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严;李雪;张美华;苏忠兰;吴迪;朱文元;范钦和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毛囊外根鞘细胞、毛乳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接种顺序在体外和体内诱导毛囊形成.方法 将培养的毛囊外根鞘细胞(ORSC)、毛乳头细胞(DPC)和丝裂霉素干预后的成纤维细胞按一定比例制成细胞悬液,并按不同的接种顺序接种于海藻酸钠3D细胞支架上,构建毛囊的体外三维模型并培养8周,行HE染色光镜观察毛囊形成的情况;同时将该三维模型移植入bal/bcl裸鼠皮下体内培养8周,移植部位取材后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毛囊形成的情况.结果 体外构建的毛囊三维模型未见到角化物质及毛囊样结构;裸鼠皮下移植物HE染色可见细胞聚集成团,有呈环状排列的毛囊样结构,CK14,CK15、β1整合素和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电镜下模型中可见贴附在支架上的毛囊细胞和红细胞.先接种用丝裂霉素干预的成纤维细胞于海藻酸钠3D细胞支架上培养1周后再接种DPC∶ORSC (1∶5)细胞悬液,裸鼠体内移植物HE染色不仅可见明显的毛囊样结构形成,而且形成毛囊样结构的数目较多.结论 模型中DPC保持了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ORSC保持了毛囊干细胞的特点.并明确了诱导毛囊形成的佳细胞组合、接种顺序和比例,为体外构建含有毛囊的人工皮肤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顾华;李坤杰;刘玲;涂颖;陈欣玥;何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例结节病和肺结核的患者CARD1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DNA,PCR扩增CARD15基因所有编码区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比对,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 患者皮疹及组织病理表现均符合结节病,但伴有明确的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和虹膜睫状体炎.基因检测发现其CARD15/NOD2基因4号外显子发生c.1000C>T杂合突变(p.R334W),父母及102例健康对照的相应外显子测序均未发现该突变.该突变位点在既往研究中的其他早发型结节病及Blau综合征患者中曾被报道过.结论 患者为CARD15/NOD2基因p.R334W突变所致的早发型结节病,基因诊断是明确早发结节病病因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名扬;林志淼;陈荃;汪慧君;张洁;王晓雯;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30岁.因左耳廓,耳旁红色丘疹,伴瘙痒1年,于2011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耳廓出现绿豆大红色丘疹,伴阵发性瘙痒,抓破后容易出血,表面有血痂.1年来丘疹渐渐增多、增大并蔓延至耳旁皮损.既往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耳廓,耳旁可见散在红色半球形丘疹,直径0.2 ~ 0.5 cm,质地较硬,部分皮损上有血痂,密集分布,部分发生融合,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
作者:张韡;陈浩;孙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40岁,因头面部起红疹、结节4个月余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患者自述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红疹,微痒,开始未重视,后皮疹逐渐增多,自用“敏博士”软膏涂抹,效果不佳,红疹仍继续增多,红疹上开始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瘙痒不明显,于3月8日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考虑痤疮,给予西咪替丁、硫代硫酸钠静脉滴注,口服阿维A胶囊,效果仍不佳,行皮肤活检及结核菌素试验,活检结果倾向皮肤结核,结核菌素试验(+),故来我院,门诊以“结节病、非感染性肉芽肿”收住入院,先后行两次皮损活检,前两次活检诊断结果为“倾向结节病”,治疗上给予口服“泼尼松、雷公滕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患者自动出院带药回家,回家2周后发现面部结节无明显变小,并且部分结节表面发黄明显,遂复诊于我科门诊.
作者:张德志;丁媛;普雄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及其细胞株A431及SCL-1中的表达,观察其对SCC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TCTP蛋白在SCC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TCTP蛋白在SCC细胞株A431及SCL-1中的表达情况.继而构建针对编码TCTP的基因TPT1的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A431细胞中,RT-PCR法检测TPT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TCT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A431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SCC中存在着TCTP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级有着正相关关系(P<0.05).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在A431细胞及SCL-1细胞株中都存在着TCTP的表达,以A431细胞表达为高.荧光检测siRNA转染效率可达到90% ~ 95%.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合成的siRNA可以有效下调A431细胞中TPT1及TCTP的表达(P<0.05).结论 合成的siRNA可以有效下调A431细胞中TP及TCTP的表达,这种下调可引起A431细胞凋亡率的上升和细胞增殖的抑制.
作者:郭泽;吴迪;周炳荣;李明娜;骆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白癜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MIF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F水平分别为(9.56±1.65) μg/L和(5.18±0.81) μg/L,TNF-α水平分别为(2.38±0.37) μg/L和(1.78±0.21) μg/L,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 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MIF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P< 0.05).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组血清MI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结论 MIF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MIF与寻常型白癜风的活动性可能有关.
作者:肖汉龙;陶娟;刘辉峰;安湘杰;杨柳;涂亚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用青鹏软膏对实验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ICD)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建立实验性持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模型组(不治疗),治疗组(分别外用100%浓度青鹏软膏、75%及50%浓度青鹏软膏),基质对照组(外用青鹏软膏基质)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用药11d.分别在用药第8天及第12天测量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及质量,并对皮损取材进行HE染色,计数炎症细胞,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局部皮损组织匀浆中IL-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100%青鹏软膏能明显减轻皮肤炎症和水肿,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第12天血清IL-2 、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55±0.33)、(70.88±1.55)、(76.99±1.85) pg/ml,与模型组(6.41±0.96)、(76.67±1.14)、(82.20±2.36) pg/ml和基质对照组(6.25±0.92)、(76.95±1.08)、(81.76±3.19) pg/ml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显著降低(P<0.05),100%青鹏软膏组皮损匀浆中IL-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75±0.97)、(66.95±3.58)、(46.85±2.43) pg/ml,与模型组(23.92±0.82)、(70.66±2.68)、(55.14±2.68) pg/ml和基质对照组(23.11±0.82)、(71.17±3.30)、(53.55±3.24)pg/ml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100%青鹏软膏能降低小鼠ICD模型的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皮损和血清中TNF-α、IL-2及INF-γ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园园;李邻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有研究表明,CA的反复发作与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CA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上升,导致Th1/Th2失衡.卡介菌多糖核酸能够提高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1].
作者:赵建光;禹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73岁.阴囊处出现一米粒大肤色丘疹,渐增大10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多个扩大的囊腔,囊壁由单层和双层扁平或柱状细胞组成,内层细胞可见断头分泌,外层为扁平或立方形肌上皮细胞.诊断为阴囊大汗腺囊瘤.
作者:秦晓明;徐磊;吴丽;孔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PASI评分<10)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和对IL-17、IL-22、TNF-α水平影响.方法 60例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2组同时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PAS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h17细胞、TNF-α、IL-22、IL-17水平.结果 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在Th17细胞水平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为(1.83±1.28),对照组为(2.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PAS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在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异常,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对此有改善作用.
作者:汪五清;高志祥;郭志丽;郭强;杨勤萍;顾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毛发是机体健康的外表重要标志之一,涉及毛发的疾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毛发分布的密度和毛干直径是决定毛发是否能够正常地覆盖头皮的重要因素.毛囊是生成毛发的器官,由来源于不同胚层的多种细胞组成,具有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周期性循环,毛干的产生和延长仅限于生长期.从毛囊的长轴来看,自表皮至皮下组织,毛囊分为永久和次级毛囊即暂时性毛囊,分水岭在立毛肌的附着点附近.次级毛囊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周期性改变,它的下端是毛囊的球囊部,是毛干形成的部位,由真皮结缔组织形成的毛乳头供给营养.
作者:章星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们于2011年3~12 月分别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与 0.1%糠酸莫米松乳膏(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阴囊神经性皮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勤;刘业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DUH)是一种以色素异常改变为特殊表现的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泛发大小不等的色素沉着与色素减退混杂呈斑状.该病少见,伴发“J砍征”者罕见.我们报道1例DUH伴发头部刀砍征患者,其家族4代9人同患DUH.
作者:谢立夏;陈玲玲;施辛;陈小建;路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银屑病患者10年内患冠心病的风险值,探讨银屑病病程、家族史及类型对冠心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银屑病组来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322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对照组来自同期的297例急性皮肤病(急性荨麻疹151例、药疹33例、带状疱疹113例)住院患者.运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模型估计银屑病组与对照组10年内患冠心病的风险.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x2检验分析两组之间危险因素及风险值差异性.结果 10年内首次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在银屑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和4%(Z=4.342,P=0.000),在寻常性银屑病组、脓疱性银屑病组、关节病性银屑病组和红皮病性银屑病组分别为6%、4%、7%、7%(H=8.484,P< 0.05),在银屑病家族史阳性组与阴性组均为6%.冠心病的风险值与银屑病病程无相关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10年内患冠心病的风险高于急性荨麻疹、药疹和带状疱疹患者,关节病性、红皮病性银屑病的风险值比脓疱性高.冠心病的风险值与银屑病病程无相关性,银屑病家族史对冠心病风险值无明显影响.
作者:程燕;陈小玫;段茜;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HaCaT细胞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9%、23.7%、35.1%、44.6%,与溶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处理HaCaT细胞后,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罗格列酮抑制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机制可能与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范妮;魏志平;刘彦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抗菌肽LL-37、人β防御素-2(HBD-2)、HBD-3在寻常狼疮和疣状皮肤结核皮损中的表达,探讨皮肤结核的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L-37、HBD-2、HBD-3在18例寻常狼疮和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皮损、1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以及10例健康人皮肤石蜡切片中的表达.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行t检验.结果 LL-37、HBD-2在皮肤结核皮损中主要表达于表皮中上层、附属器及血管壁,与正常皮肤比较为高表达(t=2.632,2.399,P值均<0.05),且与银屑病的表达模式类似.HBD-3在皮肤结核皮损中未见表达,而在银屑病皮损及正常皮肤中均可见表达.结论 抗菌肽LL-37和HBD-2可能参与皮肤结核的免疫反应过程,而HBD-3在皮肤结核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孙青苗;田珊;蔡林;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外生殖器部位的银屑病皮损相对较特殊,外用较强效糖皮质激素常会出现局部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亦会产生抵抗,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因局部环境相对封闭,外用润肤剂又常使患者有不适感.因此,我们观察了卡泊三醇(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交替治疗外生殖器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焦泽龙;刘丹;林碧雯;汶春苗;赵梓纲;李恒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清热除湿汤为赵炳南先生治疗湿疹热盛型的基本方,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应用已有50年历史.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用清热除湿汤治疗61例湿疹热盛型的患者,并与传统治疗湿热证的经典方龙胆泻肝汤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念宁;张广中;李敏;周守红;余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根据纵行黑甲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易于获得的量化临床指标,探索判断纵行黑甲良恶性质及其切除必要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0年甲下恶性黑素瘤病例28例,2005-2010年良性纵行黑甲病例62例.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总结良恶性纵行黑甲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ROC方法探索可用于鉴别纵行黑甲良恶性质的临床指标.结果 良性纵行黑甲与甲下恶性黑素瘤的确诊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3.0岁与52.5岁;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1.0岁与48.0岁;黑斑宽度中位数分别为3.0 mm与15.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及拇指及拇趾的甲下恶性黑素瘤占所有甲下恶性黑素瘤的77.8%,累及拇指及拇趾的良性纵行黑甲占所有良性纵行黑甲的4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与ROC方法评价,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及黑甲宽度对甲下恶性黑素瘤与良性纵行黑甲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不是所有纵行黑甲一经发现就需立即实施有创诊治.发病年龄、确诊年龄、黑甲宽度及发病部位在良恶性纵行黑甲鉴别中有显著意义,且有可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门月华;涂平;李航;李雪迎;陈喜雪;武玲慎;李薇薇;王艺萌;杨淑霞;李挺;傅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瘤M1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下,对黑素瘤M1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10、20、30 nmol/L 3种浓度雷公藤内酯醇作用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PI法观察M14细胞凋亡的变化;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30 nmol/L雷公藤内酯醇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 细胞周期显示,雷公藤内酯醇处理过的M14细胞S期比例高于对照组,G2/M期比例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10、20、30 nmol/L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的M1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2±0.17)%,(20.99±0.40)%,(34.28±2.04)%和(63.38±0.71)%,呈剂量依赖性诱导M14细胞凋亡,经30 nmol/L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后,Hoechst33258染色示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对黑素瘤M1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陶玥;马鹏程;孙建方;周武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