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晨;张会娟;王玉荣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10例FD患者按照罗马Ⅲ分型标准分为三组:单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69例、单纯上腹痛综合征(EPS) 74例和重叠型(PDS+EPS) 67例.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SF-36各维度的组间比较:生理机能(PF)和生理职能(RP)差异不明显;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以及生理复合分(PCS)和心理复合分(MCS)中,PDS+ EPS低于PDS和EPS;在VT和MH中,PDS比EPS高,其余维度两单纯型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回归分析提示PCS和MCS中三型都与躯体焦虑有关联;PCS中PDS与睡眠障碍有关联,MCS中PDS与睡眠障碍和L量表,EPS与睡眠障碍和E量表,PDS+ EPS与N量袁也存在关联.结论 不同亚型的F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有差异,必须针对不同亚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来达到治疗疾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郑晓人;吴文昭;刘南华;欧阳爱桂;高镇松;王增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剖宫产术产妇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产妇均实施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预防性泵注甲氧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1 ain(T1)、麻醉后3 min(T2)、胎儿娩出时(T3)、娩出后1 min(T4)、娩出后3 min(T5)、术毕(T6)心率(HR)及收缩压(SBP),T0、T1、T4时刻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水平及两组新生儿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gar评分.结果 两组T0、T1、T2、T6时刻SBP水平及T0、T3、T6时刻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3、T4、T5时刻SBP水平显著较高,T1、T2、T4、T5时刻HR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4时刻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水平及Apgar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娩前、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预防性泵注甲氧明,可显著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改善产妇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52%、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分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两组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静脉炎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各200例进行研究.玉溪市人民医院使用2 mg咪达唑仑(A组)复合丙泊酚麻醉,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使用10 μg舒芬太尼(B组)复合丙泊酚麻醉.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提前3 min静脉滴注,然后再静脉滴注丙泊酚(10 mg/s).比较两组丙泊酚注射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VR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显著低血压(血压下降>基础血压30%)、心动过缓]、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评分).结果 A组VRS评分、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醒后5 min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大于B组(P<0.01).两组麻醉不良反应中呛咳、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抑制和显著低血压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患者满意率高,麻醉更安全.
作者:秦忠林;王娅;吴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78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内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和无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参数,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例(39.74%)患者中31例出现MODS;MODS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血糖、脑出血体积显著高于无MODS组,GCS评分、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APACHEⅡ评分、脑出血体积、血清白蛋白、IL-6及IL-10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炎症反应、血糖水平、脑出血体积、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与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密切相关,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MODS的发生.
作者:杨秀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4-1周,发现胎死宫内1h”于2016年10月12日收住人院,自觉入院前2d起胎动频繁,于11日夜起无胎动,B超示胎儿头位、死胎,入院终止妊娠.末次月经2016年2月15日,预产期2016年11月22日.既往史:2013年行剖宫产1次,自诉术中胎盘小块粘连,嘱其随诊,其未进一步诊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药物过敏史、外伤史、输血史.
作者:朱晓童;孔祥;王亭婷;严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符合两癌筛查的250例患者行TCT,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TCT阳性诊断率为62.4%,其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2.6%、75.9%、84.6%、90.5%.结论 TCT可作为早期诊治宫颈癌的重要方法,联合应用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有效增加阳性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张艳萍;翟继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脑梗死的住院患者43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和10 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硬化斑块体积、成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分辨核磁共振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体积及脂质核心体积百分比与治疗相比较均有降低.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水平、脂质核心体积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能改善患者的血脂、hs-CRP水平,且具有逆转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臧利敏;王龙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单纯放疗和放化疗同步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65.31%)明显高于对照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增强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作者:高绍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 现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药物、神经调控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松;杨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血清CEA水平.结果 ①一般情况: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RP、IL-6、TNF-仪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功能:术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D3+、CD4+及CD4+/CD8+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CEA:手术前后两组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CE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 (2/42)]低于对照组[19.05% (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血清CEA水平,且对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郭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云南某市HIV感染者早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I4+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该市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次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情况及治疗后各随访时点(6、12、18、24、30、3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27例HIV感染者信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数为244个/μl;治疗6个月与基线、12个月与6个月、18个月与12个月、24个月与18个月、30个月与24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P<0.01;Z=-5.2,P<0.01;Z=-3.2,P<0.01;Z=-5.1,P<0.01;Z=-2.4,P=0.01),6、8、12、24、30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相比分别上升了72、45、23、35、18个/μl;CI4+T淋巴细胞计数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前12个月升高幅度较大,随后升高的幅度逐渐缓慢趋于稳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免疫功能恢复越好.
作者:潘丽;岳晓娟;谢从艳;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CRP、PCT及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水平变化.结果 ①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0.63% (29/32)]高于对照组[68.75% (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研究组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CRP、PCT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气指标:治疗前两组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血清PCT、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崔成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其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近期治疗与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7.05±1.38)低于对照组(10.57±1.87),Bathel指数(84.52±10.20)高于对照组(70.09±9.76);远期预后良好率(62.5%)高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9,6.465;x2=6.691,P<0.01);近期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付兵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93例未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内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成ERBD组62例、PTCD组71例和胆肠吻合组60例,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肝功能、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较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PTCD组较胆肠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ERBD组较t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减少.结论 ERBD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对于丧失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首选方法,值得临养广泛推广.
作者:王君超;陈永忠;仝亚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帕金森病蛋白7(PARK7)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29例,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31例,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26例.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ARK7水平,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对ADMA浓度行高效液相分析处理.结果 研究组PARK7水平[(32.68±6.83) μg/L]与ADMA水平[(1.10±0.24) μmoL/L]高于对照组[(14.14±2.54) μg/L、(0.31±0.1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PARK7水平[(18.53±6.43) μg/L]与ADMA水平[(0.61±0.18) μmol/L]低于中度组[(24.67±6.50) μg/L、(0.83±0.22) μmol/L]及重度组[(33.74±6.90) μg/L、(1.13±0.25) μmol./L],中度组PARK7与ADMA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PARK7、ADMA含量异常增高,且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
作者:谢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引流切口位于胸骨上窝,B组位于切口外侧皮纹处,C组经原切口一端引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B组、C组在引流量、颈部积液、颈部牵拉不适感、置管时间方面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C组较A组、B组具有优势(P<0.01).结论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经原切口一端留置引流管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传波;邵华;王钟林;苗永昌;姚壮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白细胞介素-36(IL-36)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和健康者50例两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的差异;进行患者PASI评分与IL-36和IL-36R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α、IL-36β、IL-36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36R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IL-36和IL-36R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7分者的IL-36α、IL-36β、IL-36y水平高于PASI评分<7分者,而IL-36Ra水平低于PASI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IL-36α、IL-36β、IL-36γ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1、0.251、0.349,P<0.05),与IL-36Ra水平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6和IL-36Ra水平异常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4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Apo AI及Apo B水平.对比两组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及不同CHD类型患者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D-二聚体、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po AI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负相关性(r=-0.57,P<0.05),血清Apo 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正相关性(r=0.68,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Apo AI水平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Apo B水平较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明显,且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检查联合螺旋CT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及特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确诊,并接受钼靶X线、螺旋CT检查.对比钼靶X线、螺旋CT及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结果,并统计不同方法检查80例患者肿块、钙化病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76例阳性,4例阴性;螺旋CT检查显示67例阳性,13例阴性;钼靶X线检查显示65例阳性,15例阴性;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显示75例阳性,5例阴性;钼靶X线、螺旋CT及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特异性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敏感性及准确性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相比,钼靶X线、螺旋CT检查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80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螺旋CT检查相比,钼靶X线检查80例患者肿块、钙化病灶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与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为临床早期治疗乳腺癌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丰录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