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理性近视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及后巩膜加固术疗效

魏丽娟;张金嵩;周利晓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 后巩膜加固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摘要:目的 了解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视功能情况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58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其中18例(32只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结果.37只眼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随访时间8~12个月,观察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眼底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8例(32只眼)行OCT检查中发现视网膜劈裂15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眼,神经上皮层变薄3眼,术后复查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9例劈裂腔完全消失,6例劈裂腔变小,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①对高度近视眼进行黄斑区OCT扫描以尽早发现黄斑区的改变,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可以稳定屈光度、改善视功能,疗效确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内保存自体颅骨瓣二期颅骨成形术58例临床分析

    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去骨瓣减压术后二期行颅骨成形术时,修补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手术效果.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腹壁内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锦徽;刘栓旺;郭学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肺癌胸腔积液检测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滨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至2011年治疗的167例胸腔积液患者,包括103例肺癌和64例肺良性疾病,对胸腔积液进行离心,制作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E染色肺癌胸腔积液和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诊断困难比例分刺为20.4%和20.3%.GULT-1、CEA、MOC-31、Ber-EP4、TTF-1、HBME-1、CK5/6、WT-1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3%、83.5%、87.9%、91.2%、86.8%、36.3%、0、0,在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4%、0、1.5%、3.1%、0、87.5%、81.3%、84.4%.GULT-1、MOC-31及Ber-EP4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7在肺腺癌和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6.9%,但在肺鳞癌中无一表达.结论 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肺癌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结合HE染色及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李新军;李凯述;赵松林;付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够明显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变应性鼻炎儿童气质特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气质之间的关系,为在变应性鼻炎的综合防治中采用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CTS)分别对102例变应性鼻炎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儿童在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持久性低于对照组,而在趋避性、反应强度、心境、适应性、注意分散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中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和发动缓慢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较高.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其气质特征关系密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时应考虑其个体气质特征,并给予适当的干预.

    作者:韩建军;邓丽;任何贤;林菊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人麻疹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6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温> 39℃患者24例(92.2%),有明显全身关节肌肉疼痛9例(34.6%),并发肺炎2例(7.69%),心肌损害3例(11.5%),肝功能损害9例(34.6%).结论 成人麻疹有体温高、全身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等临床特征,建议完善麻疹疫苗接种,减少成人麻疹的发病率.

    作者:侯浩彬;高乾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糖苷酶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良性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各组血清中AFU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中GP73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组血清AFP、AFU和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6.1%、76.8%、82.1%,AFP与AFU、GP73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4.6%.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GP73可提高PHC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PHC的诊断效率,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杨春玲;夏薇;宋海春;迟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是一种非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与妊娠哺乳无关[1].以非周期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部瘘管为特征.据国内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良性疾病的1.41%~5.3%[2].

    作者:邱正伦;冯云;李振宇;詹菊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吡咯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降糖药物选用胰岛素或磺脲类+吡格列酮,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或磺脲类控制血糖,其他常规治疗药物中不使用二甲双胍、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他汀类、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血留取标本,用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测定.结果 65例患者共有61例完成了本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OXLD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OXLDL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O1).治疗中无一例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格列酮除具有降血糖作用,同样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OXLDL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

    作者:公永明;薛现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评价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 C)对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评价,评价其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68例新生儿窒息(轻度40例,重度28例)及对照组28例新生儿血清中Cys C的水平,以及血、尿肌酐和血尿素氮进行测定.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GFRCcr).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窒息组血Cys 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轻度窒息组血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窒息组血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窒息时Cys C水平升高,随着病情缓解,Cys C水平呈下降趋势.血Cys C评价肾功能较血肌酐和GFRCCR更为敏感.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肾小球滤过功能会受损,血Cys C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敏感检测指标.

    作者:李树军;王团结;常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

    目的 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DHS内固定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8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患髋关节优良率为94.2%.结论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贾新斌;赵晋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67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结果 67例患者中发生腹泻39例,占58.21%,代谢紊乱7例,占10.45%,营养管方面并发症15例,占22.39%.针对并发症原因进行积极处理,48例完成肠内营养,占71.64%,14例改为混合营养,占20.90%,5例改为肠外营养,占7.46%.结论 高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输入方法、肠道功能、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经过积极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均能够耐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仍然是高龄患者优先选择的营养方法.

    作者:夏晓明;施仁忠;张亚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目的 评价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35例确诊为晚期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长生存时间、短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半年、1年生存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同,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应用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较单纯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好,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孙秀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脏病急性加重期48例糖代谢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糖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全部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例患者48例,将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糖化血清白蛋白(GA)、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 h PG)检查结果作为糖代谢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院时的糖代谢指标,将相应患者在临床缓解期的糖代谢指标作为对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Alc、GA、FPG和2hPG均高于缓解期组(t值分别为2.523、3.1375、2.7143、2.8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糖代谢异常,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加剧患者的糖代谢紊乱,而糖代谢紊乱反过来加剧肺组织损伤,使慢性肺心病病情加重,导致病情复杂化.治疗时应同时注重有效控制血糖,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黄德龙;楼晓岚;李伙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麦默通微创完全切除乳腺肿物的手术适应证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MT)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在完全切除乳腺肿块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实施严格的适应证筛选,选择60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01处病灶,经制定手术方案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术后6 -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经彩超、核磁共振、二次手术等方式随访,60例101个乳腺肿物均被完全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过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在超声引导下应用MMT微创手术可以完全切除乳腺肿物,手术准确微创,并能够达到美观和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李斌;张一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G5TM振动排痰机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G5TM振动排痰机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G5TM振动排痰机排痰)和对照组(手工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血氧分压以及病情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排痰量、血氧分压、病情缓解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G5TM振动排痰机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有促进作用.

    作者:韩利红;郑有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螺旋藻组患者在化疗前1~3d开始口服螺旋藻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连服30 d.对照组仅用化疗.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1个月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螺旋藻胶囊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正调节作用,治疗前后IgG、IgA、IgM的对比检测表明治疗组IgG、IgA、IgM均较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体液免疫机能恢复率达72.72%,而对照组为50.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藻胶囊对细胞免疫有一定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胞免疫恢复率达74.54%,而对照组为70.9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患者的体液免疫有正调节作用.

    作者:刘明伟;徐明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用药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外内异症患者,其中腹壁内异症54例(包括脐部1例),会阴内异症6例,其他内异症共7例(包括阴道后穹窿5例、阴道壁2例).结果 盆腔外内异症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多可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后随访1~7年,复发率为12.3%,其中术后用药者中复发率为10.5%,未用药者复发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治疗盆腔外内异症有效的方法,术后应用抗内异症药物不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郜翔;申爱荣;耿素玲;杨春丽;韩义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中硝酸甘油泵注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的效果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全身麻醉中对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ASA Ⅰ~Ⅱ级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气管插管后以硝酸甘油0.5 μg/(kg·min)起始量微泵间断静脉泵注;对照组(24例):术中在平均动脉压高于基础值20%时,静脉滴注芬太尼、丙泊酚加深麻醉降低血压,术中不使用降压药.比较术中静脉全麻药的用量、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切皮、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切皮、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P> 0.05),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结论 术中硝酸甘油泵注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

    作者:朱玉玲;陈美珠;杨代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同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TKA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成熟的、疗效确切的于术方式,而UKA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UKA在操作技术、病例选择、假体及器械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使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优良率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综合文献报道,UKA假体10年生存率为85% ~95%,20年生存率为80% ~ 90%.据Riddle等报道,世界范围内UKA数量近10年迅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32.5%左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宇;许建中;田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救肾汤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

    目的 探讨自拟救肾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西药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利尿等;观察组50例服采用自拟救肾汤(药物组成: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金银花、连翘、生栀子、黄芩、丹参、川芎、赤芍等)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血尿素氮、出血、肾功能、神志等变化.部分患者进行肾活检.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4.16,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0%)优于对照组(60.42%,x2=18.19,P<0.01);观察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救肾汤有较明显的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作者:夏新社;张小兆;夏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