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评价

麻洪波

关键词: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脑出血采取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78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开颅手术,观察组39例实施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颅手术,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采纳及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与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与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给予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碎石时间、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鹿角形结石患者术后5 d、1个月清除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安家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高血压患者104例,根据血尿酸检测值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超声检测结果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 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1.15%、73.08%、48.08%,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尿酸组 P-选择素、GMP-140、血栓素 B2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增强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丁华永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老年人单肺通气中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老年人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10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胸膜打开后40 min 动脉血气,拔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声带损伤情况、术后24 h 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 ﹤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Ⅰ组声带损伤情况少于Ⅱ组(P ﹤0.05),Ⅰ组术后24 h 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 ﹤0.05),Ⅰ组术后24 h 声音嘶哑、咳嗽发生率低于Ⅱ组(P ﹤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降低声音嘶哑、咳嗽、声带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红;安静;刘钟珊;闫小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左卡尼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浆 NT-proBNP 及心功能影响的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2周后分析患者血浆 NT-proBNP 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同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问卷表(MLHFQ)、6min 步行实验(6 MW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CO 显著较高,观察组 LVEDD 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 MLHFQ 评分及6 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药物可有效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原水平,改善心功能,但联合左卡尼汀后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书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Nuss 手术与改良 Ravitch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 Nuss 手术与改良 Ravitch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70例小儿漏斗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N 组35例患者采用 Nuss 手术进行治疗,R组35例患者则采用改良 Ravitch 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 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8.57%),R 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11.4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079;P ﹥0.05)。结论采用 Nuss 手术与改良 Ravitch 手术来治疗小儿漏斗胸均有较好的效果,Nuss 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小。在进行治疗时,可根据医院的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李志雄;李伟坚;陈江谊;陈锐源;陆金荣;史川;陈铭斌;曹志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治疗及效果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结合中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活动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结合升陷丸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可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贺伟;裴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者7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 HSS 评分﹥85分及60~85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1.03%、94.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08%、4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HSS 评分,可推广应用。

    作者:相小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胰腺炎一例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急性胰腺炎多伴明显腹痛,血尿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酶不升高者在临床上少见。

    作者:王静;亓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对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肿瘤患者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并行化疗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组(观察组)和异甘草酸镁预防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后1周送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肝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17例,其中观察组5例(1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Ⅰ度毒性反应3例(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各指标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可有效地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翟兴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缺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6例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美托洛尔单药疗法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疗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电图和心律失常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58%、75.00%;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率、QT 间期和每天发生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次数均显著下降(P ﹤0.05);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联用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QT 间期和每天发生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平均次数,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孙亚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低频电刺激与盆腔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盆腔生物反馈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自行在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应用生物电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持续收缩力、大尿流量、协调性以及盆底肌肉大收缩力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度,且并发症较少,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 BNP浓度及房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直径[(47.9±10.5)mm]、房颤发作时的血浆 BNP 浓度[(631.7±553.9 p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38.9±7.6)mm、(319.5±387.6)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房颤合并瓣膜病患者血浆 BNP 水平明显上升,且患者存在更高的房颤复发风险,建议将复律前血浆 BNP 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患者房颤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王垒;李允;常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3年3月口腔癌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胸大肌皮瓣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缺损,前臂皮瓣组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胸大肌皮瓣组优良率为83.3%(30/36),低于前臂游离皮瓣组的94.4%(34/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胸大肌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前臂皮瓣组[(49.2±8.3)min 比(61.9±7.7)min],术中出血量高于前臂游离皮瓣组[(28.2±3.5)ml 比(24.6±4.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手术时间较短,而前臂游离皮瓣患者的出血量较少且更为美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瓣供区。

    作者:程祥永;张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采用 Hem-o-lock 钳夹囊壁残端;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均未发生肾盂、肾蒂或肾实质的受损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 Hem-o-lock 夹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中并钳夹于其囊壁残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福军;韩升;王云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乳腺钙化与乳腺病变病理学类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 X 线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中表现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FFDM 检查中表现为微钙化、导丝定位活检的206例患者的乳腺钙化病理学形态、定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钙化的形态学及定位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良性病变之间和恶性病变之间钙化形态及定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刘云霄;赵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32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均静脉滴注盐酸丙卡特罗2.0 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氨溴索,观察组应用氨溴索,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 PO2(80.30±9.26)mmHg(1 mmHg =0.133 kPa)、PCO2(45.53±4.27)mmHg 及 WBC(8.85±3.62)×109/ L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PO2(70.33±8.75)mmHg、PCO2(51.61±5.40)mmHg及 WBC(10.81±4.00)×109/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小剂量氨溴索相比,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及保护作用。

    作者:廖艳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及近期生存率观察

    目的:研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及近期生存率。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子宫(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近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为15.2%,低于对照组(42.2%);观察组患者近期生存率为90.9%,高于对照组(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率为3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术后并发症虽有升高,但采取相应措施均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任江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87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化疗后发生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4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感染率高,感染率为24.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的比例多,为40.4%;47例感染患者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 -)杆菌占57.6%,革兰阳性(G +)球菌占28.8%,真菌占13.5%,;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1.683)、吸烟指数( OR =3.217)、血清白蛋白( OR =2.764)、粒细胞绝对值( OR =4.525)、ECOG 评分( OR =3.136)、QOL 评分( OR =2.87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64)、住院天数(OR =3.871)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混合高危因素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应针对性地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各种易感因素,以降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靳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亮丙瑞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 VAS 评分、血清 CA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采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痛经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红;张毅;陈睿;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根据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 OSAS)和对照组(未合并 OSAS)。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脂及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 OSAS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P ﹤0.05),而是否合并 OSAS 与糖尿病肾病并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OSAS 易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造成不利影响,且会造成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上升,建议在日常治疗中对其加以合理控制。

    作者:李永锋;许志强;韩鹏;连晓峰;李勇;张海瑞;贾民勇;申玲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