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153、CA125、CA199及CEA检测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亚设

关键词:早期卵巢癌, 糖类抗原, 癌胚抗原
摘要: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5例早期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45例同期卵巢良性疾病患者为良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三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A153、CA125、CA199及CEA水平,分析CA153、CA125、CA199、CEA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卵巢癌组CA153、CA125、CA199、CEA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良性组CA153、CA125、CA199、CE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A125、CA199及CEA联合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CA153、CA125、CA199、CEA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53、CA125、CA199及CEA单项检测对早期卵巢癌诊断能力较差,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外生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5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8例,行腹腔镜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阴式组25例,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月经来潮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及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均是微创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方法,应根据术者的经验、手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作者:齐峰;张艳;满淑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环丝氨酸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环丝氨酸+胸腺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I4+/CD8+)、IFN-γ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年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7.50% (35/40),高于对照组的58.97%(2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CD4+、CD4+/CD8+及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对照组为10.26% (4/3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丝氨酸与胸腺肽联合治疗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血清IFN-γ水平,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国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切口缝合方法,将入选的88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优良率、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未见感染、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4.55%),脂肪液化1例(2.2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优良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7.73% (43/44)、93.18% (41/44),对照组分别为86.36%(38/44)、77.17% (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0、34.426,P<0.05).结论 在整形美容外科术后缝合中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可以有效改善切口缝合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邝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脂联素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另选择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测定两组APN水平,观察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PN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梗死部位的APN水平.结果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APN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浆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5,P<0.05.结论 排除心力衰竭因素后,APN水平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APN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作者:师静梅;廉秋芳;梁引红;刘富强;王显利;张会琴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联合视网膜冷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及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术后眼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NV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采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眼压及矫正视力、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 (4/33)]与对照组[9.09%(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及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抑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及视力,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彭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螺旋CT扫描分型在骨折不愈合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指导价值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分型在骨折不愈合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指导价值,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骨折不愈合患者56例,进行螺旋CT扫描,依据CT影像学测量的骨折间隙大小及骨痂厚度将骨折不愈合分为A、B、C、D四型,并分为四组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56例患者接受CT分型治疗后随访6~ 46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患者,四个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恢复佳功能时间及患肢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旋CT扫描分型能够精确地反映骨折不愈合的类型,可准确地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可分型治疗后均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且疗效满意.

    作者:黄海;张喜才;高彦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前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弹性髓内钉组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内固定,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肢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平均评分及患侧前臂旋转功能.结果 治疗后,弹性髓内钉组患肢肿胀程度、VAS疼痛平均评分、患侧前臂旋转功能均优于钢板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前臂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侧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孕期及产褥期妇女520例,其中妊娠12周~分娩前的300例作为孕期组,分娩至产后96 h的220例作为产褥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妇女60例作为非孕组.比较三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产褥期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48 h、48~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孕期组和产褥期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产褥期组妇女中,阴道分娩者产后48 h、48 ~ 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剖宫产者.两组孕产妇中发生VTE 1例,发生率为0.19% (1/520),为下肢静脉血栓,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经B超、静脉血管造影确诊,其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2.12 mg/L,呈阳性.结论 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于非孕妇女,血浆D-二聚体结合B超可用于筛查VTE,以便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包晓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及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60岁以上的肱骨近段3、4部分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内固定组(20例)与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置换组(2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肩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Constant-Merley肩功能总平均分为(64.42±10.58)分,置换组为(66.26±9.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为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置换组无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感觉、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是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薛兆学;杨斯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DPN组,并取同期21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DPN患者作为NDPN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肤交感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总结DPN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NCV与SSR联合检测显示,210例DPN组患者神经传导异常中感觉神经传导障碍172例(81.90%),运动神经传导障碍38例(18.10%);波幅异常176例(83.81%),传导速度异常34例(16.19%);下肢神经异常181例(86.19%),上肢神经异常29例(13.81%).两组性别构成、吸烟史、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餐后1h血糖(1 hP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2 h PG)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DR及2 hPG属于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PN患者电生理表现主要是感觉神经受损,联合使用SSR和NCV检测方法,能增加DPN检出率,伴随DR、高龄、2hPG水平升高及病程延长均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风险.

    作者:任保仙;田德增;朱华伟;闫晓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颌骨囊肿应用囊肿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囊肿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7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不同入选条件,分别实行囊肿完整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结果 95例患者采用囊肿刮治术,除2例术后切口裂开延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32例采用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3个月时囊肿均明显缩小,随访6~24个月,13例囊腔消失,继续随访观察,余19例于术后12 ~ 24个月行囊肿二期刮治术.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行囊肿刮治术患者于术后3年复发,给予再次手术,余125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颌骨囊肿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入选条件,选好适应证,采用囊肿完整刮治术或开窗减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丽;隋文;孙晓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18% (31/34)高于对照组67.65% (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Hcy、ANGⅡ、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 (4/34)]与对照组[8.82% (3/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于广周;谭文刚;刘丹;高立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ys-C、NGAL及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与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所选对象分为GDM组(60例)与正常妊娠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非妊娠同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GDM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Cys-C、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尿NGAL及尿KIM-1水平,计算GDM组各指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面积.结果 GDM组Cys-C[(1.25±0.18) mg/L]、NGAL[(124.57±23.66) ng/ml]、KIM-1[(534.47±103.57) ng/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0.87±0.12) mg/L、NGA(51.62±15.32) ng/ml、KIM-1(107.23±22.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Cr、BUN水平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ys-C、Cr、BUN、NGAL、KIM-1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93、0.81、0.82、0.95、0.94.结论 GDM患者Cys-C、NGAL、KIM-1水平高于妊娠组和对照组,Cys-C、NGAL和KIM-1作为肾损伤标志物,对GD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唐劲松;卢健坤;王嘉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及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实验组40例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ICP)水平、总体预后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7 d GCS评分[(8.94±1.22)分]高于对照组[(6.87±1.17)分],ICP水平[(162.88±28.69) mmH2O(1 mmH2O =0.0098 kPa)]低于对照组[(190.37±30.28) mmH2O];实验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套筒冠义齿修复对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对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普通义齿修复,研究组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咀嚼功能治疗效果、牙周相关指标[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结果 ①牙齿松动情况: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咀嚼功能:研究组咀嚼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效率[52.78%(19/36)]高于对照组[33.33% (12/36)].③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牙周情况:治疗前两组SBI、GI、P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I、GI、P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情况与生活质量,提高牙齿咀嚼功能.

    作者:邵云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104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以105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仅接受基础育儿指导,观察组新生儿均接受早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分析其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总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各项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素的致病风险基本相当,临床针对该类新生儿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良烽;汪勇芬;王鲤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VCD)脑出血(ICH)和脑梗死(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ICH患者51例作为ICH组,CI患者47例作为CI组.对所有入组患者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RP水平,使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并分析其异常率.结果 ICH组、CI组血清Hcy与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与CI组血清Hcy与CRP水平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CRP升高者占92.16%,CI组CRP升高者占78.7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Hcy升高者占21.57%,CI组Hcy升高者占5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高Hcy或CRP均是提示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因素,两者的血清含量值可以作为检测急性VCD的指标,对预测VCD的出现及发展均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军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Hp感染患者93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铋剂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47例予以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统计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耐受程度,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95.74% (45/47)]优于对照组[73.91% (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嗳气、腹胀、返酸、上腹痛评分及总记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嗳气、腹胀、反酸、上腹痛评分及总记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90%(7/47)]低于对照组[39.14% (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耐受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治疗Hp感染,可显著提高Hp清除率,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立丽;李巧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血清脂蛋白(a)[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将研究组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n=36)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n=42),按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8)及重度组(n=25).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以免疫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D-D、NT-proBNP及Lp(a)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中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浆NT-proBNP、D-D、血清Lp(a)水平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且有助于病情程度评估及病理类型鉴别.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米诺静脉滴注致过敏性喉头水肿一例

    患者,女,44岁,园“下腹隐痛3d,加重6h”于2016年10月7日来医院急诊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9.0℃,血压152/96 mmHg(1 mmHg =0.133 kPa),腹部稍隆,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妇科体检:子宫及双附件触痛明显,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3.4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2.6%,血红蛋白98.0 g/L;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侧附件见混合回声区,大小83 mm×47 mm.拟诊“腹痛待查:1.输卵管积脓?2.卵巢囊肿扭转?”收住入院.患者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行头孢米诺皮试为阴性,予头孢米诺2 g,每8h1次,静脉滴注;联合奥硝唑0.5g,2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补液能量支持治疗.

    作者:邓彧斐;王晓丹;赵吟;曾洪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