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68例临床分析

李翠英

关键词:异位妊娠, 期待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进行双侧骶髂关节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并进行MPR获得双侧骶髂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然后选取矢状面图像分别在骶骨上缘1/4、1/2、3/4处沿骶骨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技术获得双侧骶髂关节成像.分别对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和CPR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S患者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或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受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进展期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骶髂韧带钙化.56例AS患者,双侧同时受累47例,单侧受累9例;轴位图像诊断,Ⅰ~Ⅱ级16例,Ⅲ~Ⅳ级25例;MPR图像诊断Ⅰ~Ⅱ级24例,Ⅲ~Ⅳ级26例;CPR图像诊断Ⅰ~Ⅱ级29例,Ⅲ~Ⅳ级26例,早期诊断率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和后处理MPR图像和CPR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PR图像能全面观察骶髂关节,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作者:亓立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两组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10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7例(年龄≤40岁)和老年纽62例(年龄≥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5 ~40岁,平均(32±13)岁;老年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65 ~ 80岁,平均(68±11)岁,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清尿酸、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受累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宜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作者:张茜;刘章锁;吴歌;刘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ITP患儿骨密度和成骨细胞功能影响及维生素D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密度及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维生素D后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ITP患儿分为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3周.对照组30例,给予乳酸钙0.5/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维生素D 800 U口服,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和磷水平及骨密度(BMD).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儿的PICP、BGP、AKP、钙、B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磷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成骨细胞合成明显受抑制,骨密度减低,联合应用维生素D后成骨细胞合成无明显抑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彦格;李慧霞;刘炜;毛彦娜;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比较

    目的 比较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112例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在社区接受全科治疗的52例患者为全科组,在医院接受专科治疗的60例患者为专科组,观察两组患者哮喘控制、肺功能及使用药物的效价.结果 全科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0±0.4)分,专科组为(0.8±0.7)分,专科组评分略高于全科组,肺功能指标略好于全科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组每周治疗成本为163.28元,专科组成本为187.52元,效价比分别为158.52元与220.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治疗在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方面具略有优势,但全科治疗费用低,在效价比上明显优于专科治疗,而且有利于患者就近医治,定期随访,提高依从性.

    作者:张铁琴;窦红;古力娜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作者:徐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应用

    目的 明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影像学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方法 对2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肩峰下撞击邻近骨质增生硬化明显,钩型肩峰8例,冈上肌腱撕裂10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9例;Neer评分优5例,满意17例.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作者:李志磊;李黎;全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于医院监测的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方法 按照全国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利用本省75所监测医院上报的2007年至2010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波动性,低是2007年的4.45/万,高是2010年的5.56/万,平均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97/万.2007年居出生缺陷的第6位,近3年来一直处于第5位;4年报告先天性心脏病375例,男149例,女225例,性别不明1例;城镇217例,乡村158例;B超诊断303例,占80.8%;单发285例,合并其他畸形90例.结论 提高先天性心脏病B超产前诊断水平,关注重点人群,切实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发生率.

    作者:孙利环;胡孟彩;屈慧敏;陈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A组)和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组(B组),每组20例.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满意度和按压次数,进行VAS评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和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以及瘙瘁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结论 与单纯舒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明灿;张鑫;王勇;李晓宏;李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全身麻醉术后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术前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全身麻醉苏醒期使用鼻咽通气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使用鼻咽通气管在苏醒期的烦躁、血压、耐管情况.结果 干预组经术前护理干预后烦躁率、耐管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发生率,使患者耐管情况良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和麻醉护理质量.

    作者:刘锦瑶;陈达莉;官莉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通气模式转换在重叠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NIPPV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AHI、SPO2)变化,并同未使用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4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转换治疗组3d内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PaO2、PaCO2及AHI、SPO2改善明显好于非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郭瑞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延长疗程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延长疗程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I组)31例,延长治疗组(Ⅱ组)32例.常规治疗组用药48周,延长治疗组用药至7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延长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62.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在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及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上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37.5%,3.2%)虽高于常规治疗组(29.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延长疗程至7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48周疗程.

    作者:李素萍;张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围血白细胞总数,用胶乳免疫增强法测定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及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及血清hs-CRP,同时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观察白细胞总数及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调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结果 CHD组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HDL、LDL、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水平逐渐增高.白细胞计数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LDL-C、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00).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0,P=0.000).以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自变量BMI、hs-CRP、吸烟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餐后2h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有关.

    作者:冯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支持及患侧上肢有效的功能恢复(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6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4~6个月的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后10 d及1、3、6个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10d、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是有效的.

    作者:朱东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组)15例,B组(顺灌组)15例.心肌保护方法:A组采用首次顺灌15 ml/kg+逆灌5 m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逆行灌注5~10 ml/kg停搏液,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3~5 min开始逆行灌注温血直至开放;B组采用首次顺灌20 n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顺灌5~10 ml/kg停搏液.临床观察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测围术期即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术后4h和术后24 h动脉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A组自动复跳率为93%,高于B组的67%.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在术后均逐步升高,与CPB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上升幅度小于B组,术后4h和术后24h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晖;林彬;徐成阳;王峰;王佳祥;冯德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短期的观察和评价.方法 对27例患者116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边缘、形态及有无继发龋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98.2%的修复体形态完整,96.5%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9.1%的边缘密合、无继发龋,97.4%的无边缘着色;96.5%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 前牙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3例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扫描的报告相对照.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介入或食管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中一项诊治证实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起到的互补作用.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螺旋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瘤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口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作者:袁丽娜;杨瑞;李玉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上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禁忌证、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48 h)患者56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后,继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并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心率变化,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临床相关情况.结果 56例急性心房颤动患者中40例48 h内复律成功,总转复成功率为71.43%;用药后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1);发生轻微不良反应12例,占21.42%,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快速心房颤动有效,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目的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43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后复查CAG及VH-IVUS,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 经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VH-IVUS分析显示: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1±7.1)% vs(22.6±7.5)%,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9)%vs (44.4±9.7)%,P<0.05].而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海波;赵晓燕;赵荫涛;张金盈;李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预防、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解放军113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57例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导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通过对57例患者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加强基础护理,放射性肺炎均控制在1~2级.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放疗的照射剂量,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放射性肺炎的损伤,确保治疗及护理的顺利完成.

    作者:黄美红;裘璟;葛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