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4年17期文献
  •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先兆流产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孕期无接触孕激素制剂,比较两组孕妇的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活产儿、新生儿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能够显著改善先兆流产围生儿的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伴低血钾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方法调查200例高血压伴低血钾的住院患者,并对其进行病因分类。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6例,占48.0%;原发性高血压88例,占44.0%;皮质醇增多症9例,占4.5%;2型搪尿病4例,占2.0%;Liddle综合征3例,占1.5%。结论临床上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原发性高血压为多见。此外,也可见于钾离子吸收、代谢、排泄异常的其他疾病。另外应考虑药源性和食源性因素。

    作者:陆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甲硝唑静脉滴注、肠道休息等措施治疗,重症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重症患者使用尿激酶、肝素及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2周内恢复例数、痊愈例数、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便血停止平均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B超检查及早期治疗是临床早期诊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及效果。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及评分法评价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160例,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组80例,并与80例正常新生儿对比分析。结果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治疗组出生后2~3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12~14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未治疗组出生后2~3 d、12~14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早期干预效果明显,有临床必要性。

    作者:艾义晓;王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11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阴道试产,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两组孕妇术后并发症、产后失血、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0例,产后出血1例(1.8%),产褥病0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10.9%),产后出血8例(14.5%),产褥病8例(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分娩,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子宫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选择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国产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塞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1秒用力呼气溶积80例Ⅰ、Ⅱ级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塞托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塞托溴铵组症状积分分别为(4.5±1.2)和(3.3±1.4)分,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4.2±1.4)和(4.1±1.5)分,治疗前后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噻托溴铵组1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塞托溴铵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郝书峰;唐学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比较其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40例,均于术后行镇痛泵静脉镇痛,A组地佐辛0.2 mg/kg,B组0.5 mg/kg,C组0.8 mg/kg。比较三组术后2、4、8 h VAS及术后2、4、8 h 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8 h A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 h C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B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0.5 mg/kg地佐辛进行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相比于低剂量和高剂量有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提倡于临床应用中等剂量。

    作者:李泉;田术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 )浓度,分为观察组 H 型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和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分别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结果160例患者中,单纯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25%,H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47.50%。H型高血压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降低Hcy水平和血压,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将56例大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满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阴道镜在幼女阴道异物取出的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取出幼女阴道异物的安全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宫腔镜以来阴道镜下取出幼女阴道异物16例的经过。结果16例幼女患者均在阴道镜下顺利取出阴道异物,未见阴道壁损伤,无处女膜破损及术后感染。结论阴道镜技术是目前幼女阴道内异物取出的唯一安全、准确的方法,无损伤,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素娥;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26例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双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优劣势。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按意愿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分别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非骨水泥组和骨水泥组评分均有提高(P﹤0.01),非骨水泥组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骨水泥组(P﹤0.05)。非骨水泥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骨水泥置换更有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文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盐酸氨溴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盐酸氨溴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通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分别为(1.89±0.12)L、(65.78±6.12)%、(74.38±7.42)mm Hg(1 mm Hg=0.133 kPa)、(42.20±6.01)mm Hg,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 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盐酸氨溴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跃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型尿钠肽( 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治疗疗效。

    作者:尚伟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性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够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依据。方法对807例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分析,采取年龄分层、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807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和直肠癌431例(53.41%),其中≤40岁10例,40~60岁123例,﹥60岁298例;直肠癌294例;结肠癌137例;高分化腺癌67例,中、低分化腺癌356例,黏液腺癌5例。结论结肠镜黏膜活检常见病理类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何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胆道胰腺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伤性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所造成的创伤较小。观察组无出现并发症,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胆道胰腺疾病的治疗当中,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方法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近期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这种治疗方式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56例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根据术前、术后及术后随访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及腰椎JOA评分,评价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术后 JOA评分平均21.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14,P﹤0.05);术后1年 JOA 评分平均22.3分,与术前的11.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8,P ﹤0.05)。随访1年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2.13%,优良率为92.8%。ODI评分,术前平均为78.2分,术后29.4分,平均治疗改善率为63.45%,优良率为94.6%。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铭;安慧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黛力新联合痛泻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黛力新片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D-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D-IBS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黛力新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痛泻宁颗粒。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12周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1.3%、3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12周复发率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D-IBS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王晓光;韩艳玲;石振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固尔苏联合CPAP与单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固尔苏联合持续正压通气( CPAP)与应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用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21.1250,P=0.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值( 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单用CPAP治疗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提高其动脉氧分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对产程活跃期停滞及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自然分娩率及胎方位纠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以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待产妇为观察组,在产程活跃期停滞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另选择采取随意卧位的枕后位待产妇9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术、产钳术分别为83.3%、15.0%、1.6%;对照组分别为36.7%、61.1%、5.6%。产程活跃期停滞时采取同侧俯卧位时胎方位的纠正率为85.0%,随意卧位胎方位纠正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活跃期出现了枕后位产程停滞及时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自然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宫颈水肿,减轻了产妇痛苦。

    作者:马萍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及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室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升高,相比治疗前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变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彩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生儿感染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出现感染的新生儿79例,对新生儿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9例,细菌侵袭、抗生素滥用等是新生儿出现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临床检测,分析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在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2012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013年与2012年用血量、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数。结果2013年比2012年用血量明显减低,而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例数明显增加。结论限制性输血是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的有效手段。

    作者:董海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 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耱、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胰岛素、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BMI、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而C肽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

    作者:柯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口服厄贝沙坦,8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雨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43例

    目的:分析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9例,女24例,年龄6.5~77岁,平均(40.35±17.63)岁;致敏时间(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10 min~15 d,平均(3.53±3.15)d,下肢26例,上肢11例,躯干4例,面部2例,其中2例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3例以前有正红花油过敏史,6例对膏药、胶布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系统用药,所有患者3d开始见效,1周基本控制,2周痊愈。结论对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后禁用该药及成分相似的外用药,对既往有药物过史者应慎用。及时处理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在1周可以控制病情,及时处理正确用药即便是重症类型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作者:万红新;张守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晚期产后出血32例诊治分析

    目的:积累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0%,其常见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裂开等。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未见子宫切除患者。结论多种病因可以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个体化方案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单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新生儿血糖检测,采用足跟血,应用ACCU-CHEK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50例血糖正常,50例有低血糖,出生7 d行脑电图、头部MRI检查。结果血糖正常组脑损伤发生率为6.00%(3/50),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26.00%(13/50)。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几率越高,脑损伤越严重。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与传统外科开腹切除术( O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5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LC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63例,OC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42例,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OC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胆囊疾病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比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曹其武;王攀科;魏培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耐受多种药物肺结核病患者128例。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耐受多种药物的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松;张设;周文一;经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ARTO标测指导下与常规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目的:探讨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组26例,常规透视组( X线)20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成功,无手术并发症。CARTO标测指导组与常规透视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1)min vs(89±12)min,P﹥0.05)];而X线透视时间少[(6±2)min vs(15±4)min,P﹤0.05)]。平均随访6个月,CARTO标测指导组无心动过速复发,常规透视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了 X 线透视时间。

    作者:董淑娟;杨蕾;楚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6年,痊愈21例,生活自理36例,生活部分自理42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死亡12例,其中心肾功能不全2例,死于术后脑疝4例,肺部感染6例。12例死亡患者中4例出血量﹥60 ml。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及时清除血肿,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作者:戚胜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相关研究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作者: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D207在晕痣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207在晕痣中的表达意义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晕痣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进展期晕痣组和稳定期晕痣组CD207表达分别为(78.4±14.1)和(60.2±12.2)个/mm,正常对照组为(51.5±10.1)个/m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与稳定期晕痣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痣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冬冬;张江安;于建斌;徐武生;李税琪;曹瑞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疗效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5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为实验组;另外26例患者接受阴道部分闭合术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其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患者生理上的痛苦,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梅文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组,分别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并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狭窄病变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形态学及性质特征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浆hs-CRP及IL-6浓度。结果 ACS组斑块以脂质斑块为主,SA组斑块以纤维斑块为主,两组间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S组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较SA组大。ACS组hs-CRP、IL-6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hs-CRP和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功能性不稳定,其可以作为预测 ACS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钉棒内固定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单个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同时期需要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骨折复位并固定后,再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异体骨;对照组35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随访17.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比值增加56.6%,Cobb’s角由术前37.6°恢复到6.9°,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7.6%,Cobb’s角由术前37.1°恢复到8.9°。两组间椎体高度和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术后蛋壳现象的发生,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松动、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标;卢中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治疗及预防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治疗后发生胸骨剁开的30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患者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发生率为3.75%,均采用胸骨梯形固定,纵隔清创冲洗引流,术后采用冲洗法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心功能,无术后早期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采用胸骨固定加纵膈清创冲洗引流术,加强术后冲洗、全身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是治疗预防心脏手术后胸骨剁开的有效方法。

    作者:乔俊杰;何晓胜;赵文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肿瘤医院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临床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387株病原菌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2.0%(2101/3387),革兰阳性球菌占25.0%(845/3387),真菌占13.0%(441/3387)。病原菌感染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60.5%和31.3%。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比较严峻,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常彦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31碘治疗Graves病患者后TGAb与TPOAb变化的意义

    目的:对131碘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变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 Graves 甲亢患者100例,并在治疗前与采用131碘进行3、6、12个月的治疗后对患者血清TGAb、TPOAb进行检测。依照临床转归具体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及正常组。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复发组与甲状腺功能减低组患者TGAb、TPOAb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患者血清TGAb、TPOAb浓度进行检测对131碘对Graves甲亢的治疗存在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宋补昌;李晓峰;任振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TB-SA抗体检测结核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 TB-SA)抗体用于结核病检测的价值。方法可疑结核病患者353例和健康志愿者74例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试验,并对可疑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度为87.92%(80/91);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8.23%(194/248);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度为81.42%(276/339),特异度为86.36%(76/88)。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利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郝宝林;邢进;李辉;马晓光;杨萍;李明虎;王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维持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术结扎食管气管瘘前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手术在结扎食管气管瘘前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和瑞芬太尼快诱导间歇正压机械通气两种方法对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得出佳的麻醉和通气方法。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患儿,1~6日龄,体质量1.75~2.8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S两组(n=40)。吸入1%~5%七氟烷(氧流量2 L/min)使患儿安静后,R组应用瑞芬太尼1~2μg/kg、罗库溴铵0.45 mg/kg静脉推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间歇正压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控制呼吸,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S组应用舒芬太尼0.1~0.2μg/kg缓慢静脉推注,慢诱导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开胸后根据患儿自主呼吸情况给予SIMV﹢PSV模式,结扎食管气管瘘后给予罗库溴铵0.45 mg/kg静脉推注,改行压力控制模式(PCV),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患儿持续吸入七氟烷使MAC值维持在0.8。分别在术前、气管插管后、结扎瘘口前、结扎瘘口后、手术结束前五个时点监测动脉血气,对比 R、S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 PO2、PCO2、SO2、pH )以及呼吸循环监测指标( HR、MAP、PetCO2、SpO2)。结果循环指标与R组相比,S组在T1~T3时点HR和MAP明显较稳定(P﹤0.01)。呼吸指标与R组相比,S组在T1、T2时点SpO2较高(P﹤0.05),T1~T3时点PetCO2较低(P﹤0.05)。血气分析指标:与R组相比:PaCO2 T1~T4各时点均较低(P﹤0.05),其中T2、T4明显较低(P﹤0.01),PaO2、SO2、pH在T1、T2时点较高(P﹤0.05)。术后随访,与R组相比,S组呼吸机治疗时间较短(P﹤0.05),出院时间缩短(P﹤0.05),肺部并发症较少(R组患儿肺不张6例、气胸2例,S组无一例肺部并发症)。结论在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慢诱导、结扎食管气管瘘前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对患儿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呼吸、循环功能更稳定,肺部并发症较少,是较理想的麻醉和通气方法。

    作者:王媛;贾英萍;梁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右室双出口的超声心动图常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右室双出口( DOR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确诊并矫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27例,其中法洛四联症型18例,艾森曼格型5例,右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D-malposition)即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L-malposition)1例。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8例法洛四联症型双出口患者中11例确诊,有7例经手术由法洛四联症修正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5例艾森曼格型中有2例确诊,3例由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正诊断为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及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1例均确诊。所有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证实并实施矫治术。结论右室双出口因为分型不同而在超声心动图表现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并且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大动脉转位之间在诊断上有交叉,因此超声心动图诊断时要严格区分,尽量避免误诊。

    作者:门晓玉;滑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短期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46例卵巢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49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程度、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是否用药、术后孕育史、CA125、CA199、镜下病理类型等与复发的关系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痛经程度、盆腔炎史、手术方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初潮年龄、CA199( 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不孕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短期复发有关( P﹤0.05)。结论既往不孕史、Ⅱ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孕育要求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薛艳军;罗新;何林;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诊治的老年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中青年AUGIB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258例老年AUGIB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108例(41.9%),胃癌56例(21.7%),急性胃黏膜病变40例(15.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12.4%),其他22例(8.5%)。老年AUGIB患者胃癌比率、伴随疾病比率及服用阿司匹林用药比率均高于中青年组,且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亦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AUGIB患者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具有恶性肿瘤比率高、伴发疾病率较高、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比率高、临床预后差等特点,应重视AUGIB的老年患者的诊治。

    作者:闫江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作者:林文雅;黄丽娟;张招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肺滑膜肉瘤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2012年收治1例肺滑膜肉瘤患者,同时结合2012年10月以前报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发表的80例资料较为完整的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1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中男40例,女4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痛、气短、咯血、咳嗽、发热等,个别患者无任何不适。胸部影像学有一些特征表现,但术前均未做出确切诊断。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终依赖病理、免疫组化做出诊断。结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临床表现不一,影像学具有相对特征表现,易与其他肺部肿瘤或炎症混淆;术前确诊率低。

    作者:李丹鸿;刘治邦;尉继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对49例ALT轻度升高、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 TBI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ALT的平均值为(95±28.5)IU/L,NAFLD组、慢性肝炎组、其他组之间的ALT、AST、ALP、TBIL、TG、TC、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的血糖、TG、TC、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穿刺活检结果中肝脂肪变,毛玻璃样肝细胞,慢性肝炎,威尔逊病分别占38.8%,32.6%,26.6%,2%;肝脂肪变中2例脂肪性肝炎分别处于 G2S3和G3S4,慢性肝炎组中近一半患者处于S3和S4。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常见的导致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慢性肝炎次之,部分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重。

    作者:宋雪;徐峰;李娅;曾引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单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更高,复发率和并发症出现的比率更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A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以选择佳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单时相(单纯注射造影剂),B组为双时相(造影剂注射完后注射生理盐水),C、D、E组为三时相(在造影剂和生理盐水注射时相之间加入稀释造影剂注射时相,即同时注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其比例依次为3:7、5:5、7:3)。各组患者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350 mgI/ml),分别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CT值,采用单因素分析( anova)比较其差异。评估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伪影,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D 组总造影剂用量与 A、E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8,P =0.25),B组与C组造影剂注射总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造影剂用量少,为59 ml,其次为C组62 ml。五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6)。A组质量佳,评分为4分者22例,其次为B组和C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和4分,分别为26例24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79)。各组产生的上腔静脉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44,P﹤0.01)。产生伪影以A组多,共21例;B组少,仅1例。B组冠状动脉CT值较其他组明显增高(F=29.41,P﹤0.01),其余各组间左右冠状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中,双时相和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单时相注射方案;在显示右心系统方面,三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双时相注射方案。

    作者:马建中;原杰;唐笑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关节镜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经关节镜四股腘绳肌腱重建空心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复查患膝MRI片显示新建前交叉韧带走向良好,起止点位置正确,X线片显示关节对合良好,重建骨隧道无扩大。术后3个月摄X线片显示韧带开始愈合,6个月显示韧带愈合良好。28例患者均恢复了日常生活,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曲平均超过100°,无交锁打软等现象,可进行适当跑跳运动,患者自觉满意度好,随访12~65个月,平均25.5个月,参照改良Lysholm评分的分级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经关节镜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精确度高,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四股腘绳肌腱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合适的替代材料,空心可吸收界面挤压钉配合拴桩钛螺钉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固定方法。

    作者:葛生浩;包诗勇;袁显群;刘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行PCI术的ACS患者100例,其中50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50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鹍;董守仁;崔红营;彭欢;孟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住院治疗的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NSTEAMI患者的年龄大,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多合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心肌梗死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但急性闭塞发生率低,老年女性是此类患者的易患人群。

    作者:郝增光;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葛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对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引流治疗的经胰腺增强CT扫描确诊为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外引流、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手术进行引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引流成功,其中治愈23例,仅1例仍存在腹痛症状,再次行开腹引流术治疗;19例行超声定位穿刺引流,治愈14例,另5例中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例,病情未改善2例,采用开腹引流术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病症须合理选择腹腔镜引流术、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以达到优效果。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D207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白癜风皮损中CD207的表达,探讨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节段型白癜风、25例寻常型白癜风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节段型白癜风组、寻常型白癜风组表皮内CD207表达分别为(61.2±10.9)和(64.3±12.5)个/m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2.4±10.3)个/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型白癜风组与寻常型白癜风组相比,CD20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节段型白癜风、寻常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徐武生;张江安;于建斌;刘冬冬;李税琪;郑良娟;王绘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白癜风皮损浸润细胞CD分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CD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5RO、CD68和CD79α在白癜风皮损中的表达。结果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 CD3、CD4、CD8和CD45RO浸润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寻常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CD20、CD79α和CD68浸润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存在CD3、CD4、CD8及CD45RO的免疫参与,可能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虎羽;张江安;于建斌;李税琪;徐武生;刘冬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ICU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治疗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原( PCT)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ICU确诊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26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24例,两组抗生素应用前PCT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7、14、21 d时的PCT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改善更明显( P﹤0.05或P﹤0.01);试验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均有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的效果更明显,两种方法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友;葛香丽;赵宝利;王金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住院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每天给予PPC 46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炎症指标及肝脏超声声像图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ST、TC、TG、hs-CRP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超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PC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安全有效,对NAFLD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水平及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丙酰左卡尼汀含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所测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合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 CT表现。方法收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 X线及CT资料。结果92例有骶髂关节表现异常,包括:早期关节面侵蚀、骨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终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其中12例髋关节、骶髂关节及腰椎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 X线及CT检查已成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凤娟;周裕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集束化措施预防床旁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措施对床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97例行床旁CRRT 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改良集束化措施,对照组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床旁CRRT患者82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改良集束化措施的实施对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97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对照组82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 P﹤0.05);实验组插管天数、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集束化措施可降低床旁CRR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但其实施需要提高医患双方的依从性。

    作者:李佩丽;李海云;古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心脏介入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0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介入治疗了解、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抗凝药物性能及作用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对整个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提高其自我护理及预防并发症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作者:刘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子宫输卵管检查的患者80例,给予心理、肠道、阴道、用药等护理措施。结果输卵管通畅24例,单侧堵塞38例,双侧堵塞18例。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输卵管准确率较高,可疏通堵塞的输卵管,科学的护理可营造良好检测条件,增加患者信心。

    作者:徐娜;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血肿35例给予1~2 d冷敷,再硫酸镁湿热敷后缓解;低血压或心率开始减慢时注射1~2 mg阿托品,3~5 mg多巴胺。结论护理人员应尽早识别和判断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青;殷爱娣;韩月霞;孙晓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护理。方法对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药物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率为92.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佳效果。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术与开腹术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食管癌患者39例,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20例,开腹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术后36 h痛感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病因发热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发热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发热患者98例,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98例发热患者均得到个性化舒适护理,有效协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结论细致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送检标本、个性化护理对发热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芳;梁首勤;靳秀;高飞;张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有效口腔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可有效清洁口腔、防止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通过VAS疼痛指数、菌斑指数、牙龈炎指数及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指数作为指标,对比研究口腔护理的必要性、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及护理液的效果,并研究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结果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擦拭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本研究中改良护理液及康复新液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出现。

    作者:李岩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5例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配合重点及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采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术前认真做好各种仪器、配件的准备工作;术中掌握良好的配合技巧,密切观察术中患者情况;术后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可顺利、安全完成操作过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抓住护理重点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手术次数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多项优点,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媛;李桦;刘欣;刘晨;刘娟;柳娜;张平;屈清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探讨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门诊采血室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失败、反复穿刺、采血量不足、溶血等问题常可影响检验结果,引起医患纠纷。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3个月~2岁的患儿静脉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总结,临床发现,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成功率达98%。

    作者:秦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制定并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骨科患者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 ﹤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 ﹤0.05)。结论品管圈适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王卫东;王玉强;王利民;谭洪宇;廖文胜;刘屹林;赵亮;宋瑞鹏;鲍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患气道湿化不佳的影响因素,探寻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行气管切开手术的20例颅脑外伤病患,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做气道湿化不足和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然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气道湿化不足10例患者,传统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管堵塞2例;雾化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道湿化过度10例患者,低浓度组痰液黏稠2例;正常浓度组痰液黏稠1例;刺激性咳嗽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结论在颅脑外伤病患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操作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而操作好气管切开湿化护理也很重要,可有效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为脑部提供足够的氧,改善预后。

    作者:杜书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