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宁;宋协德;张秀珍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IL-10-细胞与IFN-γ-IL-10+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IL-10-/IFN-γ-IL-10+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柯瑶;王玲;沈友轩;王慧娟;刘晓华;季晓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病例资料病史:患者男,51岁.6年前双眼睑原因不明出现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并在其后的2年内,逐渐蔓延至整个颜面、颈部、上胸、肩胛及手背等处,无任何自觉症状,惟夏季日晒后感轻度刺痒.出现皮损以来无肌痛、肌无力、发热、关节痛、头晕及其他不适.
作者:赵天恩;周桂芝;田洪青;邱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日光模拟器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进行光试验的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30名正常人和105例CAD患者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小红斑量(MED)测定.结果:在UVA波段,当剂量<40J/cm2时,30名正常人均无红斑反应,而105例CAD患者中6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反应(60%);在UVB波段,CAD患者的ME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结论:采用日光模拟器对CAD患者进行光试验,有助于对CAD的诊断.
作者:胡跃;阎春林;魏明辉;廖康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报告1例发生于头部的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男,40岁.左侧头皮多发性丘疹、结节7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由许多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较肥大,呈立方形或上皮样突向腔内形成鞋钉状,血管间散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
作者:张春敏;侯建新;袁奎封;史永俭;魏国;王蘋;刘金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先天性鱼鳞病是一组疾病,不同类型之间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不同.有些鱼鳞病已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定位在染色体的某个区段,有些已经找到突变基因,对这些致病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先天性鱼鳞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及治疗.
作者:孙秀坤;朱学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碘酸-石炭酸副品红(PA-CPR)染色对某些真菌病及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A-CPR染色法对皮肤淋巴性感染的皮肤活检标本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3例过碘酸复红(PAS)染色和抗酸(AF)染色阴性标本,采用PA-CPR染色2例查见真菌,1例查见分枝杆菌.结论:PA-CPR染色法可以替代PAS染色和AF染色,用于真菌病及分枝杆菌病的初步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荷香;原田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2001年1~12月笔者采用Q-开关Versapulse激光美容机治疗雀斑55例,获满意疗效.
作者:张正中;周国富;牟韵竹;杜华英;眭维耻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特比萘芬作为一种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浅部真菌感染.但是关于特比萘芬对酵母菌的作用,尤其是对白念珠菌的作用,不论是体外药敏试验还是临床疗效,目前的报道结果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笔者应用NCCLS 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作特比萘芬的体外药敏试验.
作者:朱元杰;徐红;潘纬华;温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9年5月~2002年5月笔者采用自制平沙洗液联合丙酸倍氯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摩擦性苔藓样疹8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佟立;韩秀珍;王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杵状甲(hippocratic nail)多为先天性,家族病例较少见.笔者门诊发现杵状甲一家系共7例患者(图1),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李玉珍;刘健;张琳;梅艳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于2001年12月~2002年6月对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的创面应用ST 9306光谱仪(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治疗.
作者:韩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2002年10月~2003年4月笔者采用紫外线光疗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72岁.因阴囊红斑、鳞屑伴瘙痒10余年,累及阴茎、腹股沟,伴破溃、渗液、出血8个月,于2002年11月入院.
作者:高晖;刘毅钧;张淑英;李景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阴虱常寄生于阴部或肛周体毛上,偶可侵犯眉毛或睫毛,侵犯阴毛、腋毛、胸毛者少见,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温春燕;杜华;刘杜姣;王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6年3月~2002年12月笔者采用90锶(90Sr)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26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张丽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亦称Degos病,是Degos等在1942年首先叙述的一种致死性皮肤和肠道闭塞性动脉炎综合征.临床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作者:蔡良奇;张益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儿男,7岁.因全身多发性皮赘而于2002年7月24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颈部、躯干和腹股沟等部位即出现米粒大质软皮赘,皮损随年龄增大而有增多趋势,但单个皮损增至黄豆大即停止生长;2~3岁时背部开始出现单个局限性色素改变,但无自觉症状;4岁开始出现癫癎小发作,偶尔出现大发作并导致神志不清,患儿学习成绩较差.3年前开始服用多种抗癫癎药物(如卡马西平、复方癫癎片等),病情控制尚满意,一直间断服药至今.患儿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崔勇;杨森;向全桂;林达;张学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6年1月~2001年1月笔者应用肤疡散治疗6种皮肤病,并对8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茅伟安;曹蒂莲;杨凤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和S91鼠黑素瘤细胞的形态结构.方法:培养并纯化来自正常人包皮的黑素细胞以及来自毛囊的无色素黑素细胞,同时复苏S91细胞株,传代后接种到内置云母片的培养板中,细胞贴附到云母片上后固定,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观察.结果: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有3级分支,在主干及分支的顶端和侧缘可见膨出的球形结构.鼠黑素瘤细胞仅有很短的2级分支,在2级树突近端可见黑素小体.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只有1级树突,并只在树突近端有少数黑素小体.结论:表皮黑素细胞在形态上比黑素瘤细胞、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更成熟,有更多的黑素颗粒从树突的顶端和侧缘以胞吐的形式被输出.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夏明玉;冯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采用疣组织自体植入疗法治疗5例顽固性难治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勤;高宝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