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
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作者:钟宝雁;赖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51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98株,占76.56%;革兰阳性杆菌30株,占23.44%。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类型。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很低,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机械通气时间(95%CI=2.124~9.586,P=0.001)、侵入性操作(95%CI=1.823~6.334,P=0.002)、误吸(95%CI=1.221~3.541,P=0.027)、肺部基础疾病(95%CI=1.676~5.297,P=0.013)、营养不良(95%CI=2.497~11.103,P=0.000)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机制复杂,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误吸、肺部基础疾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鹏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 PLT)、D-二聚体( DD)、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综合指数( CI)、凝固时间( K)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治疗15 d后PLT、PT、FIB、CI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治疗后第30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PT、FIB、CI、K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0天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30 d后达到有效以上34例(91.8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作者:陈官明;张岩;梁树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能够有效止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胡璇;吴星光;饶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同种骨粉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后进行术腔骨粉消减、填充及外耳道后壁重建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均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术后使用同种骨粉消减、填充乳突术腔以及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结果64例患者中同种骨存活于乳突术腔共有62例(占96.88%),经观察发现术腔完全消减,患者外耳道完整,与常人外耳道形态相似。5例(占7.81%)术后因局部同种骨小面积裸露,经耳内镜定期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修复愈合。2例(占3.13%)因乳突术腔大,覆盖同种骨的筋膜及皮瓣缺血坏死,造成较大范围的同种骨裸露,继发感染,同种骨坏死,予以取出,消减失败。结论同种骨粉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术后术腔消减术中,疗效较为理想,同种骨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而同种骨的裸露及修补筋膜和皮瓣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感染坏死,是影响乳突术腔消减术成功率的关键不利因素。术后耳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填充物裸露,对小面积裸露予以及时修补和抗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为SA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例为ACS组。选取正常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外周血浆AT-Ⅲ活性水平,比较三组AT-Ⅲ活性水平。结果 SA组AT-Ⅲ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的AT-Ⅲ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及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T-Ⅲ活性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明显相关。
作者:罗骏超;陈聿峰;覃方生;王培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79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0例,口服降糖药组39例,两组均给予3HRZE/15HRE抗结核治疗,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胰岛素组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口服降糖药组有1例因严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血糖控制是关键,胰岛素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酸杆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素花;林榕;薛志伟;贺燕;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 AP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产妇1575例,根据病情不同分为APE组(n=75)和非APE组(n=1500)。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产妇的双胎妊娠/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过度疲劳、安宝治疗早产及输液过量或过速均是发生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点监测心肺功能,勿过度劳累,适时终止妊娠,慎扩容,严格控制安宝应用,加强输液管理,是预防产科发生APE的根本措施。
作者:周紫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机体细胞个体恶性变为肿瘤细胞“独立”于机体的细胞求生现象,多细胞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肿瘤细胞。线粒体调节蛋白及有氧呼吸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激活,可能是抗瘤治疗的全新模式。
作者:张海鹏;李玉清;李新兵;刘庆梅;张效云;赵红珊;杨子军;杨明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肾囊肿(尤其直径﹥80 mm肝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直径35~80 mm的肝肾囊肿841例,经治疗后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直径81~167 mm的肝肾囊肿359例,一次性治愈357例,治愈率为99.44%,1例直径约141 mm的巨大肝囊肿经治疗后体积缩小﹥75%,1例直径约167 mm巨大肾囊肿经一次硬化治疗后囊肿体积缩小50%,经二次硬化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方便易行、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是治疗肝、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利平;李勤英;夏艳;杨波;王兆瑞;张杰;黄桂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 Dex)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于患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负荷量1μg/kg(10 min内输完),后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分别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5时间点分别为(34.3±4.4)、(44.2±7.1)、(50.1±7.9)、(35.2±9.0)pg/ml,均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均低于Dex组(P﹤0.05)。两组MDA均于CPB开始后升高,且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在T2~T5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OD活性于CPB开始后降低,对照组T2~T5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3~T4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心脏手术CPB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佳雷;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肺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用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单一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专门的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FEV1占预估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部功能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肺部功能指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气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晨鹏;薛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顺铂联合雷替曲塞,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 Karnofaky 评分及体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Karnofaky评分及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可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胜照杰;吉静娜;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组成及血清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对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咳痰,痰液处理后进行炎性细胞分类,并测定血清PCT、CRP的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诱导痰中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而巨噬细胞分类前者低于后者,PCT、CRP浓度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结论 PCT、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是AECOPD的重要诱因,相应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作者:韩李周;陈苗;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试验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只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43.3%和31.0%、13.8%、31.0%,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明显提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路路;陈剑;张鼎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理想方法,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0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研究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修复治疗),每组5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牙齿咬牙合良好率和牙齿整齐度、临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修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刘娜;胡玉莹;朱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VKCFD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进行监测,同时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g)变化情况,对确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儿采用1.5~3 mg/( kg·d)维生素K1静脉滴注并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治疗。结果患儿治疗后TT、Fg分别为(18.87±3.89)s、(2.88±1.09)g/L(P﹥0.05);PT、APTT分别为(18.79±4.55)s、(89.64±35.46)s(P﹤0.05)。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1.55±16.48)%,凝血因子Ⅸ活性为(4.84±1.12)%;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3.23±14.68)%(P﹥0.05),凝血因子Ⅸ活性为(62.55±14.21)%(P﹤0.01)。23例患儿的PT和APTT有较明显的延长,TT、Fg、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正常,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明显降低。患儿在补充1.5~3 mg/(kg·d)维生素K1并通过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与APTT与入院时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与入院时相比有所增加( P﹤0.01)。结论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PT、APTT、凝血因子Ⅸ活动进行监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意义。1.5~3 mg/( kg·d)维生素K1的补充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间断输注对该病疗效确切。
作者:刘会琼;张敬芳;贾沛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 MGC-803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分别通过Cell count kit-8( CCK-8)、流式细胞仪技术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 Wnt/β-catenin通路以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XI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及顺铂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对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率、促凋亡及转移抑制能力显著大于两组单独处理组(P﹤0.05)。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胃癌细胞MGC-80324 h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且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 P﹤0.05)。结论姜黄素协同顺铂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侵袭能力及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水平,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作者:杨广海;朱艳华;汤凯;马景涛;周克堂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