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楠
目的:探讨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CD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5RO、CD68和CD79α在白癜风皮损中的表达。结果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 CD3、CD4、CD8和CD45RO浸润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寻常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皮损中CD20、CD79α和CD68浸润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存在CD3、CD4、CD8及CD45RO的免疫参与,可能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虎羽;张江安;于建斌;李税琪;徐武生;刘冬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 TB-SA)抗体用于结核病检测的价值。方法可疑结核病患者353例和健康志愿者74例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试验,并对可疑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度为87.92%(80/91);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8.23%(194/248);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度为81.42%(276/339),特异度为86.36%(76/88)。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利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郝宝林;邢进;李辉;马晓光;杨萍;李明虎;王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手术在结扎食管气管瘘前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和瑞芬太尼快诱导间歇正压机械通气两种方法对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得出佳的麻醉和通气方法。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患儿,1~6日龄,体质量1.75~2.8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S两组(n=40)。吸入1%~5%七氟烷(氧流量2 L/min)使患儿安静后,R组应用瑞芬太尼1~2μg/kg、罗库溴铵0.45 mg/kg静脉推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间歇正压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控制呼吸,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S组应用舒芬太尼0.1~0.2μg/kg缓慢静脉推注,慢诱导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开胸后根据患儿自主呼吸情况给予SIMV﹢PSV模式,结扎食管气管瘘后给予罗库溴铵0.45 mg/kg静脉推注,改行压力控制模式(PCV),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患儿持续吸入七氟烷使MAC值维持在0.8。分别在术前、气管插管后、结扎瘘口前、结扎瘘口后、手术结束前五个时点监测动脉血气,对比 R、S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 PO2、PCO2、SO2、pH )以及呼吸循环监测指标( HR、MAP、PetCO2、SpO2)。结果循环指标与R组相比,S组在T1~T3时点HR和MAP明显较稳定(P﹤0.01)。呼吸指标与R组相比,S组在T1、T2时点SpO2较高(P﹤0.05),T1~T3时点PetCO2较低(P﹤0.05)。血气分析指标:与R组相比:PaCO2 T1~T4各时点均较低(P﹤0.05),其中T2、T4明显较低(P﹤0.01),PaO2、SO2、pH在T1、T2时点较高(P﹤0.05)。术后随访,与R组相比,S组呼吸机治疗时间较短(P﹤0.05),出院时间缩短(P﹤0.05),肺部并发症较少(R组患儿肺不张6例、气胸2例,S组无一例肺部并发症)。结论在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慢诱导、结扎食管气管瘘前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对患儿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呼吸、循环功能更稳定,肺部并发症较少,是较理想的麻醉和通气方法。
作者:王媛;贾英萍;梁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出现感染的新生儿79例,对新生儿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9例,细菌侵袭、抗生素滥用等是新生儿出现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临床检测,分析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将56例大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满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措施对床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97例行床旁CRRT 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改良集束化措施,对照组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床旁CRRT患者82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改良集束化措施的实施对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97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对照组82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 P﹤0.05);实验组插管天数、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集束化措施可降低床旁CRR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但其实施需要提高医患双方的依从性。
作者:李佩丽;李海云;古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新生儿血糖检测,采用足跟血,应用ACCU-CHEK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50例血糖正常,50例有低血糖,出生7 d行脑电图、头部MRI检查。结果血糖正常组脑损伤发生率为6.00%(3/50),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26.00%(13/50)。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几率越高,脑损伤越严重。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在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2012年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013年与2012年用血量、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数。结果2013年比2012年用血量明显减低,而手术例数和出院患者例数明显增加。结论限制性输血是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血液资源的有效手段。
作者:董海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口服厄贝沙坦,8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雨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右室双出口( DOR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确诊并矫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27例,其中法洛四联症型18例,艾森曼格型5例,右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D-malposition)即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 L-malposition)1例。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8例法洛四联症型双出口患者中11例确诊,有7例经手术由法洛四联症修正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5例艾森曼格型中有2例确诊,3例由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正诊断为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综合征3例及左位型大动脉异位型1例均确诊。所有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证实并实施矫治术。结论右室双出口因为分型不同而在超声心动图表现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并且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大动脉转位之间在诊断上有交叉,因此超声心动图诊断时要严格区分,尽量避免误诊。
作者:门晓玉;滑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护理。方法对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药物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率为92.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佳效果。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 )浓度,分为观察组 H 型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和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 Hcy﹤10μmol/L)80例,分别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结果160例患者中,单纯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25%,H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47.50%。H型高血压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降低Hcy水平和血压,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白癜风皮损中CD207的表达,探讨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节段型白癜风、25例寻常型白癜风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节段型白癜风组、寻常型白癜风组表皮内CD207表达分别为(61.2±10.9)和(64.3±12.5)个/m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2.4±10.3)个/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型白癜风组与寻常型白癜风组相比,CD20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节段型白癜风、寻常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徐武生;张江安;于建斌;刘冬冬;李税琪;郑良娟;王绘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患气道湿化不佳的影响因素,探寻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行气管切开手术的20例颅脑外伤病患,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做气道湿化不足和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然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气道湿化不足10例患者,传统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管堵塞2例;雾化组痰痂1例,血痂2例。气道湿化过度10例患者,低浓度组痰液黏稠2例;正常浓度组痰液黏稠1例;刺激性咳嗽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结论在颅脑外伤病患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操作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而操作好气管切开湿化护理也很重要,可有效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为脑部提供足够的氧,改善预后。
作者:杜书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5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为实验组;另外26例患者接受阴道部分闭合术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其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患者生理上的痛苦,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梅文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双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9例,女24例,年龄6.5~77岁,平均(40.35±17.63)岁;致敏时间(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10 min~15 d,平均(3.53±3.15)d,下肢26例,上肢11例,躯干4例,面部2例,其中2例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3例以前有正红花油过敏史,6例对膏药、胶布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系统用药,所有患者3d开始见效,1周基本控制,2周痊愈。结论对正红花油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后禁用该药及成分相似的外用药,对既往有药物过史者应慎用。及时处理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在1周可以控制病情,及时处理正确用药即便是重症类型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作者:万红新;张守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胆道胰腺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伤性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所造成的创伤较小。观察组无出现并发症,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胆道胰腺疾病的治疗当中,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方法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近期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这种治疗方式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5例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配合重点及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采用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术前认真做好各种仪器、配件的准备工作;术中掌握良好的配合技巧,密切观察术中患者情况;术后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可顺利、安全完成操作过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肝内外胆管残石患者,抓住护理重点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手术次数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多项优点,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媛;李桦;刘欣;刘晨;刘娟;柳娜;张平;屈清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治疗后发生胸骨剁开的30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患者心脏术后胸骨剁开的发生率为3.75%,均采用胸骨梯形固定,纵隔清创冲洗引流,术后采用冲洗法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心功能,无术后早期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采用胸骨固定加纵膈清创冲洗引流术,加强术后冲洗、全身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是治疗预防心脏手术后胸骨剁开的有效方法。
作者:乔俊杰;何晓胜;赵文增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