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王宏雁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尿酸血症,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73例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M组)和42例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无症状HUM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HUM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381 (P <0.01).结论 无症状HUM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理想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与血尿酸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理想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以理想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尿酸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显著低于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显著低于高血压组.血压与尿酸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王一军;李琴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8(IL-18)、PCT浓度来评价血必净的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6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纽(19例)和干预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干预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组又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例,400 ml/d)、中等剂量组(14例,200 ml/d)、低剂量组(20例,100 ml/d);用药前及用药后3、7、14 d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检测静脉血浆中IL-18、PCT浓度;应用SPSS15.0统计其治疗前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血浆中IL-18、PCT均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相同时间点相比,干预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IL-18、PCT及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与高等剂量纽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IL-18、PCT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 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缩短脓毒症患者病程,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马宁;孙荣青;熊申明;杨宏富;李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3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理活检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南阳地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难活性肾病综合征忠儿33例,将病理分型与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33例患儿中单纯性肾病10例,肾炎性肾病23例,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39.1%,微小病变肾小球病(MCD)占17.4%,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及IgA肾病各占13.0%,膜增殖性紧肾小球肾炎及膜性肾痛(MN)各占8.7%.1例FSGS患儿及1例 MN 患儿要求转院失访,31例患儿明确病理类型后给予相应方案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难治性肾病患儿应适当早期行肾脏穿刺病理活检.南阳地区难治性肾病患儿病理类型以MsPGN及 MCD 为常见,首选应用强的松2mg/( kg·d)+环磷酰胺8~12mg/(kg·d),连用2d,共6~8次方案治疗.

    作者:赵丽丽;陈九军;丁显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停止红细胞生成素后低血红蛋白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者停止红细胞生成素后的低血红蛋白水平.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后红蛋白上升≥130 g/L分为两组(A组),一组减量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原剂量的30%,另一组(B组)停止应用红细胞生成素,观察3个月内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低水平.结果 A组278例,B组275例.观察期内A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 110 g/L者为24.5%( 68/278),<100 g/L者为10.0% (28/278);B组分别为10.2% (28/275)和4.5% (12/275).多变量模型分析显示包括年龄、铁蛋白、白蛋白和基线的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停止应用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红蛋白低值<100 g/L[ OR=1.92(CI:1.24-2.97)],而减少用量与血红蛋白低值高于120 g/L [OR=1.44(CI:3.65 -5.37)]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后基线血红蛋白> 130g/L,中止或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部分患者在3个月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中止使用患者发生血红蛋白下降几率更大.

    作者:许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次/d,1.0g/次;治疗纽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次/d,1.0g/次,联合利多卡因1g、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治疗12周,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镜肠黏膜表现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 (33/35),显效率为65.71% (2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25/35),显效率为45.71% (16/3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5-ASA联合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华歌;李良臣;任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8例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腹膜外路径对18例UPJO患者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110ml,平均8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2 d,平均8d.1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超声示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好转,16例静脉肾盂造影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望成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冯战启;刘永生;李纪华;刘彦军;高江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椎间盘镜下应用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失稳症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双牵开摆动椎间盘镜下植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62例,均为单节段病变.第3~4腰椎11例,第4~5腰椎26例,第5腰椎至第1骶椎25例.并对此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 ~ 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ODI评分从术前(77±3)%降至末次随访时(20±3)%,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5±1.2)mm,术后1个月平均为(12.5±1.3)mm,术后12个月平均为(12.1±0.9)mm.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严旭;张春霖;郭俊杰;曾昭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脑肿胀去骨瓣硬脑膜网状剪开减压31例

    目的 探讨并比较治疗急性脑肿胀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59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进行对比观察.手术组采用去骨瓣硬脑膜网状剪开减压术,常规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十字或星形或者弧形切开硬膜,去除血肿.结果手术组31例患者成活19例(61.3%),其中恢复良好11例(57.9%),中度残疾5例(26.3%),重度残疾2例(10.5%),植物生存1例(5.3%),死亡12例.常规手术组28例患者成活10例(35.7%),死亡18例(64.3%);其中恢复良好5例(50.0%),中度残疾2例(20.0%),重度残疾2例(20.0%),植物生存1例(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骨瓣硬脑膜网状剪开减压术能有效缓解弥漫性颅内高压、保护中线结构,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的功能.

    作者:关毅;杨学旺;陈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给予甲钴胺(0.5mg,每日3次口服)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0.9%氯化钠100ml+硫辛酸450 mg,每日1次避光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入),对照组单给予甲钴胺(用法及用量如前述),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4.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具有协同作用,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安全性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崔凤云;石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福辛普利单用及其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福辛普利单用及与辛伐他汀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福辛普利组30例,给予福辛普利10mg,口服,1次/d;联合用药组30例,给予辛伐他汀与福辛普利,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福辛普利用法同前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血压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UAER与尿蛋白均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UAER降低,降低幅度大于福辛普利组(P<0.01),尿蛋白降低与血清蛋白增长幅度联合用药组大于福辛普利组(P<0.01).两组Ccr与空腹血糖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和血压降低均有所改善(P<0.01),联合用药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福辛普利组(P<0.0l).结论 福辛普利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对肾脏保护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永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于腹腔内局部喷洒罗哌卡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实验Ⅰ组:0.5%罗哌卡因20ml胆囊床喷洒浸润;实验Ⅱ组:0.5%罗哌卡因10 ml胆囊床喷洒浸润及10 ml膈下喷洒;对照Ⅰ组:生理盐水20ml胆囊床注射;对照Ⅱ组:生理盐水10 ml胆囊床注射及10 ml膈下喷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4、8、24、48 h各时间点静息时腹内疼痛、肩部放射痛、切口疼痛以及咳嗽时上述部位的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Ⅰ、Ⅱ组术后1、4、8h腹腔内疼痛、切口疼痛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与对照Ⅰ、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1、4、8、24、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对照Ⅱ组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1、4、8、24、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实验Ⅱ组较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操作结束前0.5%罗哌卡因20ml胆囊床注射及膈下喷洒可有效减轻早期切口疼痛、咳嗽疼痛、肩部疼痛及内脏疼痛,且对晚期肩部疼痛也有较好作用.

    作者:王静;魏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25例舌下腺囊肿临床分析

    目的 初步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11年5月11年间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有完整资料的225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其类型比例、年龄分布,诊断方式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比例为单纯型占66.7%,口外型占21.8%,哑铃型占11.5%.青年人多发.诊断以穿刺为主,口外型穿刺加超声检查,准确率96.9%.治疗以口内切口行腺体及与其相粘连的囊肿摘除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口外型囊肿行口内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手术切除,术后术区加压包扎3~7d.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0.4%.结论 单纯型及哑铃型采取穿刺检查为常规诊断方式,口外型需穿刺加彩超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为诊断方式,行口内切口完整摘除舌下腺手术是根治舌下腺囊肿避免复发的关键.

    作者:刘蕾;王祥军;谢卫红;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后路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经后路自体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及优点.方法 34例腰椎滑脱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比较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随访4~48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早期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复位满意,后期32例椎间融合,2例植骨失败,内固定失效断裂.结论 经后路自体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取材简单,操作便捷,费用低廉,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陶忠亮;左才红;李军;张财义;汪胜;王绍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病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头晕症状及记忆力减退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若新;张灵梅;魏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应用2D及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观察60例高血压痛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的心脏功能,同时测定其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 FSI)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高血压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低于对照组(5.88±0.09) cm/s vs(7.83±2.45)cm/s(P<0.05),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m/Am)低于对照组(0.75±0.25)vs(0.98±0.50)(P<0.05);血浆 FSI 明显高于对照组(21.65±5.18) mU/L vs(10.20±4.15)mU/L (P< 0.01),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4.9±0.9)vs(2.2±0.7)(P<0.01).结论 TDI能准确反映高血压痛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TDI模式下测得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呈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慧平;李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21种基因分型感染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3174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核酸的提取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在3174例宫颈疾病中21中基因亚型均被检出,阳性率16.45% (513/3174),其中主要为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3.80% (438/3174),HPV感染率高的亚型是52型,感染率为3.78%(120例),其次是16型和58型感染率分别为3.71%(118例)和2.93%(93例).结论 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52、16、58、53、CP8304、33、31型较多见,可发生在各年龄纽,随年龄的增加高危型HPV检出率较高,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具有地域和人群的差异,加强HPV的监测预防高危型HPV感染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潘莉;任传忠;王域平;臧钦;许利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反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行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0~82岁,平均52.2岁,AO/OTA 31-A3-Ⅰ型13例,AO/OTA 31-A3-Ⅱ型10例,AO/OTA 31-A3-Ⅲ型15例,并对此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9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手术操作时间5min,平均出血量295 ml,全部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67~97分,平均80.6分.38例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出现.术后无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结论 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林;吴学建;肖鹏;朱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Macintosh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改良Macintosh喉镜在麻醉相关困难气道因素中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改良Macintosh喉镜组(G组)和McCoy喉镜组(M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和插管成功率;两组患者第1次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的患者,更换喉镜行二次暴露时Cormack-Lehane分级和插管成功率及术前气道评估因素与改良Macintosh喉镜提高喉显露的关系.结果 第1次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为Ⅰ、Ⅱ级者气管插管成功率G组>M组.Ⅲ级的患者G组9例,M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的患者二次暴露,改良Macintosh喉镜提高喉显露插管成功11例,McCoy喉镜插管成功4例,改良Macintosh喉镜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结论 在张口度、甲颏距离、下颌后缩、颈部活动度因素相同时两组提高喉显露程度相同.在患者存在Mallampati分级Ⅲ级、体质量指数(BMI) >26 kg/m2、高喉头、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因素时改良Macintosh喉镜较McCoy喉镜明显提高喉显露程度.

    作者:杨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腹膜透析不同临床预后患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60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资料,以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与健康体检者、尿毒症组作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血白蛋白(A)、前清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等相关指标.结果 各组hs-CRP水平平均为腹膜透析死亡组(12.4±5.1) mg/L,腹膜透析存活组(4.4±0.8)mg/L,尿毒症组(7.7±1.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8、0.023),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死亡纽与存活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直线相关性分析示hs-CRP变化与A、PA、Hb有负相关(r=-0,356、-0,15、-0.13).结论 hs-CRP 水平与患者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可相互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况可能影响其临床预后.

    作者:靳云凤;赵占正;赵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索茶碱治疗小儿哮喘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哮喘惠儿随机分为多索茶碱组及氨茶碱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惠儿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多索茶碱组患儿临床症状较氨荼碱组惠儿明显致善(P<0.05);多索茶碱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哮鸣音的有效率分别为95.0%、90.0%、85.0%,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小儿哮喘性疾病,可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

    作者:车革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