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在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林丽苹

关键词:剖腹产, 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对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200例剖腹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7 d 后观察两组患者 DVT 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后,发生 DVT 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 DVT 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剩余小肠<105 cm 的肠外瘘患者36例,对其肠外瘘发生部位、原因、治疗方法和肠康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23例,死亡4例,9例好转后中断治疗出院。患者肠管残存长度为(61.05±28.60)cm。31例接受肠内营养,其中10例未接受肠康复治疗,肠管长度为(53.30±31.60)cm,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为(131.50±91.20)d;21例接受肠康复治疗,肠管长度为(63.60±20.50)cm,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为(60.10±49.80)d。结论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的主要疾病为肠扭转、肠坏死,肠瘘部位多在吻合口,因肠坏死范围较广,手术切除界限不易判断。早期应用生长抑素能够减少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短肠综合征急性期的腹泻及电解质紊乱症状。后期应用生长抑素能促进肠外瘘自愈和肠康复的双重作用。

    作者:侯建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在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对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200例剖腹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7 d 后观察两组患者 DVT 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后,发生 DVT 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预防剖腹产术后患者 DVT 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妊娠糖尿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炎性因子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妊娠糖尿病患者45例为 A 组,另选同期进行规律产检的健康妊娠妇女51例为 B 组,健康未孕妇女56例为 C 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胰岛素水平,并对其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 C 组脂联素(APN)高于 A、B 两组,血清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 A、B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 Fins外,A、B 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表明,妊娠期妇女 APN 同炎性因子 IL-6、TNF-α及 HOMA-IR 指数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会出现显著下降,从而导致炎性反应,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三者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许曼;李丽贤;廖义鸿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皮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经皮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正骨手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肩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活动能力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疼痛感评分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 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评价 CT 定位下对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100例,均行 CT 定位下射频温控热凝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当天,患者完全缓解度为94%,总缓解率为100%。手术1周、1个月、3个月后,患者完全缓解度分别为92%、87%、80%。结论 CT 定位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电图 ST 段回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肌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62例成功行急诊 PCI 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后2 h 心电图 ST 段的回落幅度分为 STR≥50%组和 STR <50%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心电图 ST 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MPV 升高是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 h ST 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 MPV 升高、发病至开通罪犯血管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和术后 TIMI 血流<3级是 STEMI 患者术后心电图 ST 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 PCI 术前MPV 的升高可作为术后 ST 段回落不良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陈龙;楚英杰;贺文奇;许文克;杨蕾;董淑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胰岛素抵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共62例,根据 HOMA-IR 值将其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n =33例)和非胰岛素抵抗(N-IR)组(n =29例)。平均随访302(41~360)d,以再住院和心源性死亡为观察结果。结果随访期间45例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27例再住院、18例心源性死亡),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Kaplan-Meier 法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组生存率低。结论胰岛素抵抗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改善胰岛素抵抗应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晓兰;安琴;韩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刀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5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组),94例采用电刀清扫腋窝淋巴结(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淋巴结检出数目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完成时间和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皮下积液的情况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比单用电刀有明显的优势,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志强;王文胜;师丙帅;赵爱国;李帅;张冠男;张双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 CT 及 MRI 表现与诊断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0例,均经由手术及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对其进行 CT 及 MRI 检查,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且靠近透明隔,透明隔同宽基相连,透明隔存在不同程度的受压状况且向对侧移位;4例患者接受 CT 平扫,其肿瘤均呈现分叶状,可见结节状钙化,幕上脑室系统存在明显扩大表现,呈现脑积水改变。结论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 CT、MRI 检查结果,可对患者作出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但对于儿童患者,应结合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疑似肿瘤类型。

    作者:孙素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裸鼠肺癌移植瘤中 S100A2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通过肺腺癌 A549细胞构建的裸鼠肺癌组织中 S100A2的表达。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处理组,处理组采用气管内注入 A549细胞的方法构建裸鼠肺癌动物模型,对照组换用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和 Western - blot 法检测肺癌组织中 S100A2 mRNA 和 S100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裸鼠死亡1例,处理组小鼠死亡3只。处理组裸鼠成功构建肺癌模型。处理组肺癌组织中S100A2 mRNA 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126±0.07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处理组肺癌组织中S100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裸鼠肺癌组织中 S100A2的表达增高,为 S100A2成为肺癌患者筛查的标志物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桢;程哲;蒋天赐;王茜;贾留群;代灵灵;景晓刚;施洋峰;王欢;安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贝伐珠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被推荐用于 PS 评分0-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在 NSCLC 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过程中,高血压为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之一,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不仅导致心血管事件、肾脏疾患和中风,甚至会直接中断抗肿瘤治疗,从而限制临床获益。深入探究其相关因素及发生发展机制不但有助于临床贝伐珠单抗应用及管理,也将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晏阳;侯晶晶;王子奇;张米娜;张国伟;王慧娟;马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研究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分娩的妊娠晚期产妇52例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52例未生育过的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妇女盆底功能指标的变化及膀胱膨出、盆底疝、直肠前突、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直肠膨出发生情况变化。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直肠前突、直肠膨出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 <0.05)。治疗组盆底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女在经历妊娠及分娩后,其盆底功能均受到一定影响,只有加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才能有效的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诊儿童惊厥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惊厥病因,探讨儿童惊厥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小儿惊厥临床资料,总结患儿惊厥病因及其年龄分布。结果年龄分布:29 d ~1岁29例,其中癫痫12例(41.3%),热性惊厥10例(34.5%),颅内感染5例(17.2%);1~3岁85例,其中热性惊厥61例(71.7%),癫痫12例(14.1%),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8例(9.4%);4~6岁29例,其中热性惊厥19例(65.5%),癫痫8例(27.6%),颅内感染2例(6.9%);>6岁13例,其中癫痫7例(53.8%),热性惊厥4例(30.7%),颅内感染2例(15.3%)。结论儿童惊厥与年龄关系密切,病因以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为著,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也是引起小儿惊厥原因之一。

    作者:靳云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升高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升高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354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中肾盂压力升高将其分为升高组105例和对照组249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釆用简单相关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升高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升高组休克、术后高热、败血症、肾盂破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呼吸功能障碍、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休克、高热、败血症、肾盂破裂发生与术中肾盂升高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786、0.864、0.871、0.453,P <0.05)。结论休克、术后高热、败血症、肾盂破裂发生与术中肾盂压力升高具有相关性,手术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肾盂压力监测,对于肾盂压力升高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

    作者:甘露;赵磊;段启林;黄桂晓;李伟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宫腹腔镜联合及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及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A 组90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B 组90例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月经淋漓不尽情况均消失,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治疗后经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大于 B 组,手术费用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4.1%,B 组为94.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及经阴道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后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费用低,手术器械要求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 CysC、Cr、UREA 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ysC)、肌酐( Cr)及尿素( UREA)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肾功能正常,Ccr≥80 ml/ min,n =41),轻肾损组(肾功能储备下降期和肾功能不全,Ccr 20~80 ml/ min,n =35),重肾损组(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Ccr ≤20 ml/ min,n =14)。入院即刻测定三组 CysC、Scr、UREA 检测值,分析其诊断精度。结果随着 Ccr 指标的减少,CysC、Scr、UREA 三项指标检测值均增加。肾功能正常期的血清 CysC、Cr、URE-A 的单项检测,CysC 阳性率(65.9%)高于 Cr(52.1%)及 UREA(51.1%)。以 CysC 为评测目标,联合检测(CysC +Cr + UREA)阳性率(82.7%)高于单指标检测(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ysC 早期诊断精度高于另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 灵敏度与准确度高于 Cr、UREA,可用于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黎东;李文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头位、无产科相关并发症、阴道试产初产妇360例,ASA 分级 I ~Ⅱ级。根据有无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镇痛组102例,对照组258例。统计两组产妇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1、5 min Apgar 评分。结果镇痛组活跃期时长(170±44)min,长于对照组的(149±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组缩宫素使用率为91.0%(93/102)、顺产率为71.5%(73/102),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17.7%(18/10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产钳助产率及新生儿1、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延长产程活跃期,降低剖宫产率,而对新生儿未见不良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邢文予;赵军博;姜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踝关节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7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左、右踝分别为41、35例,单、双、三踝骨折分别24、27、25例。内踝骨折选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腓骨下1/3斜形骨折、螺旋型骨折选用1/3管状钢板固定或加压钢板固定;并发后踝骨折时,如后踝骨折块累及胫距关节面25%以上,选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不稳,需行下胫腓骨联合螺钉内固定。运用 AOFAS 评分系统对76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疗效进行判定。术后健、患侧活动度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结果内翻角度和后足运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而患侧与健侧矢状面运动度、背伸度、跖屈度和外翻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22个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优62例,良1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尽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运动锻炼,对治疗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行。

    作者:陈耀坤;李宁;夏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80株细菌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科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细菌感染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病科送检标本中阳性菌株的构成、不同标本的分布及所有的药敏结果;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液;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分别采用 VITEK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结果本研究时间段内共分离出280株病原菌。在检出病原菌的样本方面,前三位依次是血液(32.9%,92株)、痰液(26.8%,75株)和尿液(11.4%,32株)。在检出的菌种方面,革兰阴性杆菌占48.9%,革兰阳性球菌占22.1%,真菌占28.9%;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0.4%,肺炎克雷伯菌占6.4%,鲍曼不动杆菌占2.9%,布氏杆菌占12.9%;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6.4%,屎肠球菌占4.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9%,链球菌属占3.6%;真菌中,白色念株菌占12.9%,克柔念珠菌占2.1%,曲霉菌占4.6%。药敏实验方面,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6%和12.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5.6%;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尤其是肠球菌属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94.0%;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结论感染科阳性菌主要经血液培养获得;革兰阴性杆菌是就诊患者的主要病原菌;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谱窄,耐药性严重;真菌的药物敏感性较好。

    作者:顾心雨;张佳佳;胡春玲;吕君;闫婧雅;李华;曾庆磊;李志勤;余祖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颈动脉彩超变化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4.17±0.59)mmol/ L]、三酰甘油[(1.72±0.22)mmol/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2±0.65)mmol/ L]水平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3±0.42)mmol/ L]水平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斑块大小[(0.069±0.020)cm2]、斑块厚度[(1.86±0.30)mm]、斑块数量[(3.15±0.81)个]、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8±0.33)mm]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7.54±0.50)分]明显降低,而 MoCA 评分[(25.78±3.15)分]则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 C-反应蛋白[(2.24±0.96)mg/ L]、白细胞介素-6[(48.54±10.27)×10-6 mg/ L]、肿瘤坏死因子-α[(10.12±2.39)×10-6 mg/ 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全面提升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

    作者:秦润祥;武红斌;许海宁;何文杰;许成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