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李邻峰;王楷

关键词:
摘要: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病因不明、诱因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一种常规剂量非镇静二代抗组胺药作为CU的一线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有10%~5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症状[1?3],这些CU被学者称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依然无效,称为抗组胺类药物抵抗性荨麻疹[4?6]。现对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现状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成年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征文及研修班招生

    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及介绍做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凡为该书提供书目及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发展及评价

    任何一种需要建立诊断标准的疾病,一定是有多种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该病也称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 AE),其异质性首先是皮损表现多种多样,有屈侧皮炎、手足皮炎、痒疹样皮疹、泛发性湿疹等,其次,患者还可能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还可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IgE水平升高、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等,家族成员中也常有过敏性疾病史。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制定AD诊断标准成为必要。国际上第一个AD诊断标准是1980年的Hanifin&Rajka标准,在之后的30多年里,已有十多个诊断标准相继发表,每个标准各有特点。现对目前国际上几个主要AD诊断标准做一简要回顾与评价。

    作者:张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后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3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13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9例使用依那西普治疗。英夫利西单抗组第0、2、6周各用药1次,此后每隔8周用药,于每次用药前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依那西普组每周用药2次,每3~6个月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75、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估临床疗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水平,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水平。结果32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32例抗TNF?α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21.9%)出现自身抗体,其中英夫利西单抗组中4例治疗(8.3±5.1)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3例ENA阳性;依那西普组中3例治疗(9.0±3.0)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结论部分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可出现自身抗体。

    作者:吉苏云;陈永锋;宫晓;谷梅;王宇;袁立燕;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华皮肤科杂志》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和通讯编辑委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面部带状硬皮病伴发癫痫一例

    患儿男,10岁,因右侧头面部皮肤带状硬化、萎缩5年,间歇性癫痫发作4年,于2016年1月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颈部出现拇指大皮肤硬化斑,呈象牙白色,渐增至5 cm ×2 cm,无痛痒等自觉症状。随后前额中线右侧出现带状凹陷,且进行性延展至同侧头顶、鼻背、上唇及下颌部,同侧头顶部带状硬化处伴有明显脱发,于我科诊断为带状硬皮病。给予活血通脉片(每天6片)口服,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积雪苷霜乳膏外用,治疗4年颈部硬化斑基本消失,头顶及鼻背皮损部分改善。4年前首次出现癫痫发作,于当地确诊症状性癫痫并给予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治疗,疗效差,复诊时癫痫小发作仍时常反复。患儿及父母既往无结缔组织病及遗传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父母及姐姐均体健。

    作者:王祖艳;张江安;于建斌;闫会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光动力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伴阴茎上皮内瘤变一例

    患者男,35岁,2014年12月因龟头白斑伴破溃、渗出5个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诱因发现龟头出现白斑,伴有破溃及渗出,逐渐加重,无自觉症状。外用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无好转。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弥漫性淡白色斑片,近尿道口周围呈红色,表面破溃,有少许渗出(图1)。实验室检查:单纯疱疹病毒Ⅱ、支原体、衣原体、梅毒、HIV均阴性。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棘层下部棘细胞轻度增生,细胞呈多形性,部分区域可见棘层细胞轻度排列紊乱和异形改变。基底细胞轻度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层可见胶原纤维纯一化变性,其下方炎症细胞呈带状浸润(图2)。诊断:硬化萎缩性苔藓伴阴茎上皮内瘤变(VIN?Ⅱ)。

    作者:付玉萍;李东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6年本刊审稿专家名单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生素C溶液在H2O2诱导体外培养黑素细胞氧化损伤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评估维生素C对H2O2诱导的人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取佳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和半数致死浓度的H2O2溶液应用于实验。将黑素细胞分为对照组、维生素C组、H2O2组、联合处理组4组,经过48 h处理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活率及凋亡率;将除维生素C组以外其他3组细胞,分别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浓度,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结果佳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为1000μmol/L,半数致死浓度的H2O2溶液300μmol/L。对照组细胞活率、细胞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活性氧荧光强度分别为(100±4.99)%、(6.90±0.87)%、(54.71±4.75)U/mgprot、(263.39±20.17)nmol/mgprot、342.16±27.36。H2O2溶液可以明显提高黑素细胞凋亡率[(16.47±1.07)%]、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03.62±10.44)U/mgprot]、丙二醛[(493.70±31.36)nmol/mgprot]和细胞内活性氧(782.48±36.25)水平,降低细胞活率[(39.07±2.94)%],而维生素C溶液可以显著降低H2O2溶液诱导的凋亡[(11.83±0.95)%],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76.73±5.20)U/mgprot]、丙二醛[(371.82±23.05)nmol/mgprot]、活性氧(475.64±52.18)的含量,同时恢复细胞的活率[(74.31±5.53)%)]。结论1000μmol/L维生素C溶液不仅能促进人黑素细胞的增殖,对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牛建荣;胡文治;张青竹;赵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第七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定于2017年3月17-19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得到了感染、呼吸、血液、皮肤、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家认同并参与,由廖万清院士、翁心华、刘又宁、黄晓军、邱海波、李若瑜、朱利平教授共同组建了会议的专家主席团,旨在为深部真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多学科协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了医学真菌研究领域内一个跨学科的知名品牌学术活动。第七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在前六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重视国际交流、青年医师培养、临床病例讨论,使会议交流更加贴近临床,更具有实用性。会前将举办为期两天的“2017国际医学真菌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详情,请电话或发邮件咨询。欢迎感染、呼吸、血液、ICU、器官移植、皮肤、妇产科及从事医学真菌研究的学者踊跃投稿,参会交流。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苯烯莫德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4和10、γ干扰素、T细胞转化因子β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T细胞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及苯烯莫德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将20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分为4组,分别给以磷酸缓冲盐液(PBS),400 nmol/L苯烯莫德溶液,250 nmol/L地塞米松溶液,10 nmol/L他克莫司溶液共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分泌IL?4、IFN?γ、IL?10、TGF?β的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4浓度分别为(83.4±12.2)pg/ml和(44.3±5.7)pg/ml,两组比较,P<0.05;TGF?β浓度分别为(178.9±17.40)pg/ml和(158.7±18.30)pg/ml,两组比较,P>0.05。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FN?γ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25.4±3.4)pg/ml,两组比较,P<0.05;IL?10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89.9±6.5)pg/ml,两组比较,P<0.05。400 nmol/l苯烯莫德可降低AD患者外周血IL?4、IL?10、IFN?γ的含量,PBS对照组和苯烯莫德组IL?4浓度分别为(83.3±12.2)pg/ml和(50.2±10.1)pg/ml,两组比较,P<0.05;IL?10的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24.7±17.5)pg/ml,两组比较,P>0.05;IFN?γ的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9.56±5.1)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烯莫德组可升高PBS对照组AD患者外周血TGF?β含量, PBS对照组和BVM组TGF?β的浓度分别为(178.9±17.4)pg/ml和(203.6±15.3)pg/ml,两组比较, 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苯烯莫德可调节AD患者外周血PBMC IL?4、IFN?γ、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

    作者:马晓蕾;高那;刘政邑;张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国麻风史料陈列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史料陈列馆征集文物和史料启事

    为真实记载中国麻风防治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简称院所)60余载的历史变革和文化积淀,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院所决定筹建中国麻风史料陈列馆、院所史料陈列馆。即日起,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史料。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北京市PM2.5浓度与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每日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PM2.5与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以每升高一个四分位间距(82.8μg/m3)引起的荨麻疹就诊量增加的RR值表示PM2.5对荨麻疹的效应。结果研究期间,PM2.5、温度、湿度及荨麻疹日门诊量分别为89.3μg/m3、12.7℃、51.9%、27.3人次。PM2.5与日均温度,相对湿度及荨麻疹门诊人次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21、0.49、0.01,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荨麻疹门诊人次与日均温度,相对湿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3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ag0?14时,RR值为1(95%CI:0.89,1.13),而控制混杂因素后, PM2.5对荨麻疹每日门诊量滞后20 d的累积效应RR值为1.22(95%CI:1.03?1.46)(P<0.05),滞后效应明显延长。结论 PM2.5与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易受气象因素、生物性混杂因素的影响,其中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均与荨麻疹就诊量呈正相关。

    作者:王巧伟;王旭英;李永荷;吕宏梅;潘小川;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以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三例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是一种以皮肤损害和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皮损主要变现为环状水肿性红斑及丘疹,而单纯以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表现不多见。我们报道3例以毛细血管扩张就诊的NLE患儿。

    作者:刘元香;徐子刚;徐教生;孙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沉痛悼念傅志宜教授

    傅志宜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10月23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0岁。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静脉血管瘤二例

    例1男,51岁,因臀部皮肤变黑2年就诊;例2男,29岁,因躯干左侧出现褐色斑块5年就诊。2例均为维吾尔族,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外院多次就诊并活检,未明确诊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否认蚊虫叮咬史及服药史,家中均无类似患者。

    作者:于世荣;普雄明;康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7、9及其调控分子MyD88、NF-κB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9(TLR7、TLR9)及调控分子MyD88、NF?κB在白癜风患者以及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白癜风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PBMC中TLR7、TLR9的表达,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述样本中MyD88、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白癜风患者TLR7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7,P=0.145);TLR9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 P=0.084)。白癜风患者外周血PBMC中MyD88 mRNA的表达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954);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 P=0.008)。结论 TLR7、TLR9的调控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NF?κB表达升高,提示NF?κB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作者:唐亚平;盛文婷;周欣;黎小东;田歆;钟金宝;李振洁;林春生;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淋巴瘤经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白癜风及普秃一例

    患者女,27岁,因头发脱落2月余,左下肢皮肤白斑1年余于2015年9月就诊。两年前患者在血液科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先后予ABVD(阿柔比星+博来霉素+达卡巴嗪+长春地辛)方案化疗2个周期,IGVE(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酒石酸长春瑞滨胶丸+地塞米松)方案化疗5个周期。每次化疗期间均有头发脱落现象,但化疗结束后,头发能恢复生长,较前稀疏。2014年5月该患者行自体干细胞采集术,共采集干细胞420 ml,单位体重单核细胞数为3.95×109/kg,CD34+细胞数为2.3×106/kg。于2014年6月入层流舱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预处理,方案为BEAC(尼莫司汀+环磷酰胺+依托泊甙+阿糖胞苷),化疗结束后48 h内回输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给予辐照机采输血小板1U治疗量、辐照悬浮少白红细胞2 U等支持治疗。术后患者无维持治疗。2014年7月患者左大腿中部出现指甲盖大白斑,后面积渐扩大,累及左下肢。2015年7月患者头部出现硬币大脱发斑,面积扩大至整个头部。既往无白癜风或斑秃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易飞;李锦;Maya Valeska Gozali;卢瑞南;骆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及抗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IgG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TYR IgG)和抗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IgG抗体(TRP?1 IgG)与白癜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260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TYR IgG和TRP?1 IgG的含量。结果白癜风组TYR IgG和(或)TRP?1 IgG阳性率57.31%(149/260),TYR IgG阳性率37.3%(97/260),TRP?1 IgG阳性率33.5%(87/2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441、21.630,P<0.01)。TYR IgG阳性与TRP?1 IgG阳性不相关(r=-0.032,P>0.05)。白癜风组TYR IgG阳性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P?1 IgG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χ2=5.811,P<0.05)。白癜风TYR IgG阳性率≤20岁(35.9%)与>20岁(3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RP?1 IgG阳性率≤20岁组明显高于>20岁组(χ2=6.498,P<0.05)。结论检测TYR IgG和TRP?1 IgG可为白癜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韩莹;李铁男;刘文力;金春琳;程欣;刘奕;贺莎;吴善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病因不明、诱因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一种常规剂量非镇静二代抗组胺药作为CU的一线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有10%~5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症状[1?3],这些CU被学者称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依然无效,称为抗组胺类药物抵抗性荨麻疹[4?6]。现对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现状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成年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

    作者:李邻峰;王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