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江;陶江涛;帅建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 Dex)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于患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负荷量1μg/kg(10 min内输完),后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分别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5时间点分别为(34.3±4.4)、(44.2±7.1)、(50.1±7.9)、(35.2±9.0)pg/ml,均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均低于Dex组(P﹤0.05)。两组MDA均于CPB开始后升高,且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在T2~T5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OD活性于CPB开始后降低,对照组T2~T5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3~T4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心脏手术CPB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佳雷;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60例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结果研究得出,在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腹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用显著,且对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极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宋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作者:钟宝雁;赖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理想方法,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0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研究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修复治疗),每组5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牙齿咬牙合良好率和牙齿整齐度、临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修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刘娜;胡玉莹;朱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讨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167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83例患者选择单纯利拉鲁肽治疗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另外84例患者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4±0.63)mmol/L(、10.5±1.36)mmol/L、(8.17±1.94)%,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2±0.40)mmol/L、(7.8±2.92)mmol/L、(6.10±1.52)%;对照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6.44±0.79)mIU/L、(62.9±8.11)mIU/L、(2.44±0.63)ng/ml、(6.80±0.39)ng/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2±0.69)mIU/L、(67.9±6.21)mIU/L、(2.09±0.23)ng/ml、(7.32±0.60)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3%、14.29%,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计6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成A、B两组。A组(7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组,B组(538例)为术后非狭窄组,探讨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RDW与其相关性。结果与B组RDW(13.2%±0.84%)比较,A组(13.7%±0.91%)明显较高(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9,95%CI:1.116~1.482,P﹤0.01)。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独立相关,且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王罗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坐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松药口服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桂枝葛根汤加辩证减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牵引、中医桂枝葛根汤结合消炎镇痛药、肌松药保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春生;胡新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VKCFD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进行监测,同时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g)变化情况,对确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儿采用1.5~3 mg/( kg·d)维生素K1静脉滴注并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治疗。结果患儿治疗后TT、Fg分别为(18.87±3.89)s、(2.88±1.09)g/L(P﹥0.05);PT、APTT分别为(18.79±4.55)s、(89.64±35.46)s(P﹤0.05)。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1.55±16.48)%,凝血因子Ⅸ活性为(4.84±1.12)%;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3.23±14.68)%(P﹥0.05),凝血因子Ⅸ活性为(62.55±14.21)%(P﹤0.01)。23例患儿的PT和APTT有较明显的延长,TT、Fg、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正常,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明显降低。患儿在补充1.5~3 mg/(kg·d)维生素K1并通过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与APTT与入院时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与入院时相比有所增加( P﹤0.01)。结论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PT、APTT、凝血因子Ⅸ活动进行监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意义。1.5~3 mg/( kg·d)维生素K1的补充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间断输注对该病疗效确切。
作者:刘会琼;张敬芳;贾沛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79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0例,口服降糖药组39例,两组均给予3HRZE/15HRE抗结核治疗,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胰岛素组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口服降糖药组有1例因严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血糖控制是关键,胰岛素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酸杆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素花;林榕;薛志伟;贺燕;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8例患者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内皮细胞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 MGC-803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分别通过Cell count kit-8( CCK-8)、流式细胞仪技术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 Wnt/β-catenin通路以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XI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及顺铂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对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率、促凋亡及转移抑制能力显著大于两组单独处理组(P﹤0.05)。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胃癌细胞MGC-80324 h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且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 P﹤0.05)。结论姜黄素协同顺铂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侵袭能力及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水平,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作者:杨广海;朱艳华;汤凯;马景涛;周克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肺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用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单一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专门的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FEV1占预估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部功能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肺部功能指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气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晨鹏;薛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周方案( wGT)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既往用过蒽环类药物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紫杉醇8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吉西他滨800 mg/m2,静脉滴注0.5 h,第1、8天,21 d为一周期。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46.9%,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末梢神经炎、肝功能异常。结论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艳芳;牛春莲;张春珍;夏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输卵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即为观察组(n=43),以及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术组,即对照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 d清石率与1个月后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效果显著,清石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关宗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氟康唑治疗,研究组39例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74.4%;研究组有效37例,有效率达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组成及血清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对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咳痰,痰液处理后进行炎性细胞分类,并测定血清PCT、CRP的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诱导痰中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而巨噬细胞分类前者低于后者,PCT、CRP浓度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结论 PCT、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是AECOPD的重要诱因,相应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作者:韩李周;陈苗;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家族史组60例与非家族史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与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非家族史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较家族史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成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族史有重要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璇;马志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