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斌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预防、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解放军113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57例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导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通过对57例患者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加强基础护理,放射性肺炎均控制在1~2级.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放疗的照射剂量,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放射性肺炎的损伤,确保治疗及护理的顺利完成.
作者:黄美红;裘璟;葛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8例诊断为结构性鼻炎的患者,将鼻中隔黏膜下矫正、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4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痊愈156例(75%),有效44例(16.35%),无效8例(8.65%),总有效率为91.3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鼻腔成形术是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功能性矫正,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的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毕瑞鹏;马慈;徐乐;蒋功海;李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3例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扫描的报告相对照.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介入或食管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中一项诊治证实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起到的互补作用.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螺旋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瘤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口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作者:袁丽娜;杨瑞;李玉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分析43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经过,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43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无一例死亡,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作者:张明珠;徐金贵;何嘉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作者:徐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明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影像学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方法 对2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肩峰下撞击邻近骨质增生硬化明显,钩型肩峰8例,冈上肌腱撕裂10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9例;Neer评分优5例,满意17例.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作者:李志磊;李黎;全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两组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10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7例(年龄≤40岁)和老年纽62例(年龄≥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5 ~40岁,平均(32±13)岁;老年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65 ~ 80岁,平均(68±11)岁,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清尿酸、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受累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宜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作者:张茜;刘章锁;吴歌;刘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延长疗程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I组)31例,延长治疗组(Ⅱ组)32例.常规治疗组用药48周,延长治疗组用药至7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延长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62.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在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及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上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37.5%,3.2%)虽高于常规治疗组(29.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延长疗程至7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48周疗程.
作者:李素萍;张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2例行主动脉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SCTA原始数据在ADW4.4工作站进行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的主动脉血管重建处理,并将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诊断.结果 全部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血管,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等,其中主动脉壁增厚钙化51例及附壁血栓39例也清晰显示.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其支架位置、形态、膨胀程度及真假腔情况也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郭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围血白细胞总数,用胶乳免疫增强法测定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及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及血清hs-CRP,同时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观察白细胞总数及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调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结果 CHD组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HDL、LDL、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水平逐渐增高.白细胞计数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LDL-C、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00).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0,P=0.000).以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自变量BMI、hs-CRP、吸烟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餐后2h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有关.
作者:冯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43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后复查CAG及VH-IVUS,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 经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VH-IVUS分析显示: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1±7.1)% vs(22.6±7.5)%,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9)%vs (44.4±9.7)%,P<0.05].而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海波;赵晓燕;赵荫涛;张金盈;李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短期的观察和评价.方法 对27例患者116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边缘、形态及有无继发龋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98.2%的修复体形态完整,96.5%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9.1%的边缘密合、无继发龋,97.4%的无边缘着色;96.5%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 前牙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GF)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0例妊高征患者(重度25例,中度31例,轻度24例)和3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中MMP-9及VEGF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妊高征组MMP-9及VEG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血清MMP-9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 MMP-9及VEGF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闫立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患儿,第4胎第3产,胎龄28+5周,因胎盘早剥自然分娩出生,出生体质量1.237 kg,出生后1 min评分10分,5 min评分6分,10 min评分4分,出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出生后2 h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480 mg气管内注入并持续鼻导管吸氧;2 d行胸部CT示双肺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3 d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3 d后撤机,后持续氧疗并液体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缓解,但于出生后40 d仍不能停氧,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给予氨茶碱2.5 mg/(kg·d),分2次静脉注射,连用10 d,效果不明显.出生后46 d复查胸部CT示肺炎吸收,但双肺透亮度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停用抗生素,静脉应用地塞米松0,3 mg/(kg·d),3 d;0.2 mg/(kg·d),3 d;0.1 mg/(kg·d),3 d;0.1 mg/(kg·d),隔天1次,共1周,患儿症状好转,改为间断吸氧,同时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患儿吸氧时间逐渐减少,并于出生后71 d停氧.
作者:宋焕清;宋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患者,观察组包括明确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对照组包括与观察组一般情况和高血压病史相似的50例明确诊断单一高血压患者,两组均无其他心脏病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UCG特点、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G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左心房、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表现和UCG上有各自特点,在UCG表现上存在部分重叠.
作者:徐杰;张金盈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监护室2001年3月至2011年12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应用IABP的患者39例,通过对比IABP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约4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都有所提高,尿量增加、心率下降.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3例,下肢缺血栓塞并肾缺血、肾功能衰竭1例,终死亡6例,余32例治愈出院 结论 IABP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增加心输出量有显著作用,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洪景云;郑黎明;智红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护理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9例应用介入栓塞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9例产后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均有效止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严密观察病情、系统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殷爱娣;刘青;韩月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80例患者,记录其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结果 本研究13例发生意外拔管,占6.0%.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贾蕊霞;王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支持及患侧上肢有效的功能恢复(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6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4~6个月的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后10 d及1、3、6个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10d、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是有效的.
作者:朱东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临床上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禁忌证、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48 h)患者56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后,继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并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心率变化,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临床相关情况.结果 56例急性心房颤动患者中40例48 h内复律成功,总转复成功率为71.43%;用药后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1);发生轻微不良反应12例,占21.42%,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快速心房颤动有效,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