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钟宝雁;赖雪

关键词:会阴侧剪, 产后盆底肌力, 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顺铂联合雷替曲塞,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 Karnofaky 评分及体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Karnofaky评分及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可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胜照杰;吉静娜;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79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0例,口服降糖药组39例,两组均给予3HRZE/15HRE抗结核治疗,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胰岛素组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口服降糖药组有1例因严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血糖控制是关键,胰岛素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酸杆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素花;林榕;薛志伟;贺燕;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活血化痰软坚法治疗对脾切除术患者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 PLT)、D-二聚体( DD)、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综合指数( CI)、凝固时间( K)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治疗15 d后PLT、PT、FIB、CI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治疗后第30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PT、FIB、CI、K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0天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30 d后达到有效以上34例(91.8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作者:陈官明;张岩;梁树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试验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只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43.3%和31.0%、13.8%、31.0%,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明显提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路路;陈剑;张鼎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FABP、hs-cTnI、NT-proBNP和Hcy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高敏肌钙蛋白( hs-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H-FABP、hs-cTnI和cTnI在AMI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收治的胸痛发作6 h内入院的AMI患者120例( AMI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另选取同期住院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四种新型心肌标志物水平。并对其中30例胸痛发作3 h内入院的AMI患者的血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AMI组患者发病6 h内血清中H-FABP、hs-cTnI、NT-proBNP和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AMI动态观察组中发病3 h内血清中H-FABP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hs-cTnI和cTnI,发病3~6 h之间H-FABP和hs-cTnI均优于cTnI,而发病6 h之后三者之间基本一致。结论 H-FABP和hs-cTnI是诊断早期(发病6 h以内)AMI敏感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H-FABP、hs-cTnI和cT-nI三者联合检测效果好。

    作者:董娜;胡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水平。方法选取40例稽留流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5例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Ⅱ的含量和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及IGF-Ⅱm 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24±12)g/L,对照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84±11)g/L,试验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09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053±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阴性或弱阳性为主;在对照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21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115±0.006)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阳性或强阳性为主,试验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GF-Ⅱ对稽留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沈丹婷;麦慧芬;吴丽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同种骨在慢性中耳炎术后乳突术腔消减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骨粉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后进行术腔骨粉消减、填充及外耳道后壁重建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均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术后使用同种骨粉消减、填充乳突术腔以及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结果64例患者中同种骨存活于乳突术腔共有62例(占96.88%),经观察发现术腔完全消减,患者外耳道完整,与常人外耳道形态相似。5例(占7.81%)术后因局部同种骨小面积裸露,经耳内镜定期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修复愈合。2例(占3.13%)因乳突术腔大,覆盖同种骨的筋膜及皮瓣缺血坏死,造成较大范围的同种骨裸露,继发感染,同种骨坏死,予以取出,消减失败。结论同种骨粉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术后术腔消减术中,疗效较为理想,同种骨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而同种骨的裸露及修补筋膜和皮瓣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感染坏死,是影响乳突术腔消减术成功率的关键不利因素。术后耳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填充物裸露,对小面积裸露予以及时修补和抗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周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周方案( wGT)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既往用过蒽环类药物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紫杉醇8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吉西他滨800 mg/m2,静脉滴注0.5 h,第1、8天,21 d为一周期。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46.9%,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末梢神经炎、肝功能异常。结论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艳芳;牛春莲;张春珍;夏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 Dex)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于患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负荷量1μg/kg(10 min内输完),后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分别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5时间点分别为(34.3±4.4)、(44.2±7.1)、(50.1±7.9)、(35.2±9.0)pg/ml,均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均低于Dex组(P﹤0.05)。两组MDA均于CPB开始后升高,且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在T2~T5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OD活性于CPB开始后降低,对照组T2~T5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3~T4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心脏手术CPB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佳雷;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组织中的Galectin-1、Galectin-3和 Galectin-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84.6%,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7.9%,与正常宫颈组织Galectin-9阳性表达率(1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相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lectin-1、Galectin-3的高表达和Galectin-9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金珠;何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0例需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及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术前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显著高于术前(P﹤0.01);观察组呃逆、咽喉不适、躁动、咳嗽、恶心呕吐及放弃治疗等发生率依次为5.00%、3.00%、0.00%、2.00%、0.0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消化系统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大幅减轻患者痛苦,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詹雪乳;宾建平;刘克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细胞的部分分子生物学问题与抗肿瘤策略探索

    机体细胞个体恶性变为肿瘤细胞“独立”于机体的细胞求生现象,多细胞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肿瘤细胞。线粒体调节蛋白及有氧呼吸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激活,可能是抗瘤治疗的全新模式。

    作者:张海鹏;李玉清;李新兵;刘庆梅;张效云;赵红珊;杨子军;杨明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汤剂联合浓缩颗粒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及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MSCT表现特征,提高MSCT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SCT平扫、强化的特点。结果21例SPTP患者中胰头部发病9例,胰腺体部2例,胰尾部发病10例;直径≤5 cm者5例,﹥5 cm者16例;CT表现为单发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7例,实性肿块8例,囊性肿块6例;平扫呈等、低密度,边界清晰,内可见出血及条状分隔,有薄包膜,瘤体及包膜可以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纤维间隔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包膜强化程度低于胰腺正常组织。病理示良性17例,低度恶性4例。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家族史组60例与非家族史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与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非家族史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较家族史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成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族史有重要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璇;马志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卵巢早衰

    目的:研究探讨卵巢早衰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的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100例,取得患者同意后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通过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六味地黄胶囊予以治疗。经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痊愈率为7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早衰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SA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晚期贲门癌锎-252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病功能得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5%,患者总满意率为96.30%,对照组分别为85.19%、81.48%,实验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病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及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ET/CT与SPECT检测心肌存活中影响因素与功能参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PET/CT与SPECT检测存活心肌各参数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比较二者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优缺点,探讨PET/CT与SPECT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0例具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每例随机行13 N-ammonia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和99m 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后行18 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PET/CT与SPECT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估其是否满足诊断要求;计算二者舒张末期容积( EDV)、收缩末期容积( 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总静息评分( SRS)、不匹配心肌节段数( Mismatch)等参数,比较二者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比较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的差异,探讨二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PET/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 SPECT,检测 EDV、ESV、LVEF、SRS、Mis-match的值之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RS与Mismatch两项参数值SPECT显像均高于PET/CT显像;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节段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PECT由于衰减因素的影响,检测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支配区域的存活心肌节段数明显高于PET/CT。结论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PECT心肌显像,而后者前壁及下壁衰减易导致假阳性。PET/CT检测心肌存活的优势高于SPECT,条件允许时考虑应用PET/CT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

    作者:汪娇;李剑明;李帅;李婷;陈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