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卫平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其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近期治疗与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7.05±1.38)低于对照组(10.57±1.87),Bathel指数(84.52±10.20)高于对照组(70.09±9.76);远期预后良好率(62.5%)高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9,6.465;x2=6.691,P<0.01);近期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付兵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4+、CD8+T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ILs结合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在高度侵袭性、难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已达到大约50%的阳性反应率.另有研究表明,体内TILs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称之为“衰竭”T细胞(Tex);且从肿瘤组织中分离TILs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介绍TILs的临床应用、功能减退原因及从外周血中分离肿瘤特异性CD8+ TILs的方法.
作者:李瑞娥;高全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41例前牙缺失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用Osstem GSⅡ系统(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观察组21例选用AnKylos系统(粗糙水平平台转化技术).统计两组种植成功率,并对比不同时间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及软组织评分.结果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100.0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均增加,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均降低,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stem GSⅡ系统与AnKylos系统种植体均可有效确保种植成功率,减少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周围软组织退缩,但AnKylos系统减少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薛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同期脑室-腹腔(VPS)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40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同期组)同期实施VPS联合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期实施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的40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分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同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灌注异常指数、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almon预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同期实施VPS与颅骨修补术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但同期手术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且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利国;王爱国;张宝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14例ⅢA(N2)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6.48个月,1年生存率为83.57%,3年生存率为25.39%,5年生存率为7.28%;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N2包膜是否完整、N2转移组数、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体积、肿瘤距断端距离及术后是否接受化疗等指标在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ⅢA(N2)期NSCLC术后预后危险因素主要是:N2转移组数、N2分期、T分期、肿瘤体积、肿瘤距断端距离及术后接受化疗,且N2包膜完整性属于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ⅢA(N2)期NSCLC具有比较低的术后生存率,且预后不理想;术后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肿瘤体积大、术后化疗、T分级高、N2分期为ⅢA2~ⅢA3、N2包膜缺乏完整性、肿瘤距断端<1 cm及N2淋巴结转移组超过1组等.
作者:岳卫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血管疾病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96.63%比87.64%,x2=6.827,P=6.872)、治疗后TCHO[(3.03±0.21) mmol/L比(4.48±0.35) mmol/L,t=-2.843,P=0.012]、TG[(I.42±0.29) mmol/L比(1.72±0.47) mmol/L,t=-2.148,P=0.037]、治疗后LDL[(1.58±0.29) mmol/L比(2.83±0.55) mmol/L],t=-2.973,P=0.01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5%比16.85%,x2=5.864,P=0.03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8.99%比2.25%,x2=4.162,P=0.04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24%比3.37%,x2=4.315,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3例,另切除该两组神经(切断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上臂内侧和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胸大肌萎缩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122.3±30.1)ml比(125.6±29.4) ml]、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17.4±2.9)枚比(18.2±2.6)枚]和术后引流量[(235.9±50.7)ml比(243.3±58.1)ml]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127.3±10.8) min比(120.9±10.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保留组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切断组,分别为17.8%(5/33)比53.3%(16/30)和12.1%(4/33)比4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局部或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皮肤感觉障碍及胸大肌萎缩.
作者:朱双九;郝占伟;明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析及血管重构特点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3.0 T MRI检查,统计斑块发生位置及血管重构特点.结果 经3.0 T MRI检查斑块分布位置:前壁21例(42.86%)、后壁2例(4.08%)、上壁3例(6.12%)、下壁8例(16.33%)及环形斑块15例(30.61%),其中以前壁与环形斑块为常见;49例患者中,血管正性重构27例(55.10%),无明显重构3例(6.12%),负性重构19例(38.78%),其中以正性重构为常见.结论 3.0 T MRI能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的斑块位置及血管重构特性进行有效显示与鉴别.
作者:王振奎;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孕妇尿液中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检测水平与胎儿单侧肾积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为单侧(左侧或右侧)肾积水(未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孕妇130例的病历资料,并收集其24h尿液,长期追踪回访至产后3个月,定期收集24h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正常胎儿(未发现合并疾病)的健康孕妇(未合并系统或器官疾病)80例,并收集其24 h尿液,长期追踪回访,定期收集24 h尿液标本为孕期对照组.于体检中心收集育龄期未孕成年女性80例的24h尿液标本作为未孕对照组.根据妊娠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年龄因素进行分组配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尿中32-MG、α1-MG、MCP-1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孕期对照组和未孕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2-MG、MCP-1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随胎儿肾积水程度加重,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正相关性(rα1-MG=0.440,P<0.05),并于产后3个月下降.结论 孕妇尿液中α1-MG检测水平与单侧肾积水胎儿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肾积水程度加重呈正相关性,提示孕妇尿液中α1-MG水平可作为反映单侧肾积水胎儿肾功能受损的有效评估指标,但尚不能认为β2-MG、MCP-1具有类似作用.
作者:陈涛;李岩;王磊;郭立华;张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剖宫产术产妇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产妇均实施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预防性泵注甲氧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1 ain(T1)、麻醉后3 min(T2)、胎儿娩出时(T3)、娩出后1 min(T4)、娩出后3 min(T5)、术毕(T6)心率(HR)及收缩压(SBP),T0、T1、T4时刻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水平及两组新生儿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gar评分.结果 两组T0、T1、T2、T6时刻SBP水平及T0、T3、T6时刻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3、T4、T5时刻SBP水平显著较高,T1、T2、T4、T5时刻HR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4时刻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水平及Apgar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娩前、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预防性泵注甲氧明,可显著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改善产妇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云南某市HIV感染者早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I4+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该市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次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情况及治疗后各随访时点(6、12、18、24、30、3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27例HIV感染者信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数为244个/μl;治疗6个月与基线、12个月与6个月、18个月与12个月、24个月与18个月、30个月与24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P<0.01;Z=-5.2,P<0.01;Z=-3.2,P<0.01;Z=-5.1,P<0.01;Z=-2.4,P=0.01),6、8、12、24、30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相比分别上升了72、45、23、35、18个/μl;CI4+T淋巴细胞计数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前12个月升高幅度较大,随后升高的幅度逐渐缓慢趋于稳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免疫功能恢复越好.
作者:潘丽;岳晓娟;谢从艳;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指导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6年期间12 600对计划怀孕的夫妇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8 400)和对照组(n =4 200).观察组实施孕前孕期身体健康检查指导,对照组实行普通孕前孕期体检,比较两组缺陷儿出生的概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适龄孕妇身体状况、怀孕前TORCH病毒感染率、乙肝病毒携带者、阴道炎患病率、部分遗传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缺陷儿出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怀孕前身体健康检查干预可降低适龄孕妇先天缺陷儿出生率,对预防不良妊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优生优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闫桂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29岁,孕2产1,因“停经32周,下腹痛3d,发热半天”入院.患者3d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可忍受,未重视及就诊,后出现右下腹痛,剧烈,不能忍受,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入院当天上午出现发热,高体温38.8℃,自行口服退热药物,无阴道流血、流液,自觉胎动如常.入院后查体:体温37.5℃,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病容,全腹压痛明显,尤其右下腹,伴肌抵抗,反跳痛明显,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刘国霖;李小莉;吴朝钦;刘杰杰;王培;肖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52%、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分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两组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静脉炎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93例未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内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成ERBD组62例、PTCD组71例和胆肠吻合组60例,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肝功能、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较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PTCD组较胆肠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ERBD组较t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减少.结论 ERBD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对于丧失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首选方法,值得临养广泛推广.
作者:王君超;陈永忠;仝亚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帕金森病蛋白7(PARK7)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29例,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31例,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26例.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ARK7水平,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对ADMA浓度行高效液相分析处理.结果 研究组PARK7水平[(32.68±6.83) μg/L]与ADMA水平[(1.10±0.24) μmoL/L]高于对照组[(14.14±2.54) μg/L、(0.31±0.1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PARK7水平[(18.53±6.43) μg/L]与ADMA水平[(0.61±0.18) μmol/L]低于中度组[(24.67±6.50) μg/L、(0.83±0.22) μmol/L]及重度组[(33.74±6.90) μg/L、(1.13±0.25) μmol./L],中度组PARK7与ADMA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PARK7、ADMA含量异常增高,且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
作者:谢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高龄(≥80岁)髋部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围术期的管理经验.方法 对47例高龄(≥80岁)髋部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疾病:原发性高血压68.1%,冠心病46.8%,糖尿病19.1%,肺部感染23.4%,脑梗死13.0%,其他19.1%.47例患者中,合并一种内科疾病者18例,合并两种内科疾病者15例,合并三种及以上内科疾病患者14例.住院天数(18.3±7.3)d.既往疾病加重5例,术后新发疾病3例,未发生骨科相关并发症.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合并三种及以上内科疾病患者并不罕见,但是这类患者手术风险增加、住院天数延长,围术期管理更加重要.通过术前内科疾病的积极治疗,术中的精细操作,术后合并症的及时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钊;强硕;侯毅;郑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白细胞介素-36(IL-36)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和健康者50例两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进行患者PASI评分与IL-36和IL-36R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α、IL-36β、IL-36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R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7分者的IL-36α、IL-36β、IL-36y水平高于PASI评分<7分者,而IL-36Ra水平低于PASI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IL-36α、IL-36β、IL-36γ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1、0.251、0.349,P<0.05),与IL-36Ra水平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6和IL-36Ra水平异常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各200例进行研究.玉溪市人民医院使用2 mg咪达唑仑(A组)复合丙泊酚麻醉,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使用10 μg舒芬太尼(B组)复合丙泊酚麻醉.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提前3 min静脉滴注,然后再静脉滴注丙泊酚(10 mg/s).比较两组丙泊酚注射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VR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显著低血压(血压下降>基础血压30%)、心动过缓]、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评分).结果 A组VRS评分、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大于B组(P<0.01).两组麻醉不良反应中呛咳、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抑制和显著低血压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患者满意率高,麻醉更安全.
作者:秦忠林;王娅;吴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引流切口位于胸骨上窝,B组位于切口外侧皮纹处,C组经原切口一端引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B组、C组在引流量、颈部积液、颈部牵拉不适感、置管时间方面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C组较A组、B组具有优势(P<0.01).结论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经原切口一端留置引流管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传波;邵华;王钟林;苗永昌;姚壮凯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