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六一
目的:探究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骨科94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不同入路加钢板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 Matta 标准评估两组出院时骨折复位质量,随访了解两组手术远期疗效,术后1年时分别进行 Majeed 疗效评估,并统计随访期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1±1.50)h、(247.53±52.47)ml、(15.88±4.62)d,与对照组(4.19±1.68)h、(234.89±53.24)ml、(16.27±5.01)d 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可达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0%(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1例尿道损伤,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均经治疗后短期内治愈。结论对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可明显提升其骨折复位质量与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守战;娄茜华;邵越峰;张益宏;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144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水肿类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水肿类型将其分为四组,其中 A 组患者21例,均未发生水肿;B 组患者77例,为单纯组织间隙水肿;C 组患者9例,为单纯器官内腔隙水肿;D 组患者37例,为混合型水肿(D 型),即同时发生组织间隙水肿以及腔隙水肿。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病史及其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白蛋白水平及尿蛋白峰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生结局等。结果除头晕外,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B、C、D 组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 均﹤0.05);各组白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A、B 组相比,C、D 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尿蛋白峰值明显升高(P 均﹤0.01);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 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高于 B、C、D 组(χ2=88.718,P ﹤0.001),C、D 组HELLP 综合征发生率明显较 A、B 组高(χ2=58.993,P ﹤0.01),B、D 组子痫、心肾功能衰竭以及视网膜脱落发生率明显高于 A、C 组(P 均﹤0.01)。各组围生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水肿是子痫前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不同的临床水肿类型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妇女临床水肿症状的重视程度,及早给予相对应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措施,以降低母婴的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致残致死率。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2周后分析患者血浆 NT-proBNP 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同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问卷表(MLHFQ)、6min 步行实验(6 MW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CO 显著较高,观察组 LVEDD 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 MLHFQ 评分及6 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药物可有效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原水平,改善心功能,但联合左卡尼汀后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书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10例,其中55例行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手术为观察组,另55例行传统开腹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手术中,要求术者熟练规范操作,以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张晓辉;赵文召;叶鹏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 Nuss 手术与改良 Ravitch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70例小儿漏斗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N 组35例患者采用 Nuss 手术进行治疗,R组35例患者则采用改良 Ravitch 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 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8.57%),R 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11.4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079;P ﹥0.05)。结论采用 Nuss 手术与改良 Ravitch 手术来治疗小儿漏斗胸均有较好的效果,Nuss 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小。在进行治疗时,可根据医院的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李志雄;李伟坚;陈江谊;陈锐源;陆金荣;史川;陈铭斌;曹志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控脂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 MS 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控脂控压效果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腹围及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TC、FBG、BMI 水平均显著降低,腹围显著减小(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TG(1.41±0.16)mmol/ L、TC (4.30±0.69)mmol/ L、FBG(4.18±0.79)mmol/ L、BMI(22.06±1.71)kg/ m2水平显著降低,腹围(96.91±3.46)cm 显著减小(P ﹤0.05);两组治疗前 SBP、DBP、FINS、HOMA-IR 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SBP (113.54±18.46)mmHg、DBP(73.73±12.16)mmHg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FINS(17.56±4.23)mU/ L 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R(-3.53±0.91)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明显改善MS 的多种异常代谢,对患者控脂控压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张亚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结果65例患者中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6例,1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结论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大脑皮质损伤易继发癫痫。影像学提示脑皮层特别是颞、额叶皮层受累,脑电图显示中、重度异常的患者,需要注意癫痫发作。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应元杰;张倩;吕建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比评价脑出血采取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78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开颅手术,观察组39例实施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颅手术,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采纳及应用。
作者:麻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奈达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奈达铂为主方案进行化疗,对照 A 组采用奥沙利铂,对照 B 组则采用卡铂,对三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存在一定优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同对照 A 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 ﹤0.05)。结论奈达铂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在有效控制肿瘤发展的同时可促进不良反应的减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化疗方案,以保证化疗强度,并促进患者化疗依从性的提高。
作者:万光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87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化疗后发生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4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感染率高,感染率为24.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的比例多,为40.4%;47例感染患者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 -)杆菌占57.6%,革兰阳性(G +)球菌占28.8%,真菌占13.5%,;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1.683)、吸烟指数( OR =3.217)、血清白蛋白( OR =2.764)、粒细胞绝对值( OR =4.525)、ECOG 评分( OR =3.136)、QOL 评分( OR =2.87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64)、住院天数(OR =3.871)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混合高危因素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应针对性地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各种易感因素,以降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靳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 X 线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中表现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FFDM 检查中表现为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的206例患者的乳腺钙化病理学形态、定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钙化的形态学及定位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良性病变之间和恶性病变之间钙化形态及定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刘云霄;赵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对 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3%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的培养基处理肺腺癌 A549细胞,分别收集培养1周、2周、3周的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特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 A549细胞培养3周后吸光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 =0.554,P =0.650),经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处理1周、2周、3周后 A549细胞吸光度分别为(0.516±0.007)、(0.485±0.005)、(0.432±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71.804,P ﹤0.001),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吸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随着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对 A549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2.28±1.58)%、(27.06±0.70)%、(34.6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69.77,P ﹤0.001)。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可诱导 A549细胞的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6.32±0.93)%、(22.92±1.11)%、(29.88±0.81)%,与对照组[(10.22±1.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87.171,P ﹤0.001)。结论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可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桢;程哲;王茜;贾留群;代灵灵;景晓刚;蒋天赐;施洋峰;王欢;安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 BNP浓度及房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直径[(47.9±10.5)mm]、房颤发作时的血浆 BNP 浓度[(631.7±553.9 p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38.9±7.6)mm、(319.5±387.6)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房颤合并瓣膜病患者血浆 BNP 水平明显上升,且患者存在更高的房颤复发风险,建议将复律前血浆 BNP 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患者房颤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王垒;李允;常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急性胰腺炎多伴明显腹痛,血尿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酶不升高者在临床上少见。
作者:王静;亓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结合中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活动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结合升陷丸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可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贺伟;裴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中不同作用时间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50只,随机选取2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 kg 氯化钠注射液;余30只腹腔注射50 mg/ kg 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 STZ 1周后,测大鼠尾静脉随机血糖,﹥16.7 mmol/ L 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2周后,测定糖尿病大鼠的50%机械缩足阈值(PWT),将50%机械缩足阈值﹤4 g 的大鼠作为糖尿病神经痛造模成功大鼠。于注射 STZ 后4、6、8周每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第5腰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用 western-blot 的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的表达量。结果 STZ 造模后4、6、8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 Caveolin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144.40±6.04)%、(105.50±5.12)%、(177.80±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背根神经节处 Caveolin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128.60±6.51)%、(160.00±6.72)%、(120.10±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痛可诱导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Caveolin-1的表达量的增加。
作者:王丹萍;韩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34例。A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B 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PCL),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残障指数(DNI)评定颈椎功能改善情况、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评定神经功能状况、JOA 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 组术后颈部疼痛程度[(0.86±0.43)分]低于 B 组[(1.37±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DNI指数、ROM 低于术前,JOA 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DNI 指数[(28.36±5.67)分]、ROM [(42.12±7.54)°]明显低于 B 组[(36.25±6.11)分、(48.3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JOA 改善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6.47%)显著低于 B 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临床效果较好,前路手术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后路单开门手术,后路单开门手术颈椎活动度丧失情况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王林杰;孙国绍;盛伟超;吴青坡;高延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3年3月口腔癌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胸大肌皮瓣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缺损,前臂皮瓣组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胸大肌皮瓣组优良率为83.3%(30/36),低于前臂游离皮瓣组的94.4%(34/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胸大肌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前臂皮瓣组[(49.2±8.3)min 比(61.9±7.7)min],术中出血量高于前臂游离皮瓣组[(28.2±3.5)ml 比(24.6±4.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手术时间较短,而前臂游离皮瓣患者的出血量较少且更为美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瓣供区。
作者:程祥永;张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比较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与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给予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碎石时间、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鹿角形结石患者术后5 d、1个月清除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安家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腮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腮腺肿瘤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S”形切口传统腮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腮腺切除术,自耳后发际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2.31±5.26)ml,低于对照组的(67.26±6.27)ml(P ﹤0.05)。②观察组术后面瘫(5.26%)、Frey 综合征(7.89%)、面部不对称(2.6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内无一例复发,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③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3.16%(P ﹤0.05)。结论改良手术入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可行性强。
作者:黄春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