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综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分析

吴春生;胡新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牵引术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坐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松药口服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桂枝葛根汤加辩证减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牵引、中医桂枝葛根汤结合消炎镇痛药、肌松药保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目的:对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VKCFD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进行监测,同时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g)变化情况,对确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儿采用1.5~3 mg/( kg·d)维生素K1静脉滴注并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治疗。结果患儿治疗后TT、Fg分别为(18.87±3.89)s、(2.88±1.09)g/L(P﹥0.05);PT、APTT分别为(18.79±4.55)s、(89.64±35.46)s(P﹤0.05)。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1.55±16.48)%,凝血因子Ⅸ活性为(4.84±1.12)%;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3.23±14.68)%(P﹥0.05),凝血因子Ⅸ活性为(62.55±14.21)%(P﹤0.01)。23例患儿的PT和APTT有较明显的延长,TT、Fg、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正常,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明显降低。患儿在补充1.5~3 mg/(kg·d)维生素K1并通过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与APTT与入院时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与入院时相比有所增加( P﹤0.01)。结论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PT、APTT、凝血因子Ⅸ活动进行监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意义。1.5~3 mg/( kg·d)维生素K1的补充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间断输注对该病疗效确切。

    作者:刘会琼;张敬芳;贾沛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水平。方法选取40例稽留流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5例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Ⅱ的含量和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及IGF-Ⅱm 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24±12)g/L,对照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84±11)g/L,试验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09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053±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阴性或弱阳性为主;在对照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21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115±0.006)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阳性或强阳性为主,试验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GF-Ⅱ对稽留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沈丹婷;麦慧芬;吴丽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 MGC-803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分别通过Cell count kit-8( CCK-8)、流式细胞仪技术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 Wnt/β-catenin通路以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XI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及顺铂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对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率、促凋亡及转移抑制能力显著大于两组单独处理组(P﹤0.05)。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胃癌细胞MGC-80324 h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且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 P﹤0.05)。结论姜黄素协同顺铂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侵袭能力及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水平,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作者:杨广海;朱艳华;汤凯;马景涛;周克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晚期贲门癌锎-252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理想方法,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0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研究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修复治疗),每组5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牙齿咬牙合良好率和牙齿整齐度、临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修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刘娜;胡玉莹;朱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顺铂联合雷替曲塞,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 Karnofaky 评分及体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Karnofaky评分及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可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胜照杰;吉静娜;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OPD诱导痰细胞分类、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组成及血清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对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咳痰,痰液处理后进行炎性细胞分类,并测定血清PCT、CRP的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诱导痰中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而巨噬细胞分类前者低于后者,PCT、CRP浓度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结论 PCT、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是AECOPD的重要诱因,相应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作者:韩李周;陈苗;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n=48例)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R组,n=48例)。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面部表情评分法( FPS )评分、镇静-躁动( RA AS)评分、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瑞芬太尼0.05μg/(kg·min)与芬太尼0.5μg/(kg·h)的镇痛效能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小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镇痛前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后MAP、HR均下降(P﹤0.05),两组间仅在用药30 min时瑞芬太尼组MAP较芬太尼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镇痛前比较,两组用药后12、24、48 h的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心外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与芬太尼治疗效果相当,与芬太尼相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早拔管,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孟丽;宋先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SA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需保留生育功能的126例 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进行 CKC术( CKC组),65例进行LEEP术( LEEP组),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病灶残留、复发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持续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CKC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均显著超过LEEP组( P﹤0.05);但CKC组术后复发和HR-HPV持续感染情况显著低于LEEP组( P﹤0.05);影响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宫颈重度糜烂,CNⅢ病灶点数﹥3和 LEEP。结论 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在减少复发及HR-HPV持续感染方面,CKC优于LEEP。

    作者:周萍;罗小婉;符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活血化痰软坚法治疗对脾切除术患者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 PLT)、D-二聚体( DD)、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综合指数( CI)、凝固时间( K)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治疗15 d后PLT、PT、FIB、CI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治疗后第30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PT、FIB、CI、K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0天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30 d后达到有效以上34例(91.8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作者:陈官明;张岩;梁树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病功能得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5%,患者总满意率为96.30%,对照组分别为85.19%、81.48%,实验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病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及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组织中的Galectin-1、Galectin-3和 Galectin-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84.6%,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7.9%,与正常宫颈组织Galectin-9阳性表达率(1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相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lectin-1、Galectin-3的高表达和Galectin-9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金珠;何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和心肌酶谱变化在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热性惊厥患儿120例为惊厥组,选择同期住院伴发热无惊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及心肌酶指标。结果惊厥组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惊厥组CRP[(17.05±8.04)mg/L]高于对照组[(6.34±3.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CK呈正相关(r=0.523)。结论热性惊厥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脏器损伤;CRP、CK与炎性反应相关,可作为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燕飞;任允孜;段爱花;李雅彬;王艳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肺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用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单一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专门的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FEV1占预估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部功能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肺部功能指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气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晨鹏;薛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细胞的部分分子生物学问题与抗肿瘤策略探索

    机体细胞个体恶性变为肿瘤细胞“独立”于机体的细胞求生现象,多细胞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肿瘤细胞。线粒体调节蛋白及有氧呼吸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激活,可能是抗瘤治疗的全新模式。

    作者:张海鹏;李玉清;李新兵;刘庆梅;张效云;赵红珊;杨子军;杨明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作者:钟宝雁;赖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IK细胞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联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 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SOX 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S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8.1%和83.9%,高于对照组的30.0%和56.7%( 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检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QOL 评分改善25例(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改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

    作者:张素芳;秦方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计6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成A、B两组。A组(7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组,B组(538例)为术后非狭窄组,探讨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RDW与其相关性。结果与B组RDW(13.2%±0.84%)比较,A组(13.7%±0.91%)明显较高(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9,95%CI:1.116~1.482,P﹤0.01)。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独立相关,且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王罗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输卵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即为观察组(n=43),以及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术组,即对照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 d清石率与1个月后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效果显著,清石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关宗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