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尖锐湿疣继发鳞状细胞癌一例

张更建;袁伟;张信江;肖瑜;张金松

关键词:阴茎尖锐湿疣, 继发, 赘生物, 激光治疗, 肌内注射, 龟头, 复发, 电灼治疗, 卫生院, 接触史, 花生米, 干扰素, 诊断, 疼痛, 患者, 花样
摘要:患者男,48岁.因龟头、冠状沟反复出现赘生物2年伴疼痛3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就诊.2年前曾有非婚性接触史,1个月后,龟头上出现菜花样赘生物,如花生米样大小,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尖锐湿疣,行电灼治疗并肌内注射干扰素,1个月后复发,又给予CO2激光治疗,1周后再次复发,疣体逐渐增大增多.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2000-2005年南宁地区淋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持续增加.淋球菌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1987年我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中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网.将近6年的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邦勇;赵秀梅;尹跃平;覃善列;甘泉;吴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厚皮指症八例

    厚皮指症是以近端指间关节周围皮肤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皮肤病,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谢传美;袁国华;朱道银;杨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皮肤划痕症患者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皮肤划痕症是皮肤科常见病,资料表明[1]可能与患者心理因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皮肤划痕症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对其心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作者:宋慧丽;李玉平;李艳玲;四荣联;贾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生殖器疱疹病原体

    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已经起步[1,2].我们旨在建立检测性传播感染常见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检测;同时,将该方法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作比较,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洵礼;孙建方;吴黎明;陈岳明;张红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解脲脲原体在孕妇与新生儿泌尿生殖道之间的传播

    我们通过对健康母婴间的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携带情况以及分群分型的研究,探讨Uu在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及影响因素.

    作者:史同新;刘立倩;管淑梅;徐敬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分析

    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我们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ence quantita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对62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HPV6/11-DNA进行荧光定量检测及随访,旨在了解病毒载量在患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作者:蒋艺;吴洋;陈岚华;许宏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一例

    患者男,40岁.约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喘憋症状,症状逐渐加重,并见咯血及皮疹,病情进展迅速.既往有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及慢性腹泻病史.

    作者:杨秀莉;王丽华;姜丽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光疗:新进展

    光疗是利用电磁波辐射产生的不同波长的光线来治疗皮肤病的一种方法.光疗的种类很多,包括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 nm,常与补骨脂素联合使用,称为光化学疗法;长波紫外线1(UVA1),波长340~400 nm;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波长270~390 nm,波峰313 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波长311~313 nm;以及利用不同波长紫外线进行的局部定位光疗.

    作者:Camile L. Hexsel;Henry W. Lim;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梅毒螺旋体Gpd重组蛋白的表达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梅毒螺旋体(Tp)全基因序列的解析[1],通过重组技术已制备多种重组TD抗原,并被广泛应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研究和试剂盒的开发[2-5],但对于哪一种Tp蛋白抗原在临床各期梅毒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尚无一致观点.

    作者:严加林;吴移谋;赵飞骏;刘双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PV-11 E7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HPV-11 E7基因转染树突细胞(DC)对其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佳感染滴度(MOI)重组腺病毒pAD-E7转染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DC表型变化,并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ELISA检测DC、T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MOI 100为pAD-E7转染DC佳滴度,pAD-E7转染成熟DC前后对细胞表面的特征性表型CD1a、CD83及CD40、HLA-DR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T细胞分泌大量IFN-γ、IL-12.结论 pAD-E7转染成熟DC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转染后的DC与T细胞共孵育能诱导T细胞向Th1细胞极化.

    作者:王飞;相文忠;毕志刚;李光富;刘丰;吴海玮;张兆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和真核表达

    沙眼衣原体(Ct)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感染特点隐匿、迁延,症状不特异,相当一部分对治疗不敏感,易复发,终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齐蔓莉;刘全忠;陈锦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变应原检测现状

    皮肤科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变应原的检测成为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一环.变应原的检测方法多样,各有适应证.皮肤科医生应掌握常见变应原检测方法.

    作者:张洪波;闵仲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000例男性患者性病实验室资料分析

    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常临床上诊断男性尿道感染主要依靠尿道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尿道拭子涂片染色(≥5个多形核白细胞/×1000显微镜)、衣原体检测(抗原、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淋球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等.

    作者:龚匡隆;尢永燕;张津萍;孙厚华;沙仲;龚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患者女,34岁.下肢皮肤出现红斑20余年,泛发加重2年就诊.患者10余岁时,双小腿皮肤开始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红斑逐渐向上发展.近2年,红斑发展较快,扩展至大腿、臀部、腰部、背部、乳房部、双上肢,无不适感,因影响美观而来我科就诊.

    作者:陈春梅;周小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效应的研究

    近年来,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迅速增多,所致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慢性盆腔炎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在构建E型Ct DNA疫苗的基础上,探讨其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王敬;刘全忠;齐蔓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国产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10年回顾

    为总结10年来国内应用异维A酸(商品名泰尔丝)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对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中文文献进行了总结.

    作者:周展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s,GCI)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GCI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作者:王千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熟性皮脂腺增生一例

    患者男,43岁,因面部丘疹渐增多14~15年到我院就诊.于28岁时前额起丘疹伴痒,逐渐增多,于鼻部及其周围、下颌出现类似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加重.曾行激光治疗,去除后复发.既往体健,无癫痫病史,智力发育正常.患者的妹妹鼻部有类似皮损.

    作者:马一平;卢宪梅;李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RNA干预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11型E7基因的沉默作用

    目的 探讨RNA干预技术的两种形式在体外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E7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1对小片段干扰RNA(siRNA-11E7),同时构建3个短发夹状小RNA(shRNA)表达质粒(pRNAT-11E7 1#、2#、3#),分别转染稳定表达HPV11E7的C57BL/6小鼠黑素瘤细胞系B16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转染前后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iRNA-11E7转染细胞后6、12、24、48、72、96、120 h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12.60%、31.41%、41.93%、42.93%、74.35%、32.71%、29.00%;佳作用浓度为25 nmol/L(抑制率70.06%),低作用浓度可至3.13 nmol/L(抑制率47.00%).以0.4 μg pRNAT-11E7 1#、2#、3#及上述3个质粒等量混合转染细胞72 h后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率分别达44.52%、59.26%、89.62%、54.09%,阴性质粒无干预作用.pRNAT-11E7 3#作用6、12、24、48、72、96、120 h对靶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0、17.50%、40.90%、42.40%、61.90%、51 50%、0%;佳作用剂量0.2 μg.结论 siRNA及shRNA表达载体均可在体外安全高效地沉默HPV11E7基因的表达,其干预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性和时效性,且可能存在佳作用浓度(剂量)和佳作用时间.

    作者:陈贤祯;程浩;汤晓燕;张行;朱可建;叶俊;林爱华;岑建萍;金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鼻部扁平湿疣并发结节性梅毒疹一例

    患者男,56岁.因双侧鼻前庭黏膜部位皮疹不适伴左鼻唇沟结节2月余就诊.首诊于耳鼻咽喉科,因对症处理疗效不佳于2005年3月转入皮肤科.

    作者:曾同祥;郭华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