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化疗, 依托泊苷, 伊立替康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作者: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空腹C肽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与空腹C肽的关系.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记录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亚临床AS组患者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高、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空腹C肽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方程的是年龄、吸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血清胆固醇.结论 空腹C肽水平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岩;文世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2例行主动脉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SCTA原始数据在ADW4.4工作站进行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的主动脉血管重建处理,并将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诊断.结果 全部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血管,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等,其中主动脉壁增厚钙化51例及附壁血栓39例也清晰显示.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其支架位置、形态、膨胀程度及真假腔情况也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郭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监护室2001年3月至2011年12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应用IABP的患者39例,通过对比IABP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约4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都有所提高,尿量增加、心率下降.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3例,下肢缺血栓塞并肾缺血、肾功能衰竭1例,终死亡6例,余32例治愈出院 结论 IABP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增加心输出量有显著作用,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洪景云;郑黎明;智红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Toll样受体4与免疫球蛋白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变化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分别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45例(非变应性鼻炎),观察组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LR4、IgE水平表达,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LR4、IgE水平在变应性鼻炎轻、中、重度中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TLR4(99±12) ng/ml、IgE(660±100) μg/L,对照组TLR4(20±9)ng/ml、IgE(20±15)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轻度:TLR4(60±9)ng/ml、IgE(380±15) μg/L;中度:TLR4(80±7)ng/ml、IgE(520±10) μg/L;重度:TLR4(90±10) ng/ml、IgE(620±25) μg/L,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LR4受体与IgE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呈高表达,观察组随着病变程度增高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从而证实TLR4受体及IgE在变应性鼻炎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3例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扫描的报告相对照.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介入或食管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中一项诊治证实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起到的互补作用.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螺旋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瘤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口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作者:袁丽娜;杨瑞;李玉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12月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000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7.7%,单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17.51%,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的处方占81.96%.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独特功效得到临床认可,但在针对幼龄儿童使用及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合理性.

    作者:郑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贝尼平地对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濮阳市中医院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依那普利片治疗3个月;贝尼地平治疗组180例,服用贝尼地平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ALB)和尿β2微量白蛋白(β2-MG),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和尿β2-MG.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尿ALB和尿β2-MG均较前下降,但贝尼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贝尼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桂玲;张荣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紫癜性肾炎患儿尿TGF-β1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检测5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尿TGF-β1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HSPN患儿尿TGF-β1、皮疹持续时间、血清白蛋白、血脂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TGF-β1与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SPN患儿尿TGF-β1显著升高,说明TGF-β1参与了患儿的免疫病理过程,患儿皮疹持续时间长,血脂升高、血浆蛋白降低.

    作者:钟燕玲;谢云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消化道溃疡穿孔8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消化道溃疡穿孔佳的诊治途径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安泽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5例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8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首次就诊主要的症状:腹痛、上腹部压痛、反跳痛58例(68.2%),恶心、呕吐伴贫血、便血15例(17.6%),休克9例(10.6%),发热3例(3.5%).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68例(80%).术后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3例(27%),胃溃疡穿孔57例(67%),胃癌穿孔5例(5.9%).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或溃疡切除术58例(68.2%),胃大部切除术23例(27.1%),胃癌根治术4例(4.7%).术后溃疡复发率:单纯修补术15例(26.8%)中死亡2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14.8%)中死亡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8,P <0.05).结论 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主要的症状为上腹部压痛、反跳痛;休克症状多发生在发病24 h后.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穿孔单纯修补或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抑酸药可降低复发率,胃大部切除术为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渊;孙占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胆总管结石再形成原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等因素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再发胆管结石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范围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关系.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较术前缩短,EST术大开口较小开口,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时间间隔缩短,胆囊切除并行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再次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几率升高.结论 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再形成的高危因素.

    作者:石朝阳;郝卉杰;周川;薛福敏;冯百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科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的窗口,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其中不乏有心跳呼吸停止,外伤大出血[1]、大面积烧伤[2、过敏、心源性休克[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度中毒等患者,多需要深静脉置管快速静脉补液,血液净化,肠外营养、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等.常规的深静脉穿刺根据静脉解剖部位进行经验性操作,但由于部分患者深静脉解剖变异及医务人员工作经验不同,失败率高,降低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成功时间明显缩短,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建清;胡蓬勃;吕毅;杜绪强;周国军;姜海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修补术6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癌切除术8例;一期胃癌根治术3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13.6个月和2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余强;王群;王道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患者,观察组包括明确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对照组包括与观察组一般情况和高血压病史相似的50例明确诊断单一高血压患者,两组均无其他心脏病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UCG特点、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G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左心房、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表现和UCG上有各自特点,在UCG表现上存在部分重叠.

    作者:徐杰;张金盈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酸早期清除率评估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创伤患者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观察并收集因重症创伤入院的90例重症创伤患者的RTS评分、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将所有患者按不同标准分成生存组、死亡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分组年龄、性别、RTS评分和初始乳酸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x2=4.67,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x2=4.56,P<0.01).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症创伤患者的良性预后及转归.

    作者:袁有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应用

    目的 明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影像学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方法 对2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肩峰下撞击邻近骨质增生硬化明显,钩型肩峰8例,冈上肌腱撕裂10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9例;Neer评分优5例,满意17例.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作者:李志磊;李黎;全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作者:徐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预防、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解放军113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57例老年中晚期肺癌放疗导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通过对57例患者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加强基础护理,放射性肺炎均控制在1~2级.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放疗的照射剂量,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放射性肺炎的损伤,确保治疗及护理的顺利完成.

    作者:黄美红;裘璟;葛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附1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07年9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重复肾畸形肾积水患者中,10例行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1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术后随访5 ~ 15个月,无明显发热、腰酸及漏尿症状.结论 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为治疗成人重复肾肾积水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冯超杰;何朝宏;任君凯;赵鹏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