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李合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 左卡尼汀,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水平及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丙酰左卡尼汀含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所测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11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阴道试产,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两组孕妇术后并发症、产后失血、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0例,产后出血1例(1.8%),产褥病0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10.9%),产后出血8例(14.5%),产褥病8例(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分娩,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子宫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选择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D207在晕痣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207在晕痣中的表达意义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晕痣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20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进展期晕痣组和稳定期晕痣组CD207表达分别为(78.4±14.1)和(60.2±12.2)个/mm,正常对照组为(51.5±10.1)个/m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与稳定期晕痣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痣组织中CD207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冬冬;张江安;于建斌;徐武生;李税琪;曹瑞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探讨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门诊采血室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失败、反复穿刺、采血量不足、溶血等问题常可影响检验结果,引起医患纠纷。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3个月~2岁的患儿静脉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总结,临床发现,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成功率达98%。

    作者:秦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行PCI术的ACS患者100例,其中50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50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室间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鹍;董守仁;崔红营;彭欢;孟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对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引流治疗的经胰腺增强CT扫描确诊为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患者47例,在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外引流、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手术进行引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引流成功,其中治愈23例,仅1例仍存在腹痛症状,再次行开腹引流术治疗;19例行超声定位穿刺引流,治愈14例,另5例中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例,病情未改善2例,采用开腹引流术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治疗闭合性外伤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病症须合理选择腹腔镜引流术、超声定向穿刺外引流,以达到优效果。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将80例双胎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孕妇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头痛、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镇痛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之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短期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46例卵巢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49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程度、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是否用药、术后孕育史、CA125、CA199、镜下病理类型等与复发的关系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不孕史、慢性腹痛史、痛经程度、盆腔炎史、手术方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初潮年龄、CA199( 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不孕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短期复发有关( P﹤0.05)。结论既往不孕史、Ⅱ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孕育要求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薛艳军;罗新;何林;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诊治的老年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中青年AUGIB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258例老年AUGIB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108例(41.9%),胃癌56例(21.7%),急性胃黏膜病变40例(15.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12.4%),其他22例(8.5%)。老年AUGIB患者胃癌比率、伴随疾病比率及服用阿司匹林用药比率均高于中青年组,且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亦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AUGIB患者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具有恶性肿瘤比率高、伴发疾病率较高、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比率高、临床预后差等特点,应重视AUGIB的老年患者的诊治。

    作者:闫江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水平及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丙酰左卡尼汀含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所测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合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钉棒内固定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单个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同时期需要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骨折复位并固定后,再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异体骨;对照组35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随访17.7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比值增加56.6%,Cobb’s角由术前37.6°恢复到6.9°,无断钉及松动;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47.6%,Cobb’s角由术前37.1°恢复到8.9°。两组间椎体高度和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术后蛋壳现象的发生,减少内固定物折断、松动、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标;卢中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将56例大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满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相关研究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探讨UAP患者血浆NT-proBN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FINS/F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COM )组。UAP组据Braunwald UAP分级分为三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结果并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UAP、SAP患者血浆NT-proB-NP、FINS FINS/FBG均明显高于COM组(P﹤0.05),而ISI均明显低于COM组(P﹤0.05);UAP患者NT-proBNP、FINS、FINS/FBG均高于SAP患者(P﹤0.05),而ISI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组间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unwald UAP分级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均明显高于1级组( P﹤0.05),而ISI明显低于1级组( P﹤0.05)。2级、3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FINS、FINS/FBG及IS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FINS、FINS/FBG呈正相关( r=0.38,P=0.046,r=0.56,P=0.039),与ISI呈负相关(r=-0.62,P=0.028),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Braunwald UA分级2级、3级(静息性心绞痛)更明显,NT-proBNP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其联合测定对UAP的危险分层有意义。

    作者:王培;郑晓晖;胡丰朝;杨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口服厄贝沙坦,8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肥胖、血糖异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雨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血肿35例给予1~2 d冷敷,再硫酸镁湿热敷后缓解;低血压或心率开始减慢时注射1~2 mg阿托品,3~5 mg多巴胺。结论护理人员应尽早识别和判断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青;殷爱娣;韩月霞;孙晓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与传统外科开腹切除术( O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5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LC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63例,OC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42例,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OC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胆囊疾病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比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曹其武;王攀科;魏培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作者:林文雅;黄丽娟;张招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伴低血钾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方法调查200例高血压伴低血钾的住院患者,并对其进行病因分类。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6例,占48.0%;原发性高血压88例,占44.0%;皮质醇增多症9例,占4.5%;2型搪尿病4例,占2.0%;Liddle综合征3例,占1.5%。结论临床上高血压伴低血钾的病因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原发性高血压为多见。此外,也可见于钾离子吸收、代谢、排泄异常的其他疾病。另外应考虑药源性和食源性因素。

    作者:陆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甲硝唑静脉滴注、肠道休息等措施治疗,重症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重症患者使用尿激酶、肝素及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2周内恢复例数、痊愈例数、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便血停止平均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B超检查及早期治疗是临床早期诊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住院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每天给予PPC 46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炎症指标及肝脏超声声像图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ST、TC、TG、hs-CRP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超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PC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安全有效,对NAFLD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振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国产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塞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1秒用力呼气溶积80例Ⅰ、Ⅱ级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塞托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塞托溴铵组症状积分分别为(4.5±1.2)和(3.3±1.4)分,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4.2±1.4)和(4.1±1.5)分,治疗前后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噻托溴铵组1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塞托溴铵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郝书峰;唐学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