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相关研究

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胰岛素敏感性指标
摘要: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6年,痊愈21例,生活自理36例,生活部分自理42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死亡12例,其中心肾功能不全2例,死于术后脑疝4例,肺部感染6例。12例死亡患者中4例出血量﹥60 ml。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及时清除血肿,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作者:戚胜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肿瘤医院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临床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387株病原菌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2.0%(2101/3387),革兰阳性球菌占25.0%(845/3387),真菌占13.0%(441/3387)。病原菌感染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60.5%和31.3%。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比较严峻,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常彦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子宫输卵管检查的患者80例,给予心理、肠道、阴道、用药等护理措施。结果输卵管通畅24例,单侧堵塞38例,双侧堵塞18例。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输卵管准确率较高,可疏通堵塞的输卵管,科学的护理可营造良好检测条件,增加患者信心。

    作者:徐娜;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11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阴道试产,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两组孕妇术后并发症、产后失血、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0例,产后出血1例(1.8%),产褥病0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10.9%),产后出血8例(14.5%),产褥病8例(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分娩,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子宫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选择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黛力新联合痛泻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黛力新片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D-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D-IBS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黛力新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痛泻宁颗粒。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12周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1.3%、3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12周复发率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D-IBS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王晓光;韩艳玲;石振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晚期产后出血32例诊治分析

    目的:积累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0%,其常见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裂开等。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未见子宫切除患者。结论多种病因可以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个体化方案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单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国产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塞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1秒用力呼气溶积80例Ⅰ、Ⅱ级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塞托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塞托溴铵组症状积分分别为(4.5±1.2)和(3.3±1.4)分,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4.2±1.4)和(4.1±1.5)分,治疗前后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噻托溴铵组1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塞托溴铵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郝书峰;唐学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31碘治疗Graves病患者后TGAb与TPOAb变化的意义

    目的:对131碘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变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 Graves 甲亢患者100例,并在治疗前与采用131碘进行3、6、12个月的治疗后对患者血清TGAb、TPOAb进行检测。依照临床转归具体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及正常组。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复发组与甲状腺功能减低组患者TGAb、TPOAb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患者血清TGAb、TPOAb浓度进行检测对131碘对Graves甲亢的治疗存在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宋补昌;李晓峰;任振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相关研究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作者: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疗效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5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为实验组;另外26例患者接受阴道部分闭合术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其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患者生理上的痛苦,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梅文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A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以选择佳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单时相(单纯注射造影剂),B组为双时相(造影剂注射完后注射生理盐水),C、D、E组为三时相(在造影剂和生理盐水注射时相之间加入稀释造影剂注射时相,即同时注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其比例依次为3:7、5:5、7:3)。各组患者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350 mgI/ml),分别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CT值,采用单因素分析( anova)比较其差异。评估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伪影,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D 组总造影剂用量与 A、E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8,P =0.25),B组与C组造影剂注射总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造影剂用量少,为59 ml,其次为C组62 ml。五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6)。A组质量佳,评分为4分者22例,其次为B组和C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和4分,分别为26例24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79)。各组产生的上腔静脉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44,P﹤0.01)。产生伪影以A组多,共21例;B组少,仅1例。B组冠状动脉CT值较其他组明显增高(F=29.41,P﹤0.01),其余各组间左右冠状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中,双时相和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单时相注射方案;在显示右心系统方面,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双时相注射方案。

    作者:马建中;原杰;唐笑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护理。方法对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药物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率为92.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佳效果。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组,分别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并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狭窄病变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形态学及性质特征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浆hs-CRP及IL-6浓度。结果 ACS组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SA组斑块以纤维斑块为主,两组间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较SA组大。ACS组hs-CRP、IL-6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hs-CRP和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功能性不稳定,其可以作为预测 ACS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耐受多种药物肺结核病患者128例。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耐受多种药物的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松;张设;周文一;经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行PCI术的ACS患者100例,其中50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50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鹍;董守仁;崔红营;彭欢;孟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 )浓度,分为观察组 H 型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和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分别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结果160例患者中,单纯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25%,H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47.50%。H型高血压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降低Hcy水平和血压,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术与开腹术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食管癌患者39例,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20例,开腹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术后36 h痛感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比较其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40例,均于术后行镇痛泵静脉镇痛,A组地佐辛0.2 mg/kg,B组0.5 mg/kg,C组0.8 mg/kg。比较三组术后2、4、8 h VAS及术后2、4、8 h 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8 h A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 h C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B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0.5 mg/kg地佐辛进行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相比于低剂量和高剂量有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提倡于临床应用中等剂量。

    作者:李泉;田术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单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更高,复发率和并发症出现的比率更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