.0%,其他19.1%.47例患者中,合并一种内科疾病者18例,合并两种内科疾病者15例,合并三种及以上内科疾病患者14例.住院天数(18.3±7.3)d.既往疾病加重5例,术后新发疾病3例,未发生骨科相关并发症.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合并三种及以上内科疾病患者并不罕见,但是这类患者手术风险增加、住院天数延长,围术期管理更加重要.通过术前内科疾病的积极治疗,术中的精细操作,术后合并症的及时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钊;强硕;侯毅;郑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 现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药物、神经调控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松;杨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HIPEC)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4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HIPEC组31例:CRS+ HIPEC+化疗;对照组53例:CRS+化疗;比较两组CA125下降程度、腹水控制率、Kamofsky功能状态、化疗不良反应、低蛋白血症、外周血中钾离子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HIPEC组较对照组各治疗阶段CA125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 <0.05);HIPEC组腹水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7);KPS功能状态反映HIPEC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提高(P=0.018);术后化疗不良反应、低蛋白血症及外周血中钾离子两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PEC治疗晚期EOC近期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璐璐;苑中甫;陈晨;张瑞涛;邱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微创清除术对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效果

    目的 探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术的急救疗效.方法 对105例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传统内科治疗,研究组53例行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62.26%)高于对照组(46.15%),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67%比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实施急诊救治,疗效确切,救治率高.

    作者:戚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4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Apo AI及Apo B水平.对比两组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及不同CHD类型患者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D-二聚体、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po AI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负相关性(r=-0.57,P<0.05),血清Apo 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正相关性(r=0.68,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Apo AI水平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Apo B水平较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明显,且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脑积水患者合并颅骨缺损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同期脑室-腹腔(VPS)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40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同期组)同期实施VPS联合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期实施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的40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分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同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灌注异常指数、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almon预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同期实施VPS与颅骨修补术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但同期手术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且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利国;王爱国;张宝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钼靶X线检查联合螺旋CT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及特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检查联合螺旋CT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及特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确诊,并接受钼靶X线、螺旋CT检查.对比钼靶X线、螺旋CT及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结果,并统计不同方法检查80例患者肿块、钙化病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76例阳性,4例阴性;螺旋CT检查显示67例阳性,13例阴性;钼靶X线检查显示65例阳性,15例阴性;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显示75例阳性,5例阴性;钼靶X线、螺旋CT及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特异性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敏感性及准确性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相比,钼靶X线、螺旋CT检查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80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螺旋CT检查相比,钼靶X线检查80例患者肿块、钙化病灶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与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为临床早期治疗乳腺癌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丰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一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引起,因此ACS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环节,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医院心内科1例因使用替罗非班导致血小板极重度减少的个案,并探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作者:白婧;张金盈;沈德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BPH)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40 ~ 60岁,按照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BPH组(60例),2型糖尿病非BPH组(40例),所有患者测定身高、体质量等物理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总睾酮(T)、泌乳素(PR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C肽等生化指标,并通过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与2型糖尿病非BPH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BPH组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增高[(50.33±4.46)岁比(47.53±6.94)岁,(8.91±1.98)%比(7.95±1.17)%,3.26±0.82比2.86±0.61,P均<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FT水平明显下降[(0.31±0.12) nmol/L比(0.40±0.16) nmol/L,P<0.05],E2/FT升高(106.55±58.22比72.52±33.82,P<0.05;③前列腺体积与E2、E2/FT、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FT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BMI后,仍与E2、E2/FT、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BPH患者异常的性激素水平、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共同促进BPH的进展.

    作者:许晨;张会娟;王玉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符合两癌筛查的250例患者行TCT,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TCT阳性诊断率为62.4%,其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2.6%、75.9%、84.6%、90.5%.结论 TCT可作为早期诊治宫颈癌的重要方法,联合应用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有效增加阳性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张艳萍;翟继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0T磁共振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析及血管重构特点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析及血管重构特点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3.0 T MRI检查,统计斑块发生位置及血管重构特点.结果 经3.0 T MRI检查斑块分布位置:前壁21例(42.86%)、后壁2例(4.08%)、上壁3例(6.12%)、下壁8例(16.33%)及环形斑块15例(30.61%),其中以前壁与环形斑块为常见;49例患者中,血管正性重构27例(55.10%),无明显重构3例(6.12%),负性重构19例(38.78%),其中以正性重构为常见.结论 3.0 T MRI能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的斑块位置及血管重构特性进行有效显示与鉴别.

    作者:王振奎;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引流切口的选择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引流切口位于胸骨上窝,B组位于切口外侧皮纹处,C组经原切口一端引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B组、C组在引流量、颈部积液、颈部牵拉不适感、置管时间方面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C组较A组、B组具有优势(P<0.01).结论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经原切口一端留置引流管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传波;邵华;王钟林;苗永昌;姚壮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4+、CD8+T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ILs结合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在高度侵袭性、难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已达到大约50%的阳性反应率.另有研究表明,体内TILs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称之为“衰竭”T细胞(Tex);且从肿瘤组织中分离TILs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介绍TILs的临床应用、功能减退原因及从外周血中分离肿瘤特异性CD8+ TILs的方法.

    作者:李瑞娥;高全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疾病症状评分、围绝经期症状、复发、不良反应与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F-MPQ-2评分与AF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潮热出汗与骨关节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β-防御素及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β-防御素作为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在黏膜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鼻黏膜为其靶组织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这一机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设想通过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β-防御素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作者:张毓;任金龙;王银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93例未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内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成ERBD组62例、PTCD组71例和胆肠吻合组60例,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肝功能、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较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PTCD组较胆肠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ERBD组较t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减少.结论 ERBD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对于丧失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首选方法,值得临养广泛推广.

    作者:王君超;陈永忠;仝亚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36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白细胞介素-36(IL-36)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和健康者50例两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进行患者PASI评分与IL-36和IL-36R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α、IL-36β、IL-36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R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7分者的IL-36α、IL-36β、IL-36y水平高于PASI评分<7分者,而IL-36Ra水平低于PASI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IL-36α、IL-36β、IL-36γ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1、0.251、0.349,P<0.05),与IL-36Ra水平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6和IL-36Ra水平异常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放化疗同步和单纯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比较单纯放疗和放化疗同步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65.31%)明显高于对照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增强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作者:高绍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