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文涛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10例FD患者按照罗马Ⅲ分型标准分为三组:单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69例、单纯上腹痛综合征(EPS) 74例和重叠型(PDS+EPS) 67例.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SF-36各维度的组间比较:生理机能(PF)和生理职能(RP)差异不明显;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以及生理复合分(PCS)和心理复合分(MCS)中,PDS+ EPS低于PDS和EPS;在VT和MH中,PDS比EPS高,其余维度两单纯型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回归分析提示PCS和MCS中三型都与躯体焦虑有关联;PCS中PDS与睡眠障碍有关联,MCS中PDS与睡眠障碍和L量表,EPS与睡眠障碍和E量表,PDS+ EPS与N量袁也存在关联.结论 不同亚型的F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有差异,必须针对不同亚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来达到治疗疾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郑晓人;吴文昭;刘南华;欧阳爱桂;高镇松;王增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 现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药物、神经调控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松;杨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4-1周,发现胎死宫内1h”于2016年10月12日收住人院,自觉入院前2d起胎动频繁,于11日夜起无胎动,B超示胎儿头位、死胎,入院终止妊娠.末次月经2016年2月15日,预产期2016年11月22日.既往史:2013年行剖宫产1次,自诉术中胎盘小块粘连,嘱其随诊,其未进一步诊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药物过敏史、外伤史、输血史.
作者:朱晓童;孔祥;王亭婷;严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52%、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分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两组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静脉炎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安维汀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安维汀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总疗效:对照组完全缓解(CR)率为12.50%,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CR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照组提高率为12.50%,总有效率为37.50%;观察组提高率为37.50%,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5.83%、29.17%、66.67%、37.50%、41.67%,观察组相对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16.67%、45.83%、20.83%、2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安维汀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克;路遥;王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4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Apo AI及Apo B水平.对比两组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及不同CHD类型患者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D-二聚体、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po AI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负相关性(r=-0.57,P<0.05),血清Apo 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正相关性(r=0.68,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Apo AI水平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Apo B水平较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明显,且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剖宫产术产妇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产妇均实施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预防性泵注甲氧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1 ain(T1)、麻醉后3 min(T2)、胎儿娩出时(T3)、娩出后1 min(T4)、娩出后3 min(T5)、术毕(T6)心率(HR)及收缩压(SBP),T0、T1、T4时刻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水平及两组新生儿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gar评分.结果 两组T0、T1、T2、T6时刻SBP水平及T0、T3、T6时刻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3、T4、T5时刻SBP水平显著较高,T1、T2、T4、T5时刻HR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4时刻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水平及Apgar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娩前、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预防性泵注甲氧明,可显著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改善产妇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血清CEA水平.结果 ①一般情况: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RP、IL-6、TNF-仪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功能:术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D3+、CD4+及CD4+/CD8+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CEA:手术前后两组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CE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 (2/42)]低于对照组[19.05% (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血清CEA水平,且对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郭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孕妇尿液中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检测水平与胎儿单侧肾积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为单侧(左侧或右侧)肾积水(未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孕妇130例的病历资料,并收集其24h尿液,长期追踪回访至产后3个月,定期收集24h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正常胎儿(未发现合并疾病)的健康孕妇(未合并系统或器官疾病)80例,并收集其24 h尿液,长期追踪回访,定期收集24 h尿液标本为孕期对照组.于体检中心收集育龄期未孕成年女性80例的24h尿液标本作为未孕对照组.根据妊娠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年龄因素进行分组配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尿中32-MG、α1-MG、MCP-1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孕期对照组和未孕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2-MG、MCP-1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随胎儿肾积水程度加重,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正相关性(rα1-MG=0.440,P<0.05),并于产后3个月下降.结论 孕妇尿液中α1-MG检测水平与单侧肾积水胎儿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肾积水程度加重呈正相关性,提示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可作为反映单侧肾积水胎儿肾功能受损的有效评估指标,但尚不能认为β2-MG、MCP-1具有类似作用.
作者:陈涛;李岩;王磊;郭立华;张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析及血管重构特点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3.0 T MRI检查,统计斑块发生位置及血管重构特点.结果 经3.0 T MRI检查斑块分布位置:前壁21例(42.86%)、后壁2例(4.08%)、上壁3例(6.12%)、下壁8例(16.33%)及环形斑块15例(30.61%),其中以前壁与环形斑块为常见;49例患者中,血管正性重构27例(55.10%),无明显重构3例(6.12%),负性重构19例(38.78%),其中以正性重构为常见.结论 3.0 T MRI能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的斑块位置及血管重构特性进行有效显示与鉴别.
作者:王振奎;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各200例进行研究.玉溪市人民医院使用2 mg咪达唑仑(A组)复合丙泊酚麻醉,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使用10 μg舒芬太尼(B组)复合丙泊酚麻醉.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提前3 min静脉滴注,然后再静脉滴注丙泊酚(10 mg/s).比较两组丙泊酚注射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VR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显著低血压(血压下降>基础血压30%)、心动过缓]、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评分).结果 A组VRS评分、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大于B组(P<0.01).两组麻醉不良反应中呛咳、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抑制和显著低血压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患者满意率高,麻醉更安全.
作者:秦忠林;王娅;吴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14例ⅢA(N2)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6.48个月,1年生存率为83.57%,3年生存率为25.39%,5年生存率为7.28%;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N2包膜是否完整、N2转移组数、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体积、肿瘤距断端距离及术后是否接受化疗等指标在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ⅢA(N2)期NSCLC术后预后危险因素主要是:N2转移组数、N2分期、T分期、肿瘤体积、肿瘤距断端距离及术后接受化疗,且N2包膜完整性属于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ⅢA(N2)期NSCLC具有比较低的术后生存率,且预后不理想;术后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肿瘤体积大、术后化疗、T分级高、N2分期为ⅢA2~ⅢA3、N2包膜缺乏完整性、肿瘤距断端<1 cm及N2淋巴结转移组超过1组等.
作者:岳卫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疾病症状评分、围绝经期症状、复发、不良反应与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F-MPQ-2评分与AF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潮热出汗与骨关节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78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内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和无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参数,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例(39.74%)患者中31例出现MODS;MODS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血糖、脑出血体积显著高于无MODS组,GCS评分、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APACHEⅡ评分、脑出血体积、血清白蛋白、IL-6及IL-10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炎症反应、血糖水平、脑出血体积、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与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密切相关,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MODS的发生.
作者:杨秀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引起,因此ACS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环节,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医院心内科1例因使用替罗非班导致血小板极重度减少的个案,并探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作者:白婧;张金盈;沈德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白细胞介素-36(IL-36)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和健康者50例两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进行患者PASI评分与IL-36和IL-36R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α、IL-36β、IL-36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R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7分者的IL-36α、IL-36β、IL-36y水平高于PASI评分<7分者,而IL-36Ra水平低于PASI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IL-36α、IL-36β、IL-36γ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1、0.251、0.349,P<0.05),与IL-36Ra水平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6和IL-36Ra水平异常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引流切口位于胸骨上窝,B组位于切口外侧皮纹处,C组经原切口一端引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B组、C组在引流量、颈部积液、颈部牵拉不适感、置管时间方面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C组较A组、B组具有优势(P<0.01).结论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经原切口一端留置引流管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传波;邵华;王钟林;苗永昌;姚壮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114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及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 (54/57)]高于对照组[82.46% (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EG-E8)、Klotho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8% (7/57)]与对照组[7.02% (4/5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通心络胶囊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上调血清MFG-E8、Klotho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吕毅;罗素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血管疾病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96.63%比87.64%,x2=6.827,P=6.872)、治疗后TCHO[(3.03±0.21) mmol/L比(4.48±0.35) mmol/L,t=-2.843,P=0.012]、TG[(I.42±0.29) mmol/L比(1.72±0.47) mmol/L,t=-2.148,P=0.037]、治疗后LDL[(1.58±0.29) mmol/L比(2.83±0.55) mmol/L],t=-2.973,P=0.01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5%比16.85%,x2=5.864,P=0.03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8.99%比2.25%,x2=4.162,P=0.04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24%比3.37%,x2=4.315,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术的急救疗效.方法 对105例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传统内科治疗,研究组53例行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62.26%)高于对照组(46.15%),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67%比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实施急诊救治,疗效确切,救治率高.
作者:戚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