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焕清;宋红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濮阳市中医院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依那普利片治疗3个月;贝尼地平治疗组180例,服用贝尼地平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ALB)和尿β2微量白蛋白(β2-MG),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和尿β2-MG.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尿ALB和尿β2-MG均较前下降,但贝尼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贝尼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桂玲;张荣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护理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9例应用介入栓塞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9例产后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均有效止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严密观察病情、系统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殷爱娣;刘青;韩月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溃疡穿孔佳的诊治途径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安泽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5例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8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首次就诊主要的症状:腹痛、上腹部压痛、反跳痛58例(68.2%),恶心、呕吐伴贫血、便血15例(17.6%),休克9例(10.6%),发热3例(3.5%).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68例(80%).术后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3例(27%),胃溃疡穿孔57例(67%),胃癌穿孔5例(5.9%).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或溃疡切除术58例(68.2%),胃大部切除术23例(27.1%),胃癌根治术4例(4.7%).术后溃疡复发率:单纯修补术15例(26.8%)中死亡2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14.8%)中死亡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8,P <0.05).结论 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主要的症状为上腹部压痛、反跳痛;休克症状多发生在发病24 h后.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穿孔单纯修补或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抑酸药可降低复发率,胃大部切除术为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渊;孙占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改变显著,对照组无显著改变.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痛)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对临床的应用指导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术前筛查、术中监测、引导、术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30例先心病患者中室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6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封堵成功27例,失败3例(2例合并其他先心痛,1例肺动脉高压)而转外科手术.所以先心病做介入治疗纯粹依赖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不够的,需结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借助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准确率更高.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帮助临床医生对先心痛制定治疗方案、指导内科介入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先心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谌奎芳;郑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短期的观察和评价.方法 对27例患者116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边缘、形态及有无继发龋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98.2%的修复体形态完整,96.5%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9.1%的边缘密合、无继发龋,97.4%的无边缘着色;96.5%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 前牙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2例行主动脉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SCTA原始数据在ADW4.4工作站进行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的主动脉血管重建处理,并将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诊断.结果 全部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血管,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等,其中主动脉壁增厚钙化51例及附壁血栓39例也清晰显示.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其支架位置、形态、膨胀程度及真假腔情况也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郭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作者:徐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支持及患侧上肢有效的功能恢复(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6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4~6个月的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后10 d及1、3、6个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10d、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是有效的.
作者:朱东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11年10月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单纯息肉切除31例,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2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49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8例.手术时间12~ 39 min,平均21 min;出血量10 ~ 70 ml,平均45 ml.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8.0 ~38.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息肉改变.随访12 ~ 2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CRP定位准确、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不影响卵巢功能、恢复快,明显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罗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8例诊断为结构性鼻炎的患者,将鼻中隔黏膜下矫正、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4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痊愈156例(75%),有效44例(16.35%),无效8例(8.65%),总有效率为91.3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鼻腔成形术是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功能性矫正,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的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毕瑞鹏;马慈;徐乐;蒋功海;李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传染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08例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预期效果,无一例死亡,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时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5例AL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TGF-β含量.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L患儿NK细胞活性(6±4)明显低于正常儿童(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L患儿血清TGF-β含量(3.9±1.3)μg/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8.1±2.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改变,提示AL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血清TGF-β含量与AL患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AL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薛慧琴;郭慧敏;李明;朱镭;张晋丽;祁春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112例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在社区接受全科治疗的52例患者为全科组,在医院接受专科治疗的60例患者为专科组,观察两组患者哮喘控制、肺功能及使用药物的效价.结果 全科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0±0.4)分,专科组为(0.8±0.7)分,专科组评分略高于全科组,肺功能指标略好于全科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组每周治疗成本为163.28元,专科组成本为187.52元,效价比分别为158.52元与220.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治疗在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方面具略有优势,但全科治疗费用低,在效价比上明显优于专科治疗,而且有利于患者就近医治,定期随访,提高依从性.
作者:张铁琴;窦红;古力娜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作者: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室颤患者的特点及抢救成功因素.方法 对36例室颤患者的疾病种类、年龄、性别、症状、室颤发生时间、除颤次数、心肺复苏成功时间、再发室颤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C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颤发生率高且抢救成功率高.在发病4h内,尤其频繁发作胸痛、焦虑、烦躁者发生室颤几率高,电击除颤及心肺复苏时间超过20 min仍有较高的抢救成功几率.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室颤抢救成功率高,尽快识别并进行电击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CCU病房医师对于心源性猝死尤其室颤患者的抢救应该有坚持不懈的信念.
作者:任艳琴;郭任维;吕晓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分析43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经过,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43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无一例死亡,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作者:张明珠;徐金贵;何嘉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等因素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再发胆管结石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范围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较术前缩短,EST术大开口较小开口,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缩短,胆囊切除并行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再次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几率升高.结论 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高危因素.
作者:石朝阳;郝卉杰;周川;薛福敏;冯百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组)15例,B组(顺灌组)15例.心肌保护方法:A组采用首次顺灌15 ml/kg+逆灌5 m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逆行灌注5~10 ml/kg停搏液,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3~5 min开始逆行灌注温血直至开放;B组采用首次顺灌20 n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顺灌5~10 ml/kg停搏液.临床观察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测围术期即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术后4h和术后24 h动脉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A组自动复跳率为93%,高于B组的67%.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在术后均逐步升高,与CPB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上升幅度小于B组,术后4h和术后24h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晖;林彬;徐成阳;王峰;王佳祥;冯德广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