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何新东

关键词:结肠镜, 肠黏膜, 活体组织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依据。方法对807例结肠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分析,采取年龄分层、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807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和直肠癌431例(53.41%),其中≤40岁10例,40~60岁123例,﹥60岁298例;直肠癌294例;结肠癌137例;高分化腺癌67例,中、低分化腺癌356例,黏液腺癌5例。结论结肠镜黏膜活检常见病理类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医院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临床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387株病原菌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2.0%(2101/3387),革兰阳性球菌占25.0%(845/3387),真菌占13.0%(441/3387)。病原菌感染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60.5%和31.3%。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比较严峻,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常彦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5例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配合重点及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采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术前认真做好各种仪器、配件的准备工作;术中掌握良好的配合技巧,密切观察术中患者情况;术后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可顺利、安全完成操作过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抓住护理重点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手术次数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多项优点,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媛;李桦;刘欣;刘晨;刘娟;柳娜;张平;屈清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相关研究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作者: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术与开腹术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食管癌患者39例,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20例,开腹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术后36 h痛感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6年,痊愈21例,生活自理36例,生活部分自理42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死亡12例,其中心肾功能不全2例,死于术后脑疝4例,肺部感染6例。12例死亡患者中4例出血量﹥60 ml。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及时清除血肿,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作者:戚胜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甲硝唑静脉滴注、肠道休息等措施治疗,重症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重症患者使用尿激酶、肝素及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2周内恢复例数、痊愈例数、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便血停止平均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B超检查及早期治疗是临床早期诊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及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室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升高,相比治疗前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变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彩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D207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白癜风皮损中CD207的表达,探讨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节段型白癜风、25例寻常型白癜风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节段型白癜风组、寻常型白癜风组表皮内CD207表达分别为(61.2±10.9)和(64.3±12.5)个/m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2.4±10.3)个/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型白癜风组与寻常型白癜风组相比,CD20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节段型白癜风、寻常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徐武生;张江安;于建斌;刘冬冬;李税琪;郑良娟;王绘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住院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每天给予PPC 46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炎症指标及肝脏超声声像图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ST、TC、TG、hs-CRP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超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PC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安全有效,对NAFLD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先兆流产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孕期无接触孕激素制剂,比较两组孕妇的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活产儿、新生儿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能够显著改善先兆流产围生儿的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作者:林文雅;黄丽娟;张招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住院治疗的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NSTEAMI患者的年龄大,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多合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心肌梗死症状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既往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三支病变,但急性闭塞发生率低,老年女性是此类患者的易患人群。

    作者:郝增光;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葛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固尔苏联合CPAP与单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固尔苏联合持续正压通气( CPAP)与应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用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21.1250,P=0.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值( 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单用CPAP治疗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提高其动脉氧分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耐受多种药物肺结核病患者128例。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耐受多种药物的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松;张设;周文一;经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制定并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骨科患者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 ﹤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 ﹤0.05)。结论品管圈适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王卫东;王玉强;王利民;谭洪宇;廖文胜;刘屹林;赵亮;宋瑞鹏;鲍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探讨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门诊采血室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失败、反复穿刺、采血量不足、溶血等问题常可影响检验结果,引起医患纠纷。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3个月~2岁的患儿静脉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总结,临床发现,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成功率达98%。

    作者:秦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 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耱、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胰岛素、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BMI、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而C肽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

    作者:柯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有效口腔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可有效清洁口腔、防止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通过VAS疼痛指数、菌斑指数、牙龈炎指数及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指数作为指标,对比研究口腔护理的必要性、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及护理液的效果,并研究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结果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擦拭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本研究中改良护理液及康复新液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出现。

    作者:李岩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型尿钠肽( 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治疗疗效。

    作者:尚伟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