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康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A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50%,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博;史宝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联合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痰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改变.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及痰液IL-6、IL-8及TNF-α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及痰液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PPV治疗COPD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及痰液炎症因子水平,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文;姜东亮;于法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记录尿结石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6.35 ±11.26) min,高于对照组的(82.23 ±13.08)min;且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缩短上尿路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留置造瘘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绍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杨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爱丽;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均为西峡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时间( 290 ±2.5 ) min,术中的出血(850.2 ±1.7)ml,随访(24.2 ±1.3)个月. 脊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2%. 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无门轴断裂、骨不连及假关节、无关节现象,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高度维持良好,后凸出畸形;无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 结论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良好复位,坚强固定,彻底在早期减压,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孙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快速、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t2全自动鉴定仪对阳性分泌物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特殊细菌的药敏试验还采用K-B 纸片法. 结果 988 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670 株( 67.8%) ,革兰阳性菌274 株(27.7%),真菌44株(4.45%). 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发现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3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耐药性较低;肠杆菌科除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结论 切口分泌物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娄峻;张耀辉;邱卫强;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8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分娩时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并对比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分娩时出血量和新生儿 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试产成功率分别为88.75%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产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并无特殊风险,在充分评估与严格掌握其指征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应做好充分准备,严密监测产程,一旦有危险立即行剖宫产.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手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肛垫悬吊手术,对照组40例行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愈时间为(4.01 ±2.4)d,对照组为(15.7 ±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1例,排便困难1例,并发症率为5.0%;对照组尿潴留1例,术后出血3例,排便困难3例,创面水肿4例,并发症率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应用肛垫悬吊术治疗重度痔疮,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大程度的改善预后,缩短治愈时间,且对并发症的防控优于传统手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维护身心健康、确保手术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杜秀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h,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92%;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6 h,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61.11%. 发病<3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发病时间为3~6 h患者. 43例患者中颅内出血7例,其中2例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伴随高血压症状,1例伴随糖尿病,4例脑出血患者表现为脑水肿,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症状严重,已形成脑疝,治疗好转后出现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方式,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 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史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在无积水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6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方式,分析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研究B超下联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 结果 一期碎石术249例,二期手术11例. 单一通道取石241例,两通道19例,手术时间74~135(85.11 ±12.51)min,血红蛋白下降超过90 g/L 6例,1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共234例完成结石清除,清除率为93.98%(234/260). 结论 B超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安全、疗效可靠、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琪;何长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NDS,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其阳性检出率. 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3.0%,心电图检出率为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另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均发现,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FLAG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临床缓解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非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42.86%)显著低于对照组(85.71%) ,P<0.05. 结论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国荣;任建平;刘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1周后脑CT或MRI结果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 观察组为单纯脑梗死未转化为脑出血,对照组为脑梗死后转化为脑出血. 比较两组MMP-9、GFAP及FN水平. 结果 观察组MMP-9为( 993.32 ± 234.21)μg/L、GFAP 为( 2366.35 ±864.47 ) ng/L, FN 浓度为( 2893.63 ±492.63 )μg/L;对照组 MMP-9 为(1138.28 ±350.16)μg/L、GFAP为(2996.38 ±951.28)ng/L,FN浓度为(3991.73 ±978.75)μg/L;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MMP-9、GFAP及FN水平检测对脑梗死后脑出血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扩大应用.
作者:贺显君;张建平;吕文革;杨春海;郑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83例,随机分开腹组、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1例,对比三组疗效. 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0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P=0.02).结论 三种剔除术疗效各有优劣,应视患者身体情况及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核采用胸腺肽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与加用胸腺肽治疗,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0.1 ±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 ±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1个月后均有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停用吡嗪酰胺,取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恢复正常,抗结核治疗方案继续应用. 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胸腺肽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纵隔淋巴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
作者:曹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甲状腺癌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根据甲状腺切除范围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处理,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处理方法包括32例一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29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 64例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皆无死亡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为6.25%,存活率为93.7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若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则建议采取选择性或治疗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根治术处理,而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则建议予以一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处理,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宋琦;杨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