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紫琼

关键词:产科, 急性肺水肿, 妊娠, 并发症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 AP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产妇1575例,根据病情不同分为APE组(n=75)和非APE组(n=1500)。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科发生急性肺水肿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产妇的双胎妊娠/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过度疲劳、安宝治疗早产及输液过量或过速均是发生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点监测心肺功能,勿过度劳累,适时终止妊娠,慎扩容,严格控制安宝应用,加强输液管理,是预防产科发生APE的根本措施。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n=48例)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R组,n=48例)。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面部表情评分法( FPS )评分、镇静-躁动( RA AS)评分、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瑞芬太尼0.05μg/(kg·min)与芬太尼0.5μg/(kg·h)的镇痛效能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小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镇痛前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后MAP、HR均下降(P﹤0.05),两组间仅在用药30 min时瑞芬太尼组MAP较芬太尼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镇痛前比较,两组用药后12、24、48 h的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心外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与芬太尼治疗效果相当,与芬太尼相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早拔管,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孟丽;宋先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79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0例,口服降糖药组39例,两组均给予3HRZE/15HRE抗结核治疗,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胰岛素组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口服降糖药组有1例因严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血糖控制是关键,胰岛素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酸杆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素花;林榕;薛志伟;贺燕;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ET/CT与SPECT检测心肌存活中影响因素与功能参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PET/CT与SPECT检测存活心肌各参数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比较二者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优缺点,探讨PET/CT与SPECT在评估心肌存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0例具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每例随机行13 N-ammonia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和99m 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后行18 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PET/CT与SPECT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估其是否满足诊断要求;计算二者舒张末期容积( EDV)、收缩末期容积( 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总静息评分( SRS)、不匹配心肌节段数( Mismatch)等参数,比较二者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比较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的差异,探讨二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PET/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 SPECT,检测 EDV、ESV、LVEF、SRS、Mis-match的值之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RS与Mismatch两项参数值SPECT显像均高于PET/CT显像;PET/CT与SPECT检测冠状动脉各支存活心肌节段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中SPECT由于衰减因素的影响,检测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支配区域的存活心肌节段数明显高于PET/CT。结论 PE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PECT心肌显像,而后者前壁及下壁衰减易导致假阳性。PET/CT检测心肌存活的优势高于SPECT,条件允许时考虑应用PET/CT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

    作者:汪娇;李剑明;李帅;李婷;陈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能够有效止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胡璇;吴星光;饶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上消化道穿孔9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行传统开腹手术51例为开腹术组,行腹腔镜手术47例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血压及心率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5.3±6.7)min、术中出血(15.2±3.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4±5.7)h及住院时间(9.6±1.4)d均少于开腹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腹腔镜组术后12、48 h疼痛 VAS评分、心率、血压优于开腹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维持老年患者术后心率、血压的平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士凯;雷周满;李天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理想方法,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0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研究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修复治疗),每组5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牙齿咬牙合良好率和牙齿整齐度、临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修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咬牙合度、牙齿整齐度和临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刘娜;胡玉莹;朱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及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MSCT表现特征,提高MSCT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SCT平扫、强化的特点。结果21例SPTP患者中胰头部发病9例,胰腺体部2例,胰尾部发病10例;直径≤5 cm者5例,﹥5 cm者16例;CT表现为单发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7例,实性肿块8例,囊性肿块6例;平扫呈等、低密度,边界清晰,内可见出血及条状分隔,有薄包膜,瘤体及包膜可以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纤维间隔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包膜强化程度低于胰腺正常组织。病理示良性17例,低度恶性4例。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8例患者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内皮细胞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病功能得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5%,患者总满意率为96.30%,对照组分别为85.19%、81.48%,实验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病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及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为SA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例为ACS组。选取正常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外周血浆AT-Ⅲ活性水平,比较三组AT-Ⅲ活性水平。结果 SA组AT-Ⅲ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的AT-Ⅲ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及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T-Ⅲ活性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明显相关。

    作者:罗骏超;陈聿峰;覃方生;王培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检查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检查法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优生优育,提升出生人口质量。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4月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产前超声筛查,并持续随访至妊娠结局,以超声心动图复查及尸检报告为金标准,评价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金标准显示心脏畸形共18例,其中产前超声筛查检出16例,诊断敏感性0.889;对非心脏畸形胎儿,产前超声筛查提示无阳性,诊断特异性1.000;产前超声筛查对严重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100%;产前超声筛查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五步法能够为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提供一定参考信息,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怡韵;蔡艳;陈恩;邓玲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会阴侧剪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产后复查的260例产妇,分为侧剪组106例和非侧剪组154例,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42 d侧剪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9%,显著低于非侧剪组( P﹤0.05);产后42 d侧剪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14.2%,显著高于非侧剪组(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侧剪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分别为30.2%、7.5%,均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侧剪组产后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2.3%,显著高于非侧剪组( P﹤0.05)。结论产妇经会阴侧剪会严重影响产后近期盆底肌力,未能有效保护产妇近期盆底功能,且产后近期SUI、POP发生率较高,会阴疼痛显著。

    作者:钟宝雁;赖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讨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167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83例患者选择单纯利拉鲁肽治疗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另外84例患者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4±0.63)mmol/L(、10.5±1.36)mmol/L、(8.17±1.94)%,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2±0.40)mmol/L、(7.8±2.92)mmol/L、(6.10±1.52)%;对照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6.44±0.79)mIU/L、(62.9±8.11)mIU/L、(2.44±0.63)ng/ml、(6.80±0.39)ng/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2±0.69)mIU/L、(67.9±6.21)mIU/L、(2.09±0.23)ng/ml、(7.32±0.60)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3%、14.29%,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试验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只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43.3%和31.0%、13.8%、31.0%,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明显提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路路;陈剑;张鼎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顺铂联合雷替曲塞,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 Karnofaky 评分及体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Karnofaky评分及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替曲塞与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交界癌可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胜照杰;吉静娜;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 MS)患者炎症因子及尿酸( UA)、尿微量白蛋白( mALB)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6例MS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40 mg/d)和硝苯地平组(30 mg/d),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U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hs-CRP、TNF-α、IL-6、UA、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硝苯地平组hs-CRP、TNF-α、IL-6、UA、UAER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服药前后肝肾功能、CK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替米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外,还能抑制MS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降低UA、UAER水平,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作者:于晓;刘微微;李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阳性家族史对认知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家族史组60例与非家族史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与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非家族史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较家族史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成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族史有重要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璇;马志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同种骨在慢性中耳炎术后乳突术腔消减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骨粉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后进行术腔骨粉消减、填充及外耳道后壁重建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均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术后使用同种骨粉消减、填充乳突术腔以及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结果64例患者中同种骨存活于乳突术腔共有62例(占96.88%),经观察发现术腔完全消减,患者外耳道完整,与常人外耳道形态相似。5例(占7.81%)术后因局部同种骨小面积裸露,经耳内镜定期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修复愈合。2例(占3.13%)因乳突术腔大,覆盖同种骨的筋膜及皮瓣缺血坏死,造成较大范围的同种骨裸露,继发感染,同种骨坏死,予以取出,消减失败。结论同种骨粉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术后术腔消减术中,疗效较为理想,同种骨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而同种骨的裸露及修补筋膜和皮瓣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感染坏死,是影响乳突术腔消减术成功率的关键不利因素。术后耳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填充物裸露,对小面积裸露予以及时修补和抗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SA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DSA及CT两种引导方法在肺部肿物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确诊率、安全性。方法选取肺部肿物患者180例,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86例由DSA引导( DSA引导组),94例由CT引导穿刺( CT引导组),比较两组操作花费时间、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SA引导组耗时短于CT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于CT引导组,两组成功率、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DSA引导穿刺花费时间更少,一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李峰;刘曼利;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汤剂联合浓缩颗粒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浓缩颗粒剂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