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108例护理

时磊

关键词:手足口病, 隔离措施, 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传染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08例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预期效果,无一例死亡,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作者: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康复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科学有序的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付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全身麻醉术后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术前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全身麻醉苏醒期使用鼻咽通气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使用鼻咽通气管在苏醒期的烦躁、血压、耐管情况.结果 干预组经术前护理干预后烦躁率、耐管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应用鼻咽通气管躁动的发生率,使患者耐管情况良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和麻醉护理质量.

    作者:刘锦瑶;陈达莉;官莉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附1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07年9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重复肾畸形肾积水患者中,10例行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1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术后随访5 ~ 15个月,无明显发热、腰酸及漏尿症状.结论 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为治疗成人重复肾肾积水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冯超杰;何朝宏;任君凯;赵鹏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CCU病房突发室颤患者急救中的启示

    目的 探讨室颤患者的特点及抢救成功因素.方法 对36例室颤患者的疾病种类、年龄、性别、症状、室颤发生时间、除颤次数、心肺复苏成功时间、再发室颤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C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颤发生率高且抢救成功率高.在发病4h内,尤其频繁发作胸痛、焦虑、烦躁者发生室颤几率高,电击除颤及心肺复苏时间超过20 min仍有较高的抢救成功几率.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室颤抢救成功率高,尽快识别并进行电击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CCU病房医师对于心源性猝死尤其室颤患者的抢救应该有坚持不懈的信念.

    作者:任艳琴;郭任维;吕晓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认知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改变显著,对照组无显著改变.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12月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000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7.7%,单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17.51%,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的处方占81.96%.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独特功效得到临床认可,但在针对幼龄儿童使用及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合理性.

    作者:郑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80例患者,记录其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结果 本研究13例发生意外拔管,占6.0%.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贾蕊霞;王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患者,观察组包括明确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对照组包括与观察组一般情况和高血压病史相似的50例明确诊断单一高血压患者,两组均无其他心脏病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UCG特点、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G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左心房、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表现和UCG上有各自特点,在UCG表现上存在部分重叠.

    作者:徐杰;张金盈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监护室2001年3月至2011年12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应用IABP的患者39例,通过对比IABP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约4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都有所提高,尿量增加、心率下降.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3例,下肢缺血栓塞并肾缺血、肾功能衰竭1例,终死亡6例,余32例治愈出院 结论 IABP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增加心输出量有显著作用,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洪景云;郑黎明;智红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抗CCP、AKA及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三个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CC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RF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法,AKA采用免疫荧光法.结果 RA组单项指标中敏感性为RF>抗CCP> AKA,特异性为抗CCP>AKA> RF,联合检测指标抗CCP+ AKA、抗CCP+ RF、AKA+ RF阳性时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9.2%、96.9%、94.7%,阳性预测值为98.3%、94.6%、92.3%,抗CCP+ AKA+ RF三项指标均阳性时,特异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抗CCP、AKA和RF联合检测比单项指标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阴阳性预测值,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率,尤其是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早期RA患者意义更大.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术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只了解常规指导,两组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完全一致.比较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心理状态及术后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心理状态、第4周末康复训练计划完成量及术后第1、3个月时实验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术前进行护理综合干预,可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肢体康复.

    作者:肖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上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禁忌证、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48 h)患者56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后,继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并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心率变化,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临床相关情况.结果 56例急性心房颤动患者中40例48 h内复律成功,总转复成功率为71.43%;用药后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1);发生轻微不良反应12例,占21.42%,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快速心房颤动有效,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替吉奥单药治疗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后替吉奥单药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和毒性.方法 确定为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1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具体用法:40 mg/m2,每天2次,口服,连续14 d,休息7d,21 d为1个周期.观察替吉奥治疗的疗效、生存期和毒性.结果 替吉奥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20% (3/15),疾病控制率为60% (9/15).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与性别、年龄、PS评分、先前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均无相关性.替吉奥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05 d(95% CI:9.174 ~400.826 d);中位生存时间是270 d(95% CI:262.623 ~277.377 d).替吉奥治疗后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疾病进展患者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 d和50d(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分别是311 d和110 d (P=0.002).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性别、年龄、PS评分、客观缓解率均无关.替吉奥单药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发生率为13.33%(2/15).结论 替吉奥单药治疗吉非替尼耐药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肿瘤缓解,延长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可以耐受.

    作者:王慧娟;张国伟;朱辉;王启鸣;李鹏;闫相涛;戚冠斌;马智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作者:徐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目的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43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后复查CAG及VH-IVUS,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 经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VH-IVUS分析显示: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1±7.1)% vs(22.6±7.5)%,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9)%vs (44.4±9.7)%,P<0.05].而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海波;赵晓燕;赵荫涛;张金盈;李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以临床期待疗法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自愈,自愈率为82.4%,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8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2~6周.结论 对于血HCG< 2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创伤、操作简单,并且减少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提高远期生育率,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ITP患儿骨密度和成骨细胞功能影响及维生素D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密度及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维生素D后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ITP患儿分为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3周.对照组30例,给予乳酸钙0.5/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维生素D 800 U口服,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和磷水平及骨密度(BMD).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儿的PICP、BGP、AKP、钙、B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磷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成骨细胞合成明显受抑制,骨密度减低,联合应用维生素D后成骨细胞合成无明显抑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彦格;李慧霞;刘炜;毛彦娜;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65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CEA、CA125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采用ELISA法检测VEGF.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A125、NSE及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五项联合测定的敏感度(80.2%)和准确度(85.2%)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郝崇华;刘建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磷酸化膜突蛋白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目的 研究磷酸化膜突蛋白(p-Moesin)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1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每组5只:假肾脏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大鼠肾脏动静脉夹闭45 min,再灌注24h.留取肾组织做免疫组化,观察磷酸化膜突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Moesin定位于大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胞核,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Moesin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大鼠肾脏p-Moesin在肾脏的表达减少.结论 p-Moesin在大鼠肾脏定位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作者:徐青云;魏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