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兰;黄秀深;曾跃琴;秦玉花;周艳霞
现实中的事物从一种层面看具有异质性,从另一种层面看又具有同质性,是异质性和同质性的统一体.同理,多种多样的方剂也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正确理解方剂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于认识方剂的本质,对方剂进行分类和比较,进而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都广礼;陈德兴;文小平;陈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82条、316条原文涵义,真武汤制方原理及其有关证候表现,说明肾阳亏虚,化津无力,水饮内停是真武汤证主要病机;温阳化气是真武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少阴病”,“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是真武汤临床使用指征.
作者:刘华东;张卫华;张莉;黄仕文;樊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配伍扶正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Re组、丹参酮ⅡA组、Re+丹参酮ⅡA组、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喂养2w后进行药物干预,共给药4w.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增加量的变化,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结果:各组间大鼠体重增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Re组、Re+丹参酮ⅡA组TG、CHO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丹参酮ⅡA组FFA、ADP水平接近正常组,优于其他组.结论:Re与丹参酮ⅡA联合使用,有改善IR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作者:王雨秾;吴春岚;孙敏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清代张聿青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配伍规律研究,分析其灵活化裁仲景方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用药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连暐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组方梓葛冻干粉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氧糖剥夺(Krebs液)方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以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梓葛低、中、高剂量组,复氧时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余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值、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MDA和NO含量以及LDH释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Bax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葛低剂量组A值显著升高(P<0.05);梓葛低、中剂量组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梓葛低剂量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梓葛冻干粉针剂的各剂量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Bcl-2/Bax均显著提高(P<0.05,P<0.01);梓葛中、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剂可显著拮抗缺氧-复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张聪聪;马强;薛强;陈刚;徐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功效和治法是方剂学中两个重要概念.认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治法和功效概念的源流演变、二者在方剂分类史中的角色变化及其在“药-方-效-证”中的逻辑联系等,探讨治法和功效的概念内涵、两者相互关系及其辨识意义.
作者:赵荣华;谢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 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 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者:郭羽;刘必旺;徐荣芳;薛慧清;李艳彦;闫润红;周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方剂学教学应注重讲授配伍关系,方剂配伍关系涉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药物与病邪之间的关系.其中,药物与药物配伍关系包括泻中寓补、补中寓通、涩中寓通、散中寓收、去性取用;药物与机体配伍关系包括阴阳互求、补肾泻浊、健脾祛湿、清镇与疏养、涩肠调气;药物与病邪配伍关系中包括行气与祛邪、清热与疏风.
作者:刘宏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黄连药对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30 mg/kg 2次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和造模组65只,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人参组、黄连人参三七组、黄连干姜人参组、黄连肉桂组,各给药组均经口灌胃给以相应中药混悬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日1次,共4w.4w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人参三七组大鼠血清血糖显著降低(P<0.05),黄连人参组、黄连肉桂组血糖亦下降;黄连干姜人参组血糖无降低.结论:湿热气虚型的2型糖尿病不宜配伍温里的干姜、肉桂等温里药物,补气清热祛湿活血法当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法之一.
作者:丁娜;都广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几年来,随着对克罗恩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胃肠激素与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克罗恩病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岳美颖;贾波;李晓红;钟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李东垣方药配伍规律、临床运用等文献的查阅学习,从制方用药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李东垣学术思想整理、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研究进展,为系统研究东垣制方和临证经验提供新资讯,并试图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东垣遣药组方和临床运用的新观点、新进展,以期达到丰富东垣学术内涵、传承其学术思想、提高用方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作者:杨攀;袁振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其学术观点、治病经验、用药心得多不泥于古,善能化裁,且独树一帜.其在外感热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医学外感热病论治的发展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缪氏在创造性地提出外邪从口鼻而入基础上,临证善用石膏剂清解阳明之火,运用出神入化,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反成配伍方法是祖国医学大胆而独特的创举,是中医药哲学精华的完美体现.反成配伍并非简单地将性味相反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其蕴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只有符合法度,尺度适宜,才可获效.通过研读前辈中医方剂配伍规律,试从阴阳、生克、升降、上下、散收、寒热、补泻、润燥、动静、刚柔十个方面探析中医方剂反成配伍合度规律.
作者:杨林森;万晓春;冯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能量代谢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平胃散组和自然恢复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造模,给药3d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空肠Gln含量以及Na+-K+-ATPase、Ga2+-ATPase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平胃散组Gln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K+-ATPase、Ga2+-ATPase活力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黏膜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平胃散有调节作用.
作者:陈继兰;黄秀深;曾跃琴;秦玉花;周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证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兴趣是学好中医的主要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证思维,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期中口试(背诵方歌)、阶段测验(病案分析)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测评模式.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大提升学生辨证论治能力,激发了其学习方剂乃至中医的兴趣与信心,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姚凤云;丁舸;辛增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将两个新兴学科引入到方剂教学中,从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授课内容及提高教学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作者:张业;赵欣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用以识别、归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本文从探究五行学说的起源入手,把握五脏五行配属的演变脉络,揭示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此说明五行学说对目前的中医临床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西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难经》提出的有关心损病证从营卫调治的治疗大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心与营卫的功能及两者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结合有关方证资料和临床治疗有效案例,探讨心损调营卫的学理基础和临床意义.
作者:张敬升;谢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方剂学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方剂的配伍理论,明确制方要旨,还要引导学生在方剂组方原则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思维规律,对成方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方药的能力.而合方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和掌握合方应用,一定程度上领悟了方剂变化规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爱英;林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方剂本质乃基于病机、药性基础上的药物选用,病机之本本于五运六气,病机明、药性谙,则百病莫逃.黄元御认为六气之变为百病之纲,六气应人又有标、本、中气之别,故治疗宜明六气之标本中气之从化.以《四圣心源》中所载方剂为例,结合《素问》等经典论著疏明黄元御六气治法的遣方择药思想.
作者:胡谦;方向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