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李霞;常念欢;耿小红;张国梁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老年人, 脑梗死
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92例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脑小动脉病变型)24例,单发脑梗死(脑大动脉病变型)52例,复发性脑梗死16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单发脑梗死组、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Ol).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单发脑梗死组(P<0.05).单发脑梗死组、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性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单发脑梗死纽(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且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有较强联系,并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ey水平和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呈负相关.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功能异常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肾功能异常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时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6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肾功能正常组)和Ⅱ组(30例,肾功能异常组).分别给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和维持时间.Ⅱ组随机抽取10例患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间沟注药后10~7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的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相当(P>0.05),但Ⅱ组维持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峰值浓度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45±0.26)h、(0.90±0.13) mg/L和(4.98±0.45)h.结论 肾功能异常对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对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有一定影响.

    作者:唐晓莉;王承海;崔晓宁;尚书军;邵伟;孙考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性消化道类癌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消化道类癌的新进展以提高对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和天津南开医院经内镜、组织病理及手术确诊的4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4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生命质量提高.结论 类癌综合征的特有表现与绝经期女性性激素缺乏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相似,易误诊,内镜检查及病理是早期诊断的依据,内镜下黏膜切除及生长抑素治疗等已达成共识.

    作者:袁秀芳;李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心钉组和锁定钢板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长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总有效率为88.2%,锁定钢板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得到坚强、有效地固定,允许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来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病理性近视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及后巩膜加固术疗效

    目的 了解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视功能情况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58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其中18例(32只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结果.37只眼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随访时间8~12个月,观察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眼底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8例(32只眼)行OCT检查中发现视网膜劈裂15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眼,神经上皮层变薄3眼,术后复查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9例劈裂腔完全消失,6例劈裂腔变小,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①对高度近视眼进行黄斑区OCT扫描以尽早发现黄斑区的改变,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可以稳定屈光度、改善视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魏丽娟;张金嵩;周利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3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9年3月琼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 一侧次全切除59例,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21例,双侧次全切除238例.术后痊愈出院,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未出现喉返神经受损及喉头水肿等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愈率高、安全、复发率低.

    作者:苏琼川;张惠明;柯行顺;陈文定;莫伟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同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TKA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成熟的、疗效确切的于术方式,而UKA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UKA在操作技术、病例选择、假体及器械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使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优良率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综合文献报道,UKA假体10年生存率为85% ~95%,20年生存率为80% ~ 90%.据Riddle等报道,世界范围内UKA数量近10年迅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32.5%左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宇;许建中;田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以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为手术适应证,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5年追踪随访269例患者,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结果 269例手术患者中再出血者86例(32%),其中静脉曲张破裂45例(52.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9例(22.1%),消化性溃疡出血15例(17.4%),原因不明出血7例(8.1%).术中测定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FPP>30 cm H20出血率39.5%,FPP≤30 cm H2O出血率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乙肝后肝硬化中,HBV-DNA阳性者再出血率为45.6%,HBV-DNA阴性者再出血率为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长期服用普奈洛尔再出血率为10.4%,未规律用药者再出血率为4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肝功能Child-Pugh A级者再出血率为32.5%,B级者再出血率为42.2%,B级肝功能再出血率略高于A级肝功能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与门静脉压力、肝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与肝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系不明显.

    作者:王丽君;张湘霓;程荣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氧气雾化吸入器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器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给氧兼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给氧兼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加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例数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给氧兼湿化效果比传统的吸氧加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法效果好.

    作者:牛红云;陈会霞;刘晋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8例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原因.结果 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115例,占11.6%,高龄初产所致剖宫产98例,占9.9%,头盆因素及异常所致剖宫产167例,占16.9%,胎位异常所致剖宫产96例,占9.7%,妊娠并发症所致剖宫产197例,占19.9%,妊娠合并症所致剖宫产90例,占9.1%,胎儿窘迫所致剖宫产128例,占12.9%,巨大儿所致剖宫产59例,占5.9%,脐带绕颈所致剖宫产21例,占2.1%,其他因素所致剖宫产17例,占1.7%.结论 妊娠并发症、头盆因素及异常、胎儿窘迫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保健,根据产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剖宫产,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自然分娩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

    目的 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DHS内固定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8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患髋关节优良率为94.2%.结论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贾新斌;赵晋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及分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60例,稳定期60例)作为研究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8、IL-6的水平,并根据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分组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COPD患者随着通气障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加重血清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8、IL-6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在气道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COPD的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生;卢明友;史利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用药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外内异症患者,其中腹壁内异症54例(包括脐部1例),会阴内异症6例,其他内异症共7例(包括阴道后穹窿5例、阴道壁2例).结果 盆腔外内异症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多可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后随访1~7年,复发率为12.3%,其中术后用药者中复发率为10.5%,未用药者复发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治疗盆腔外内异症有效的方法,术后应用抗内异症药物不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郜翔;申爱荣;耿素玲;杨春丽;韩义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式剖宫产16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切口撕裂伤94例,占5.58%,其中麻醉效果差、子宫下段形成不良、胎方位为枕后位、胎头深嵌、宫口开大8 cm、胎儿体质量≥4000 g者切口撕裂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麻醉效果、胎方位、先露高低、产程异常、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与子宫切口撕裂有明显关系,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技巧、规范手术操作、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是降低子宫切口撕裂的关键.

    作者:陈茹香;张育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醋酸氯乙定防治烧伤植皮创面感染

    在烧伤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植皮手术来修复创面.为防止术后创面感染,我们在以前的植皮手术中习惯选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植皮创面,但效果欠满意,术后因感染致创面愈合延迟常有发生,感染严重时须行二次手术.

    作者:陈正华;翁志勇;丁若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HD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彩超检查均发现腺体肿大及结节或淋巴结肿大,25例行经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提示TC 10例,占40.00%.32例术中全部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TC 25例,占78.13%.32例术后石蜡病理均证实为桥本氏病并发甲状腺癌,术后无死亡患者,1例并发低钙性抽搐,1例切口感染.结论 术前彩超和FNAB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确诊及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程章林;萧超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50 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1例葡萄膜炎及119例正常人TNF-α-850 C/T基因多态性.结果 葡萄膜炎组TNF-α-850 C/C、T/C、T/T表型频率分别为o.7059、0.2745、0.0196,对照组分别为0.7899、o.1932、0.0168;葡萄膜炎组TNF-α-850 T、TNF-α-863 C基因频率分别为0.8431,0.1569,对照组分别为0.8866、0.1134;TNF-α-850 C/T各种基因型频率在葡萄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850 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作者:江惠燕;李斌;陈俊文;马胜生;李琳;陈盛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经10~ 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血巨细胞病毒(CMV)-IgM、尿CMV-DNA,110例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16例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儿疗程未进行完死亡,11例3个月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恢复.结论 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严重的后果,应加强对孕妇产前检查,以达到早期证实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积极进行预防,明确诊断后应有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是一种非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与妊娠哺乳无关[1].以非周期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部瘘管为特征.据国内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良性疾病的1.41%~5.3%[2].

    作者:邱正伦;冯云;李振宇;詹菊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中硝酸甘油泵注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的效果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全身麻醉中对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ASA Ⅰ~Ⅱ级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气管插管后以硝酸甘油0.5 μg/(kg·min)起始量微泵间断静脉泵注;对照组(24例):术中在平均动脉压高于基础值20%时,静脉滴注芬太尼、丙泊酚加深麻醉降低血压,术中不使用降压药.比较术中静脉全麻药的用量、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切皮、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切皮、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P> 0.05),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结论 术中硝酸甘油泵注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

    作者:朱玉玲;陈美珠;杨代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病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对33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气胸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4例,新生儿肺炎3例.其中31例治愈,2例双侧气胸合并广泛气漏死亡.结论 新生儿气胸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2综合征、窒息复苏等,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减少窒息发生,正确复苏,正确应用机械通气.

    作者:李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