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6年13期文献
  • 补肾活血汤治疗卵巢早衰

    目的:研究探讨卵巢早衰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的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100例,取得患者同意后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通过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六味地黄胶囊予以治疗。经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痊愈率为7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早衰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0例需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及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术前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显著高于术前(P﹤0.01);观察组呃逆、咽喉不适、躁动、咳嗽、恶心呕吐及放弃治疗等发生率依次为5.00%、3.00%、0.00%、2.00%、0.0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消化系统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大幅减轻患者痛苦,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詹雪乳;宾建平;刘克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汤剂联合浓缩颗粒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上消化道穿孔9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行传统开腹手术51例为开腹术组,行腹腔镜手术47例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血压及心率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5.3±6.7)min、术中出血(15.2±3.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4±5.7)h及住院时间(9.6±1.4)d均少于开腹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腹腔镜组术后12、48 h疼痛 VAS评分、心率、血压优于开腹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维持老年患者术后心率、血压的平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士凯;雷周满;李天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作者:钟宝雁;赖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伏立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氟康唑治疗,研究组39例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74.4%;研究组有效37例,有效率达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21例阑尾炎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阑尾炎组(61例)和慢性阑尾炎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①慢性阑尾炎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52±20.29)min、(1.61±0.72)d、(2.15±1.47)d,急性阑尾炎组分别为(78.20±23.11)min、(2.84±1.63)d、(5.21±1.9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阑尾炎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急性阑尾炎组为77.05%(4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共发生2例(3.33%)并发症,对照组共9例(1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应用中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艾小江;陶江涛;帅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检查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检查法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优生优育,提升出生人口质量。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4月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产前超声筛查,并持续随访至妊娠结局,以超声心动图复查及尸检报告为金标准,评价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金标准显示心脏畸形共18例,其中产前超声筛查检出16例,诊断敏感性0.889;对非心脏畸形胎儿,产前超声筛查提示无阳性,诊断特异性1.000;产前超声筛查对严重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100%;产前超声筛查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法能够为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提供一定参考信息,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怡韵;蔡艳;陈恩;邓玲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60例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结果研究得出,在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腹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用显著,且对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极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宋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肺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用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单一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专门的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FEV1占预估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部功能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肺部功能指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气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晨鹏;薛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正常早孕产妇同稽留流产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水平。方法选取40例稽留流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5例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Ⅱ的含量和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及IGF-Ⅱm 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24±12)g/L,对照组中母血的IGF-Ⅱ含量为(184±11)g/L,试验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09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053±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阴性或弱阳性为主;在对照组绒毛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为(0.211±0.005)相对含量/单位面积,IGF-Ⅱ mRNA的表达为(0.115±0.006)相对含量/单位面积,以阳性或强阳性为主,试验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GF-Ⅱ对稽留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沈丹婷;麦慧芬;吴丽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输卵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即为观察组(n=43),以及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术组,即对照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 d清石率与1个月后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效果显著,清石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关宗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8例患者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内皮细胞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SA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病功能得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5%,患者总满意率为96.30%,对照组分别为85.19%、81.48%,实验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病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及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症脑梗死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51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98株,占76.56%;革兰阳性杆菌30株,占23.44%。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类型。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很低,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机械通气时间(95%CI=2.124~9.586,P=0.001)、侵入性操作(95%CI=1.823~6.334,P=0.002)、误吸(95%CI=1.221~3.541,P=0.027)、肺部基础疾病(95%CI=1.676~5.297,P=0.013)、营养不良(95%CI=2.497~11.103,P=0.000)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机制复杂,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误吸、肺部基础疾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鹏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目的:对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VKCFD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进行监测,同时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g)变化情况,对确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儿采用1.5~3 mg/( kg·d)维生素K1静脉滴注并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治疗。结果患儿治疗后TT、Fg分别为(18.87±3.89)s、(2.88±1.09)g/L(P﹥0.05);PT、APTT分别为(18.79±4.55)s、(89.64±35.46)s(P﹤0.05)。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1.55±16.48)%,凝血因子Ⅸ活性为(4.84±1.12)%;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3.23±14.68)%(P﹥0.05),凝血因子Ⅸ活性为(62.55±14.21)%(P﹤0.01)。23例患儿的PT和APTT有较明显的延长,TT、Fg、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正常,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明显降低。患儿在补充1.5~3 mg/(kg·d)维生素K1并通过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与APTT与入院时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与入院时相比有所增加( P﹤0.01)。结论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PT、APTT、凝血因子Ⅸ活动进行监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意义。1.5~3 mg/( kg·d)维生素K1的补充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间断输注对该病疗效确切。

    作者:刘会琼;张敬芳;贾沛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79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0例,口服降糖药组39例,两组均给予3HRZE/15HRE抗结核治疗,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胰岛素组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口服降糖药组有1例因严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血糖控制是关键,胰岛素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酸杆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素花;林榕;薛志伟;贺燕;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试验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只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43.3%和31.0%、13.8%、31.0%,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明显提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路路;陈剑;张鼎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为SA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例为ACS组。选取正常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外周血浆AT-Ⅲ活性水平,比较三组AT-Ⅲ活性水平。结果 SA组AT-Ⅲ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的AT-Ⅲ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及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T-Ⅲ活性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明显相关。

    作者:罗骏超;陈聿峰;覃方生;王培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讨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167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83例患者选择单纯利拉鲁肽治疗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另外84例患者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4±0.63)mmol/L(、10.5±1.36)mmol/L、(8.17±1.94)%,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2±0.40)mmol/L、(7.8±2.92)mmol/L、(6.10±1.52)%;对照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6.44±0.79)mIU/L、(62.9±8.11)mIU/L、(2.44±0.63)ng/ml、(6.80±0.39)ng/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2±0.69)mIU/L、(67.9±6.21)mIU/L、(2.09±0.23)ng/ml、(7.32±0.60)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3%、14.29%,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OPD诱导痰细胞分类、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组成及血清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对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咳痰,痰液处理后进行炎性细胞分类,并测定血清PCT、CRP的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诱导痰中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而巨噬细胞分类前者低于后者,PCT、CRP浓度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结论 PCT、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是AECOPD的重要诱因,相应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作者:韩李周;陈苗;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顺铂联合雷替曲塞,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 Karnofaky 评分及体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Karnofaky评分及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可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胜照杰;吉静娜;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需保留生育功能的126例 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进行 CKC术( CKC组),65例进行LEEP术( LEEP组),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病灶残留、复发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持续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CKC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均显著超过LEEP组( P﹤0.05);但CKC组术后复发和HR-HPV持续感染情况显著低于LEEP组( P﹤0.05);影响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宫颈重度糜烂,CNⅢ病灶点数﹥3和 LEEP。结论 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在减少复发及HR-HPV持续感染方面,CKC优于LEEP。

    作者:周萍;罗小婉;符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4年APE患者364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APE患者出院以后的继续治疗情况以及临床转归,根据APE患者预后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70)和预后不良组(n=94)。整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慢性肺疾病、心房纤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是否合并低血压休克、右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记录其脑钠肽( 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肌钙蛋白I( cTnI)、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以及院外华法林抗凝依存性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恶性肿瘤、低血压休克、右心室功能不全、BNP浓度、c-TnⅠ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及华法林抗凝治疗依存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指标如年龄、深静脉血栓、慢性肺疾病、房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合并恶性肿瘤、右心室功能不全、c-TnⅠ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华法林抗凝依存性。结论恶性肿瘤、右心室功能不全、c-TnⅠ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华法林抗凝依存性为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程相阁;毛毅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计6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成A、B两组。A组(7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组,B组(538例)为术后非狭窄组,探讨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RDW与其相关性。结果与B组RDW(13.2%±0.84%)比较,A组(13.7%±0.91%)明显较高(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9,95%CI:1.116~1.482,P﹤0.01)。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独立相关,且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王罗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 Dex)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于患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负荷量1μg/kg(10 min内输完),后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分别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及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5时间点分别为(34.3±4.4)、(44.2±7.1)、(50.1±7.9)、(35.2±9.0)pg/ml,均高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均低于Dex组(P﹤0.05)。两组MDA均于CPB开始后升高,且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在T2~T5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OD活性于CPB开始后降低,对照组T2~T5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3~T4与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心脏手术CPB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佳雷;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FABP、hs-cTnI、NT-proBNP和Hcy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高敏肌钙蛋白( hs-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H-FABP、hs-cTnI和cTnI在AMI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收治的胸痛发作6 h内入院的AMI患者120例( AMI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另选取同期住院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四种新型心肌标志物水平。并对其中30例胸痛发作3 h内入院的AMI患者的血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AMI组患者发病6 h内血清中H-FABP、hs-cTnI、NT-proBNP和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AMI动态观察组中发病3 h内血清中H-FABP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hs-cTnI和cTnI,发病3~6 h之间H-FABP和hs-cTnI均优于cTnI,而发病6 h之后三者之间基本一致。结论 H-FABP和hs-cTnI是诊断早期(发病6 h以内)AMI敏感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H-FABP、hs-cTnI和cT-nI三者联合检测效果好。

    作者:董娜;胡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活血化痰软坚法治疗对脾切除术患者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 PLT)、D-二聚体( DD)、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综合指数( CI)、凝固时间( K)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治疗15 d后PLT、PT、FIB、CI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治疗后第30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PT、FIB、CI、K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0天观察组PLT、DD、PT、APTT、FIB、CI、K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30 d后达到有效以上34例(91.8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方剂活血化痰软坚方治疗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作者:陈官明;张岩;梁树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同种骨在慢性中耳炎术后乳突术腔消减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骨粉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后进行术腔骨粉消减、填充及外耳道后壁重建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均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术后使用同种骨粉消减、填充乳突术腔以及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结果64例患者中同种骨存活于乳突术腔共有62例(占96.88%),经观察发现术腔完全消减,患者外耳道完整,与常人外耳道形态相似。5例(占7.81%)术后因局部同种骨小面积裸露,经耳内镜定期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修复愈合。2例(占3.13%)因乳突术腔大,覆盖同种骨的筋膜及皮瓣缺血坏死,造成较大范围的同种骨裸露,继发感染,同种骨坏死,予以取出,消减失败。结论同种骨粉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术后术腔消减术中,疗效较为理想,同种骨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而同种骨的裸露及修补筋膜和皮瓣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感染坏死,是影响乳突术腔消减术成功率的关键不利因素。术后耳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填充物裸露,对小面积裸露予以及时修补和抗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理想方法,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0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研究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修复治疗),每组5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牙齿咬牙合良好率和牙齿整齐度、临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修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刘娜;胡玉莹;朱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周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周方案( wGT)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既往用过蒽环类药物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紫杉醇8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吉西他滨800 mg/m2,静脉滴注0.5 h,第1、8天,21 d为一周期。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46.9%,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末梢神经炎、肝功能异常。结论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艳芳;牛春莲;张春珍;夏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家族史组60例与非家族史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与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非家族史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较家族史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成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族史有重要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璇;马志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41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CR )0例,部分缓解( PR )12例(29.27%),稳定( SD )19例(46.34%),进展( PD )10例(24.39%),疾病控制率为75.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还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厌食、疲倦等,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风晓;任铁军;秦爱军;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 MGC-803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分别通过Cell count kit-8( CCK-8)、流式细胞仪技术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姜黄素及顺铂对胃癌细胞MGC-803 Wnt/β-catenin通路以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XI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及顺铂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对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率、促凋亡及转移抑制能力显著大于两组单独处理组(P﹤0.05)。姜黄素联合顺铂组作用胃癌细胞MGC-80324 h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且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 P﹤0.05)。结论姜黄素协同顺铂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侵袭能力及XIAP、MMP-9的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水平,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作者:杨广海;朱艳华;汤凯;马景涛;周克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 MS)患者炎症因子及尿酸( UA)、尿微量白蛋白( mALB)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6例MS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40 mg/d)和硝苯地平组(30 mg/d),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U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hs-CRP、TNF-α、IL-6、UA、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硝苯地平组hs-CRP、TNF-α、IL-6、UA、UAER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服药前后肝肾功能、CK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替米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外,还能抑制MS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降低UA、UAER水平,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作者:于晓;刘微微;李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n=48例)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R组,n=48例)。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面部表情评分法( FPS )评分、镇静-躁动( RA AS)评分、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瑞芬太尼0.05μg/(kg·min)与芬太尼0.5μg/(kg·h)的镇痛效能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小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镇痛前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后MAP、HR均下降(P﹤0.05),两组间仅在用药30 min时瑞芬太尼组MAP较芬太尼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镇痛前比较,两组用药后12、24、48 h的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心外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与芬太尼治疗效果相当,与芬太尼相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早拔管,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孟丽;宋先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及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MSCT表现特征,提高MSCT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SCT平扫、强化的特点。结果21例SPTP患者中胰头部发病9例,胰腺体部2例,胰尾部发病10例;直径≤5 cm者5例,﹥5 cm者16例;CT表现为单发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7例,实性肿块8例,囊性肿块6例;平扫呈等、低密度,边界清晰,内可见出血及条状分隔,有薄包膜,瘤体及包膜可以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纤维间隔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包膜强化程度低于胰腺正常组织。病理示良性17例,低度恶性4例。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Galectin-1、Galectin-3、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蜡块78例组织中的Galectin-1、Galectin-3和 Galectin-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84.6%,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7.9%,与正常宫颈组织Galectin-9阳性表达率(1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Ga-lectin-1、Galectin-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Galectin-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宫外扩散相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lectin-1、Galectin-3的高表达和Galectin-9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金珠;何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晚期贲门癌锎-252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贲门癌采用锎-252(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252CF中子腔内联合体外照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 ﹤0.05],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晚期贲门癌采用252 CF中子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喜堂;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能够有效止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胡璇;吴星光;饶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坐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松药口服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桂枝葛根汤加辩证减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牵引、中医桂枝葛根汤结合消炎镇痛药、肌松药保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春生;胡新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 AP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产妇1575例,根据病情不同分为APE组(n=75)和非APE组(n=1500)。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产妇的双胎妊娠/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过度疲劳、安宝治疗早产及输液过量或过速均是发生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点监测心肺功能,勿过度劳累,适时终止妊娠,慎扩容,严格控制安宝应用,加强输液管理,是预防产科发生APE的根本措施。

    作者:周紫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ET/CT与SPECT检测心肌存活中影响因素与功能参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PET/CT与SPECT检测存活心肌各参数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比较二者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优缺点,探讨PET/CT与SPECT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0例具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每例随机行13 N-ammonia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和99m 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后行18 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PET/CT与SPECT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估其是否满足诊断要求;计算二者舒张末期容积( EDV)、收缩末期容积( 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总静息评分( SRS)、不匹配心肌节段数( Mismatch)等参数,比较二者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比较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的差异,探讨二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PET/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 SPECT,检测 EDV、ESV、LVEF、SRS、Mis-match的值之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RS与Mismatch两项参数值SPECT显像均高于PET/CT显像;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节段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PECT由于衰减因素的影响,检测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支配区域的存活心肌节段数明显高于PET/CT。结论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PECT心肌显像,而后者前壁及下壁衰减易导致假阳性。PET/CT检测心肌存活的优势高于SPECT,条件允许时考虑应用PET/CT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

    作者:汪娇;李剑明;李帅;李婷;陈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氨基酸N末端脑钠肽原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时对患者血浆氨基酸N末端脑钠肽原( 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ACS患者168例。对UA和AMI患者通过采集静脉血样分别进行Braunwald和Killip分级并将每级分成两组;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检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前后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变化。结果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Braunwald分级及分组UA患者和Killip分级及分组AMI患者血浆中NT-proBNP浓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降低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有关。

    作者:潘翠先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血尿酸控制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控制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筛选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尿蛋白排泄率( UAER)均﹤200μg/min。根据患者血尿酸( BUA)水平将其分为高血尿酸组(n=218)与低血尿酸组(n=224),比较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高血尿酸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血糖控制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尿酸控制,比较两组患者GFR及生存时间。结果低血尿酸组患者GFR水平为(112.3±26.7)ml/(min·1.73 m2),明显高于高血尿酸组的(95.3±20.8)ml/( 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GFR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血脂、性别因素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时,年龄、血尿酸浓度、病程、体质量指数均与 GFR浓度呈负相关( r=-0.445,P﹤0.05),血红蛋白浓度与GFR浓度呈正相关(r=0.617,P﹤0.05);生存分析研究中,患者血尿酸浓度越低,其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并且高血尿酸组患者经尿酸控制治疗可降低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结论高血尿酸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并且高尿酸血症可直接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积极进行尿酸控制治疗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以及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霖林;赵文杰;单洁;张孝丽;李华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肝肾囊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肾囊肿(尤其直径﹥80 mm肝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酒精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200例肝肾囊肿患者,直径35~80 mm的肝肾囊肿841例,经治疗后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直径81~167 mm的肝肾囊肿359例,一次性治愈357例,治愈率为99.44%,1例直径约141 mm的巨大肝囊肿经治疗后体积缩小﹥75%,1例直径约167 mm巨大肾囊肿经一次硬化治疗后囊肿体积缩小50%,经二次硬化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方便易行、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是治疗肝、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利平;李勤英;夏艳;杨波;王兆瑞;张杰;黄桂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IK细胞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联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 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SOX 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S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8.1%和83.9%,高于对照组的30.0%和56.7%( 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检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QOL 评分改善25例(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改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

    作者:张素芳;秦方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和心肌酶谱变化在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热性惊厥患儿120例为惊厥组,选择同期住院伴发热无惊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及心肌酶指标。结果惊厥组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惊厥组CRP[(17.05±8.04)mg/L]高于对照组[(6.34±3.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CK呈正相关(r=0.523)。结论热性惊厥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脏器损伤;CRP、CK与炎性反应相关,可作为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燕飞;任允孜;段爱花;李雅彬;王艳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细胞的部分分子生物学问题与抗肿瘤策略探索

    机体细胞个体恶性变为肿瘤细胞“独立”于机体的细胞求生现象,多细胞真核生物可能起源于肿瘤细胞。线粒体调节蛋白及有氧呼吸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激活,可能是抗瘤治疗的全新模式。

    作者:张海鹏;李玉清;李新兵;刘庆梅;张效云;赵红珊;杨子军;杨明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