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霞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住院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每天给予PPC 46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炎症指标及肝脏超声声像图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ST、TC、TG、hs-CRP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超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PC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安全有效,对NAFLD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临床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387株病原菌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2.0%(2101/3387),革兰阳性球菌占25.0%(845/3387),真菌占13.0%(441/3387)。病原菌感染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60.5%和31.3%。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比较严峻,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常彦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及效果。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及评分法评价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160例,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组80例,并与80例正常新生儿对比分析。结果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治疗组出生后2~3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12~14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未治疗组出生后2~3 d、12~14 d NBNA评分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早期干预效果明显,有临床必要性。
作者:艾义晓;王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D207在晕痣中的表达意义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晕痣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进展期晕痣组和稳定期晕痣组CD207表达分别为(78.4±14.1)和(60.2±12.2)个/mm,正常对照组为(51.5±10.1)个/m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与稳定期晕痣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痣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冬冬;张江安;于建斌;徐武生;李税琪;曹瑞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性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够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新生儿血糖检测,采用足跟血,应用ACCU-CHEK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50例血糖正常,50例有低血糖,出生7 d行脑电图、头部MRI检查。结果血糖正常组脑损伤发生率为6.00%(3/50),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26.00%(13/50)。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几率越高,脑损伤越严重。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积累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0%,其常见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裂开等。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未见子宫切除患者。结论多种病因可以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个体化方案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单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组26例,常规透视组( X线)20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成功,无手术并发症。CARTO标测指导组与常规透视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1)min vs(89±12)min,P﹥0.05)];而X线透视时间少[(6±2)min vs(15±4)min,P﹤0.05)]。平均随访6个月,CARTO标测指导组无心动过速复发,常规透视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了 X 线透视时间。
作者:董淑娟;杨蕾;楚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护理。方法对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药物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率为92.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佳效果。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对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引流治疗的经胰腺增强CT扫描确诊为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外引流、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手术进行引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引流成功,其中治愈23例,仅1例仍存在腹痛症状,再次行开腹引流术治疗;19例行超声定位穿刺引流,治愈14例,另5例中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例,病情未改善2例,采用开腹引流术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病症须合理选择腹腔镜引流术、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以达到优效果。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46例卵巢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49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程度、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是否用药、术后孕育史、CA125、CA199、镜下病理类型等与复发的关系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痛经程度、盆腔炎史、手术方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初潮年龄、CA199( 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不孕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短期复发有关( P﹤0.05)。结论既往不孕史、Ⅱ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孕育要求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薛艳军;罗新;何林;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与传统外科开腹切除术( O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5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LC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63例,OC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42例,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OC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胆囊疾病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比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曹其武;王攀科;魏培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右室双出口( DOR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确诊并矫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27例,其中法洛四联症型18例,艾森曼格型5例,右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D-malposition)即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L-malposition)1例。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8例法洛四联症型双出口患者中11例确诊,有7例经手术由法洛四联症修正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5例艾森曼格型中有2例确诊,3例由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正诊断为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及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1例均确诊。所有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证实并实施矫治术。结论右室双出口因为分型不同而在超声心动图表现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并且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大动脉转位之间在诊断上有交叉,因此超声心动图诊断时要严格区分,尽量避免误诊。
作者:门晓玉;滑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治疗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原( PCT)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ICU确诊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26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24例,两组抗生素应用前PCT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7、14、21 d时的PCT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改善更明显( P﹤0.05或P﹤0.01);试验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均有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的效果更明显,两种方法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友;葛香丽;赵宝利;王金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治疗后发生胸骨剁开的30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患者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发生率为3.75%,均采用胸骨梯形固定,纵隔清创冲洗引流,术后采用冲洗法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心功能,无术后早期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采用胸骨固定加纵膈清创冲洗引流术,加强术后冲洗、全身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是治疗预防心脏手术后胸骨剁开的有效方法。
作者:乔俊杰;何晓胜;赵文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固尔苏联合持续正压通气( CPAP)与应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用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21.1250,P=0.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值( 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单用CPAP治疗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提高其动脉氧分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诊治的老年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中青年AUGIB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258例老年AUGIB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108例(41.9%),胃癌56例(21.7%),急性胃黏膜病变40例(15.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12.4%),其他22例(8.5%)。老年AUGIB患者胃癌比率、伴随疾病比率及服用阿司匹林用药比率均高于中青年组,且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亦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AUGIB患者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具有恶性肿瘤比率高、伴发疾病率较高、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比率高、临床预后差等特点,应重视AUGIB的老年患者的诊治。
作者:闫江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CD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5RO、CD68和CD79α在白癜风皮损中的表达。结果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 CD3、CD4、CD8和CD45RO浸润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寻常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CD20、CD79α和CD68浸润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存在CD3、CD4、CD8及CD45RO的免疫参与,可能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虎羽;张江安;于建斌;李税琪;徐武生;刘冬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依据。方法对807例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分析,采取年龄分层、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807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和直肠癌431例(53.41%),其中≤40岁10例,40~60岁123例,﹥60岁298例;直肠癌294例;结肠癌137例;高分化腺癌67例,中、低分化腺癌356例,黏液腺癌5例。结论结肠镜黏膜活检常见病理类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何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