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郑怀亮;杨林平;宁凡友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应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102例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及Rockwood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术后疼痛25例,内固定取出后仍有疼痛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6例;内固定取出后再次发生脱位2例;锁骨钩板断裂1例;肩峰应力骨折2例;锁骨远端应力骨折1例;肩袖损伤1例.结论 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较满意,但仍存在着各种并发症,该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一例

    患儿,第4胎第3产,胎龄28+5周,因胎盘早剥自然分娩出生,出生体质量1.237 kg,出生后1 min评分10分,5 min评分6分,10 min评分4分,出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出生后2 h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480 mg气管内注入并持续鼻导管吸氧;2 d行胸部CT示双肺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3 d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3 d后撤机,后持续氧疗并液体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缓解,但于出生后40 d仍不能停氧,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给予氨茶碱2.5 mg/(kg·d),分2次静脉注射,连用10 d,效果不明显.出生后46 d复查胸部CT示肺炎吸收,但双肺透亮度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停用抗生素,静脉应用地塞米松0,3 mg/(kg·d),3 d;0.2 mg/(kg·d),3 d;0.1 mg/(kg·d),3 d;0.1 mg/(kg·d),隔天1次,共1周,患儿症状好转,改为间断吸氧,同时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患儿吸氧时间逐渐减少,并于出生后71 d停氧.

    作者:宋焕清;宋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A组)和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组(B组),每组20例.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满意度和按压次数,进行VAS评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和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以及瘙瘁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结论 与单纯舒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明灿;张鑫;王勇;李晓宏;李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紫癜性肾炎患儿尿TGF-β1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检测5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尿TGF-β1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HSPN患儿尿TGF-β1、皮疹持续时间、血清白蛋白、血脂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TGF-β1与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SPN患儿尿TGF-β1显著升高,说明TGF-β1参与了患儿的免疫病理过程,患儿皮疹持续时间长,血脂升高、血浆蛋白降低.

    作者:钟燕玲;谢云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65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CEA、CA125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采用ELISA法检测VEGF.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A125、NSE及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五项联合测定的敏感度(80.2%)和准确度(85.2%)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郝崇华;刘建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8例诊断为结构性鼻炎的患者,将鼻中隔黏膜下矫正、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4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痊愈156例(75%),有效44例(16.35%),无效8例(8.65%),总有效率为91.3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鼻腔成形术是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功能性矫正,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的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毕瑞鹏;马慈;徐乐;蒋功海;李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科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的窗口,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其中不乏有心跳呼吸停止,外伤大出血[1]、大面积烧伤[2、过敏、心源性休克[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度中毒等患者,多需要深静脉置管快速静脉补液,血液净化,肠外营养、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等.常规的深静脉穿刺根据静脉解剖部位进行经验性操作,但由于部分患者深静脉解剖变异及医务人员工作经验不同,失败率高,降低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成功时间明显缩短,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建清;胡蓬勃;吕毅;杜绪强;周国军;姜海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通气模式转换在重叠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NIPPV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AHI、SPO2)变化,并同未使用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4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转换治疗组3d内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PaO2、PaCO2及AHI、SPO2改善明显好于非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郭瑞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胆总管结石再形成原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等因素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再发胆管结石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范围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较术前缩短,EST术大开口较小开口,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缩短,胆囊切除并行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再次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几率升高.结论 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高危因素.

    作者:石朝阳;郝卉杰;周川;薛福敏;冯百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黄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的病因,并与54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胃炎(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胃溃疡(6例),食管静脉破裂(4例),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2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复合溃疡(6例),肿瘤(7例).结论 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存在差异.前者常见病因是胃炎,后者常见的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作者:魏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认知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改变显著,对照组无显著改变.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分析43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经过,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43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无一例死亡,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作者:张明珠;徐金贵;何嘉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3例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扫描的报告相对照.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介入或食管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中一项诊治证实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起到的互补作用.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螺旋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瘤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口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作者:袁丽娜;杨瑞;李玉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组)15例,B组(顺灌组)15例.心肌保护方法:A组采用首次顺灌15 ml/kg+逆灌5 m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逆行灌注5~10 ml/kg停搏液,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3~5 min开始逆行灌注温血直至开放;B组采用首次顺灌20 n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顺灌5~10 ml/kg停搏液.临床观察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测围术期即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术后4h和术后24 h动脉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A组自动复跳率为93%,高于B组的67%.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在术后均逐步升高,与CPB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上升幅度小于B组,术后4h和术后24h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晖;林彬;徐成阳;王峰;王佳祥;冯德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支持及患侧上肢有效的功能恢复(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6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4~6个月的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后10 d及1、3、6个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10d、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是有效的.

    作者:朱东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酸早期清除率评估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创伤患者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观察并收集因重症创伤入院的90例重症创伤患者的RTS评分、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将所有患者按不同标准分成生存组、死亡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分组年龄、性别、RTS评分和初始乳酸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x2=4.67,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x2=4.56,P<0.01).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症创伤患者的良性预后及转归.

    作者:袁有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应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102例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及Rockwood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术后疼痛25例,内固定取出后仍有疼痛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6例;内固定取出后再次发生脱位2例;锁骨钩板断裂1例;肩峰应力骨折2例;锁骨远端应力骨折1例;肩袖损伤1例.结论 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较满意,但仍存在着各种并发症,该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作者:郑怀亮;杨林平;宁凡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Toll样受体4与免疫球蛋白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变化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分别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45例(非变应性鼻炎),观察组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LR4、IgE水平表达,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LR4、IgE水平在变应性鼻炎轻、中、重度中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TLR4(99±12) ng/ml、IgE(660±100) μg/L,对照组TLR4(20±9)ng/ml、IgE(20±15)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轻度:TLR4(60±9)ng/ml、IgE(380±15) μg/L;中度:TLR4(80±7)ng/ml、IgE(520±10) μg/L;重度:TLR4(90±10) ng/ml、IgE(620±25) μg/L,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LR4受体与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呈高表达,观察组随着病变程度增高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从而证实TLR4受体及IgE在变应性鼻炎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有计划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多次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入院常规宣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WCS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WCST与治疗前相比,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减少,正确数及分类数均增加,两组相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作者:张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磷酸化膜突蛋白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目的 研究磷酸化膜突蛋白(p-Moesin)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1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每组5只:假肾脏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大鼠肾脏动静脉夹闭45 min,再灌注24h.留取肾组织做免疫组化,观察磷酸化膜突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Moesin定位于大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胞核,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Moesin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大鼠肾脏p-Moesin在肾脏的表达减少.结论 p-Moesin在大鼠肾脏定位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作者:徐青云;魏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