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李玉清;李新兵;刘庆梅;张效云;赵红珊;杨子军;杨明川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控制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筛选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尿蛋白排泄率( UAER)均﹤200μg/min。根据患者血尿酸( BUA)水平将其分为高血尿酸组(n=218)与低血尿酸组(n=224),比较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高血尿酸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血糖控制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尿酸控制,比较两组患者GFR及生存时间。结果低血尿酸组患者GFR水平为(112.3±26.7)ml/(min·1.73 m2),明显高于高血尿酸组的(95.3±20.8)ml/( 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GFR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血脂、性别因素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时,年龄、血尿酸浓度、病程、体质量指数均与 GFR浓度呈负相关( r=-0.445,P﹤0.05),血红蛋白浓度与GFR浓度呈正相关(r=0.617,P﹤0.05);生存分析研究中,患者血尿酸浓度越低,其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并且高血尿酸组患者经尿酸控制治疗可降低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结论高血尿酸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并且高尿酸血症可直接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积极进行尿酸控制治疗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以及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霖林;赵文杰;单洁;张孝丽;李华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同种骨粉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后进行术腔骨粉消减、填充及外耳道后壁重建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均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术后使用同种骨粉消减、填充乳突术腔以及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结果64例患者中同种骨存活于乳突术腔共有62例(占96.88%),经观察发现术腔完全消减,患者外耳道完整,与常人外耳道形态相似。5例(占7.81%)术后因局部同种骨小面积裸露,经耳内镜定期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修复愈合。2例(占3.13%)因乳突术腔大,覆盖同种骨的筋膜及皮瓣缺血坏死,造成较大范围的同种骨裸露,继发感染,同种骨坏死,予以取出,消减失败。结论同种骨粉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术后术腔消减术中,疗效较为理想,同种骨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而同种骨的裸露及修补筋膜和皮瓣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感染坏死,是影响乳突术腔消减术成功率的关键不利因素。术后耳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填充物裸露,对小面积裸露予以及时修补和抗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为SA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例为ACS组。选取正常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外周血浆AT-Ⅲ活性水平,比较三组AT-Ⅲ活性水平。结果 SA组AT-Ⅲ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的AT-Ⅲ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及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T-Ⅲ活性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明显相关。
作者:罗骏超;陈聿峰;覃方生;王培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联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 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SOX 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S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8.1%和83.9%,高于对照组的30.0%和56.7%( 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检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QOL 评分改善25例(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改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
作者:张素芳;秦方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肺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用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单一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专门的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FEV1占预估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部功能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肺部功能指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气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晨鹏;薛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坐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松药口服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桂枝葛根汤加辩证减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牵引、中医桂枝葛根汤结合消炎镇痛药、肌松药保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春生;胡新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组织中的Galectin-1、Galectin-3和 Galectin-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84.6%,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7.9%,与正常宫颈组织Galectin-9阳性表达率(1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相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lectin-1、Galectin-3的高表达和Galectin-9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金珠;何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上消化道穿孔9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行传统开腹手术51例为开腹术组,行腹腔镜手术47例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血压及心率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5.3±6.7)min、术中出血(15.2±3.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4±5.7)h及住院时间(9.6±1.4)d均少于开腹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腹腔镜组术后12、48 h疼痛 VAS评分、心率、血压优于开腹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维持老年患者术后心率、血压的平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士凯;雷周满;李天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肾囊肿(尤其直径﹥80 mm肝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直径35~80 mm的肝肾囊肿841例,经治疗后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直径81~167 mm的肝肾囊肿359例,一次性治愈357例,治愈率为99.44%,1例直径约141 mm的巨大肝囊肿经治疗后体积缩小﹥75%,1例直径约167 mm巨大肾囊肿经一次硬化治疗后囊肿体积缩小50%,经二次硬化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方便易行、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是治疗肝、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利平;李勤英;夏艳;杨波;王兆瑞;张杰;黄桂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氟康唑治疗,研究组39例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74.4%;研究组有效37例,有效率达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计6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成A、B两组。A组(7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组,B组(538例)为术后非狭窄组,探讨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RDW与其相关性。结果与B组RDW(13.2%±0.84%)比较,A组(13.7%±0.91%)明显较高(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9,95%CI:1.116~1.482,P﹤0.01)。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独立相关,且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王罗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41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CR )0例,部分缓解( PR )12例(29.27%),稳定( SD )19例(46.34%),进展( PD )10例(24.39%),疾病控制率为75.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还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厌食、疲倦等,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风晓;任铁军;秦爱军;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21例阑尾炎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阑尾炎组(61例)和慢性阑尾炎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①慢性阑尾炎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52±20.29)min、(1.61±0.72)d、(2.15±1.47)d,急性阑尾炎组分别为(78.20±23.11)min、(2.84±1.63)d、(5.21±1.9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阑尾炎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急性阑尾炎组为77.05%(4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共发生2例(3.33%)并发症,对照组共9例(1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应用中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艾小江;陶江涛;帅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60例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结果研究得出,在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腹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用显著,且对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极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宋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8例患者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内皮细胞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 Dex)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于患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负荷量1μg/kg(10 min内输完),后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分别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5时间点分别为(34.3±4.4)、(44.2±7.1)、(50.1±7.9)、(35.2±9.0)pg/ml,均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均低于Dex组(P﹤0.05)。两组MDA均于CPB开始后升高,且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在T2~T5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OD活性于CPB开始后降低,对照组T2~T5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3~T4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心脏手术CPB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佳雷;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需保留生育功能的126例 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进行 CKC术( CKC组),65例进行LEEP术( LEEP组),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病灶残留、复发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持续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CKC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均显著超过LEEP组( P﹤0.05);但CKC组术后复发和HR-HPV持续感染情况显著低于LEEP组( P﹤0.05);影响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宫颈重度糜烂,CNⅢ病灶点数﹥3和 LEEP。结论 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在减少复发及HR-HPV持续感染方面,CKC优于LEEP。
作者:周萍;罗小婉;符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分析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水平。方法选取40例稽留流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5例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Ⅱ的含量和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及IGF-Ⅱm 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24±12)g/L,对照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84±11)g/L,试验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09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053±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阴性或弱阳性为主;在对照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21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115±0.006)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阳性或强阳性为主,试验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GF-Ⅱ对稽留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沈丹婷;麦慧芬;吴丽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