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护理

张明珠;徐金贵;何嘉承

关键词: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分析43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经过,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43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无一例死亡,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应用

    目的 明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影像学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方法 对2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肩峰下撞击邻近骨质增生硬化明显,钩型肩峰8例,冈上肌腱撕裂10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9例;Neer评分优5例,满意17例.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作者:李志磊;李黎;全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口服黄芩苷胶囊(每次0.5g,3次/d)和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次0.5 mg,1次/d,持续18个月);对照组91例,与治疗组同疗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复常率为91.2%,HBeAg转阴率为56.0%,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52.7%,HBV-DNA转阴率为98.0%;随访6个月的ALT复常率为82.4%,HBeAg转阴率52.7%,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48.4%,HBV-DNA转阴率为94.5%.而对照组随访6个月ALT复常率为69.2%,HBeAg转阴率为41.8%,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36.3%,HBV-DNA转阴率为79.1%.治疗组这些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持久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亓民;张国强;王灵菊;韩凤琪;臧珂;李国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通气模式转换在重叠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NIPPV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AHI、SPO2)变化,并同未使用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4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转换治疗组3d内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PaO2、PaCO2及AHI、SPO2改善明显好于非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郭瑞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比较

    目的 比较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112例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在社区接受全科治疗的52例患者为全科组,在医院接受专科治疗的60例患者为专科组,观察两组患者哮喘控制、肺功能及使用药物的效价.结果 全科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0±0.4)分,专科组为(0.8±0.7)分,专科组评分略高于全科组,肺功能指标略好于全科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组每周治疗成本为163.28元,专科组成本为187.52元,效价比分别为158.52元与220.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治疗在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方面具略有优势,但全科治疗费用低,在效价比上明显优于专科治疗,而且有利于患者就近医治,定期随访,提高依从性.

    作者:张铁琴;窦红;古力娜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抗CCP、AKA及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三个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CC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RF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法,AKA采用免疫荧光法.结果 RA组单项指标中敏感性为RF>抗CCP> AKA,特异性为抗CCP>AKA> RF,联合检测指标抗CCP+ AKA、抗CCP+ RF、AKA+ RF阳性时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9.2%、96.9%、94.7%,阳性预测值为98.3%、94.6%、92.3%,抗CCP+ AKA+ RF三项指标均阳性时,特异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抗CCP、AKA和RF联合检测比单项指标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阴阳性预测值,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率,尤其是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早期RA患者意义更大.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冷循环微波刀与手术切除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选择

    目的 探讨冷循环微波刀(PMCT)与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7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PMCT和手术切除,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例数、胆红素升高例数及胆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PMCT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直径3 ~5 cm的肿瘤,手术治疗组在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PMCT治疗组(P<0.05).结论 手术治疗与冷循环微波刀均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两者疗效相同;但对于直径3~5 cm的肿瘤考虑以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乔泽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作者: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黄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的病因,并与54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胃炎(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胃溃疡(6例),食管静脉破裂(4例),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2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复合溃疡(6例),肿瘤(7例).结论 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存在差异.前者常见病因是胃炎,后者常见的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作者:魏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康复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科学有序的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付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修补术6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癌切除术8例;一期胃癌根治术3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13.6个月和2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余强;王群;王道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一例

    患儿,第4胎第3产,胎龄28+5周,因胎盘早剥自然分娩出生,出生体质量1.237 kg,出生后1 min评分10分,5 min评分6分,10 min评分4分,出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出生后2 h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480 mg气管内注入并持续鼻导管吸氧;2 d行胸部CT示双肺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3 d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3 d后撤机,后持续氧疗并液体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缓解,但于出生后40 d仍不能停氧,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给予氨茶碱2.5 mg/(kg·d),分2次静脉注射,连用10 d,效果不明显.出生后46 d复查胸部CT示肺炎吸收,但双肺透亮度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停用抗生素,静脉应用地塞米松0,3 mg/(kg·d),3 d;0.2 mg/(kg·d),3 d;0.1 mg/(kg·d),3 d;0.1 mg/(kg·d),隔天1次,共1周,患儿症状好转,改为间断吸氧,同时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患儿吸氧时间逐渐减少,并于出生后71 d停氧.

    作者:宋焕清;宋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目的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43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后复查CAG及VH-IVUS,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 经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VH-IVUS分析显示: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1±7.1)% vs(22.6±7.5)%,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9)%vs (44.4±9.7)%,P<0.05].而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海波;赵晓燕;赵荫涛;张金盈;李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应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102例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及Rockwood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术后疼痛25例,内固定取出后仍有疼痛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6例;内固定取出后再次发生脱位2例;锁骨钩板断裂1例;肩峰应力骨折2例;锁骨远端应力骨折1例;肩袖损伤1例.结论 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较满意,但仍存在着各种并发症,该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作者:郑怀亮;杨林平;宁凡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进行双侧骶髂关节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并进行MPR获得双侧骶髂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然后选取矢状面图像分别在骶骨上缘1/4、1/2、3/4处沿骶骨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技术获得双侧骶髂关节成像.分别对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和CPR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S患者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或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受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进展期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骶髂韧带钙化.56例AS患者,双侧同时受累47例,单侧受累9例;轴位图像诊断,Ⅰ~Ⅱ级16例,Ⅲ~Ⅳ级25例;MPR图像诊断Ⅰ~Ⅱ级24例,Ⅲ~Ⅳ级26例;CPR图像诊断Ⅰ~Ⅱ级29例,Ⅲ~Ⅳ级26例,早期诊断率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和后处理MPR图像和CPR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PR图像能全面观察骶髂关节,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作者:亓立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Toll样受体4与免疫球蛋白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变化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分别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45例(非变应性鼻炎),观察组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LR4、IgE水平表达,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LR4、IgE水平在变应性鼻炎轻、中、重度中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TLR4(99±12) ng/ml、IgE(660±100) μg/L,对照组TLR4(20±9)ng/ml、IgE(20±15)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轻度:TLR4(60±9)ng/ml、IgE(380±15) μg/L;中度:TLR4(80±7)ng/ml、IgE(520±10) μg/L;重度:TLR4(90±10) ng/ml、IgE(620±25) μg/L,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LR4受体与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呈高表达,观察组随着病变程度增高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从而证实TLR4受体及IgE在变应性鼻炎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围血白细胞总数,用胶乳免疫增强法测定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及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及血清hs-CRP,同时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观察白细胞总数及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调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结果 CHD组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HDL、LDL、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水平逐渐增高.白细胞计数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LDL-C、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00).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0,P=0.000).以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自变量BMI、hs-CRP、吸烟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餐后2h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有关.

    作者:冯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有计划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多次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入院常规宣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WCS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WCST与治疗前相比,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减少,正确数及分类数均增加,两组相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作者:张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11年10月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单纯息肉切除31例,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2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49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8例.手术时间12~ 39 min,平均21 min;出血量10 ~ 70 ml,平均45 ml.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8.0 ~38.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息肉改变.随访12 ~ 2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CRP定位准确、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不影响卵巢功能、恢复快,明显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罗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ITP患儿骨密度和成骨细胞功能影响及维生素D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密度及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维生素D后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ITP患儿分为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3周.对照组30例,给予乳酸钙0.5/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维生素D 800 U口服,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和磷水平及骨密度(BMD).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儿的PICP、BGP、AKP、钙、B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磷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成骨细胞合成明显受抑制,骨密度减低,联合应用维生素D后成骨细胞合成无明显抑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彦格;李慧霞;刘炜;毛彦娜;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贝尼平地对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濮阳市中医院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依那普利片治疗3个月;贝尼地平治疗组180例,服用贝尼地平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ALB)和尿β2微量白蛋白(β2-MG),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和尿β2-MG.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尿ALB和尿β2-MG均较前下降,但贝尼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贝尼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桂玲;张荣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