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张静;杨文钰;陈兴福;刘卫国;陈圣伦;杜刚

关键词:生态气候区, 泽泻, 产量, 品质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方法:以川产泽泻4个地方种为材料,在四川7个生态气候区育苗移栽,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直径、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并进一步研究其直径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要药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眉山的产量高,达1 200.72 kg·hm~(-2),其次为都江堰的,达1 167.51 kg·hm~(-2),宜宾的产量低,为417.54 kg·hm~(-2);都江堰的泽泻块茎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气候区,分别达4.222,2.727 g·kg~(-1).泽泻块茎的直径大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3.乙酰泽泻醇B含量与24-乙酰泽泻醇A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来看,都江堰的质量佳,眉山的次之,邛崃的差.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用均匀设计优选香附SFE-CO_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

    目的:优选香附经SFE-CO_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方法:将香附SFE-CO_2萃取后的药渣,用均匀设计u_L(9~1×3~3)表,在煎提温度、煎提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相对分子质量≤1 000提取物、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其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05 3,6.508 2,8.945 6,提取总时间为3.912 7 h.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2.0,1.0,1.0 h.

    作者:孙秀梅;时海燕;张兆旺;王英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基于ITS序列的中国药用石斛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

    目的:通过测定17种药用石斛的rDNA ITS全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在分子水平对待检种进行鉴别,为石斛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石斛叶片DNA,PCR扩增rDNA ITS区全序列,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运用Bioedit,MEGA 4.0等软件分析石斛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的特征.结果:建立了17种药用石斛rDNA ITS区碱基全序列数据库,其中,ITSl的长度为228~234 bp,GC量为45.7%~53.0%,变异位点167个,占总位点67.34%,信息位点106个,占总位点42.74%;ITS2长度为241~247 bp,GC量为44.8%~55.7%,变异位点165个,占总位点66.27%,信息位点115个,占总位点46.18%.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295,石斛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种内各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结论:利用17种石斛的全序列数据库及遗传分析软件,通过对待检种rDNA ITS区进行序列测定,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石斛不同种质进行鉴别,为石斛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静;何涛;淳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地区雷公藤活性氧代谢研究

    目的:为我国雷公藤品种抗性鉴定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地区雷公藤为研究对象;按Bradford方法、Giannoplitis的NBT光化还原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等测定,探讨几项与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西南地区种源之间在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MDA含量3个指标上差别明显大于东南地区;个别地区种源的雷公藤几项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极端性;一些地区的指标检出值都呈现均衡水平.结论:18个地区雷公藤种源的活性氧代谢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林光美;柯玉琴;郭莺;侯长红;孙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L-ENK和β-END、血浆SP、血清IgG、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2,IL-10)的含量,电镜下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可以减轻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升高下丘脑L-ENK和β-END的含量,降低血浆SP、血清Igc、血清IL-1β、血清IL-6的含量,升高血清IL-2的含量,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常亢进.结论: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或白芍多糖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中枢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抑制P物质合成和释放入血浆,调节血清细胞因子的紊乱,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轻滑膜细胞异常亢进的分泌功能.

    作者:李晋奇;彭成;姬洁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淫羊藿不同黄酮苷的吸收代谢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淫羊藿苷:6.365,5.349,1.004,0.601;朝藿定A分别为4.120,3.397,0.401,0.257;朝藿定B分别为:3.645,3.135,0.990,0.434;朝藿定C分别为:3.114,2.882,0.688,0.470;宝藿苷Ⅰ分别为2.324,2.398,1.529,1.045.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会被水解产生2个代谢产物,朝藿定A,B,C各自会被水解产生1个代谢产物,宝藿苷Ⅰ无代谢产物.结论:5个黄酮成分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各化合物的回肠和结肠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淫羊藿苷,朝藿定A,B,C的肠道代谢产物与其结构与肠黏膜上的酶相关,并且在十二指肠、空肠代谢较多;在回肠、结肠代谢较少.

    作者:陈彦;谭晓斌;范晨怡;Hu Ming;HU Ming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SPE-HPLC测定复方吴茱萸巴布膏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SPE-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Kromasil C_(18)(4.6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51:48:1: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以氯氟舒松为内标溶液,崮相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浆浓度.结果:透皮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吴茱萸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a 224 h~(-1),Ke0.114 h~(-1),C_(max).0.211 mg·L~(-1),L~(-1),T_(peak)6.132h,吴茱萸次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_a0.220 h~(-1),Ke0.118 h~(-1),C_(ma)×0.272 mg·L~(-1),T_(peak)6.102 h.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透皮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康琛;王彦礼;周钟鸣;仝会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方法:以川产泽泻4个地方种为材料,在四川7个生态气候区育苗移栽,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直径、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并进一步研究其直径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要药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眉山的产量高,达1 200.72 kg·hm~(-2),其次为都江堰的,达1 167.51 kg·hm~(-2),宜宾的产量低,为417.54 kg·hm~(-2);都江堰的泽泻块茎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气候区,分别达4.222,2.727 g·kg~(-1).泽泻块茎的直径大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3.乙酰泽泻醇B含量与24-乙酰泽泻醇A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来看,都江堰的质量佳,眉山的次之,邛崃的差.

    作者:张静;杨文钰;陈兴福;刘卫国;陈圣伦;杜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RP-HPLC测定青海地区野生藏药线叶龙胆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海地区野生线叶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方法: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洗脱条件0.00~27.00 min,10%~17%A;27.00~45.00 min,17%~33%A;45.00~45.01 min,33%~100%A;45.01~55.00 min,100%~100%A;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5℃.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和异荭草苷均达到基线分离,分别在2.12~10.6,2.46~12.3,2.47~12.4,0.309~1.54 g·L~(-1)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9 4,0.999 7,0.999 2,0.999 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该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小龙;张海涛;纪兰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RP-HPLC同时测定天麻中4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结果: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分别在19.1~383(r=0.999 9),0.620~12.4(r=0.999 9),2.45~49.0(r=0.999 9),0.280~5.63 mg·L~(-1)(r=0.999 6)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7%~97.7%,RSD均小于1.6%.结论:本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适用于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测定.

    作者:闫宝庆;张晖芬;逢楠楠;陈晓辉;于治国;毕开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蒙古黄芪中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中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对蒙古黄芪的总黄酮、总皂苷以及总多糖于1.25×10~(-3)~25×10~(-3)g·L~(-1)的浓度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蒙古黄芪的不同提物部位对3种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而且都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不同纯度的总黄酮(55.48%TFA,0.59%TFA和0.36%TFA)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_(50)分别为0.654 2,4.654 4,6.055 2 g·L~(-1),清除羟基离子的IC50分别为0.060 5,0.254 4,0.4930 g·L~(-1),清除过氧化氢的IC_(500分别为0.010 4,0.156 0,0.224 0 g·L~(-1).结论:蒙古黄芪对过氧化氢、羟基离子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超氧阴离子.总黄酮是蒙古黄芪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总皂苷和总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较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纯度的增高而增高,相反,总皂苷、总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纯度的增高而下降.

    作者:卞云云;李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胃溃疡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分散体(SDS,姜黄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质量比1:8)对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大鼠设为模型组、姜黄素SDS低、中、高剂量(含姜黄素10,30,90 mg·kg~(-1))组,阳性对照雷尼替丁(27 mg·kg~(-1))组.每组10只.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连续口服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血清NO、血浆ET,测定胃溃疡指数;制备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给药3 d后禁食36 h麻醉条件下施幽门结扎术,16 h后解剖收集胃液,测定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小鼠口服给药3 d后禁食24 h,第5天皮下注射利血平10 mg·kg~(-1)制备胃溃疡模型,6 h后处死测定胃溃疡指数.结果:乙酸致胃溃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5.87±0.48,血清NO(23.63±5.73)mmol·L~(-1)相比,口服姜黄素SDs中、高剂量组大鼠溃疡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4.59±0.96,3.33±0.93(P<0.01),大鼠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9.75±5.90)mmol·L~(-1)(P<0.05),(39.63±12.73)mmol·L(-1)(P<0.01);与模型组血浆ET(163.65±63.84)ng·L~(-1)相比,姜黄素SDS高剂量明显降低大鼠的血浆ET水平(104.22±63.84)ng·L~(-1)(P<0.05).幽门结扎胃溃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相比,姜黄素SDS高剂量能够显著降低大鼠溃疡指数(P<0.01);与模型组胃液量、胃酸分泌以及胃蛋白酶活性相比,姜黄素SDS中、高剂量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胃液量,分别为(12.68±1.46)mL(P<0.05),(9.99±0.79)mL(P<0.01),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胃酸分泌(77.62±8.34)mmol·L~(-1)(P<0.05),(65.77±8.19)mmol·L~(-1)(|P<0.01),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胃蛋白酶活性(358.13±37.44)U·mL~(-1)(P<0.05),(292.13±41.93)U·mL~(-1)(P<0.01).利血平诱导胃溃疡模型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相比,姜黄素SDS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利血平诱导胃溃疡的溃疡指数,分别为3.88±0.40,3.03±0.64(P<0.01).结论:通过多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证明:姜黄素SDS具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液的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达到抗胃溃疡效果.

    作者:梅雪婷;许东晖;王胜;许实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用于决明子色谱指纹图谱峰的匹配

    目的:探求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条件下决明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的原理及依据.方法:样品用1.5 mol.L~(-1)盐酸液加热水解,用氯仿回流提取,利用不同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离分析.通过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色谱条件下获得的决明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谱问峰匹配.结果:得到了不同色谱条件下的决明子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采用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可以准确地进行不同指纹图谱间色谱峰的匹配.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方洪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草珊瑚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浸种时间、光照、温度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到种子萌发的佳条件,为草珊瑚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草珊瑚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草珊瑚种子平均长度约为3.86 mm,宽度约为2.98 mm,长宽比约为1.30,千粒重平均约为15.02 g,含水量为10.27%,种子生活力达到97.12%.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浸种24 h后发芽率高;在浸种时间、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黑暗培养下的发芽率要高于光照培养下的发芽率,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草珊瑚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不同发芽床对草珊瑚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84.67%)和纸问发芽率(80.33%)均显著高于沙中发芽率(74.67%).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黑暗条件,适宜草珊瑚种子的萌发.

    作者:张益锋;何平;胡世俊;李桂强;张春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的研究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作者:张伟;宋洪涛;张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银翘散加减治疗甲型H1N1流感31例体会

    今年4月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肆虐中,已蔓延至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共有13450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16例~([1]).

    作者:邹旭;张鹏;张忠德;唐雪春;张文青;奚小土;罗文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作者:冯学锋;付桂芳;格小光;杨京玉;薛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天山堇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堇菜属Viola植物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柱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UV,IR,ESI-MS,~1H-NMR和~(13)C-NMR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天山堇菜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结论:除胡萝卜苷外,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于健东;戴忠;林瑞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大黄5种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AgiIent TC-C_(18)(2)柱,流动相乙腈-一1%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4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2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9 8),测定范围分别为0.017 44~0.348 8,0.084-1.68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2%,97.87%.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片、酒片、醋片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熟片、炭片含量较生品下降明显,大黄不同饮片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张村;李丽;肖永庆;林娜;刘春芳;田国芳;陈东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关于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的建议

    为了搞好<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规范及相关配套书目<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药材及饮片)的编写工作,作者在分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

    作者:高学敏;张伯礼;钟赣生;张德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白及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白及药材中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制备供试品溶液,以0.2%蒽酮-硫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在0.036~0.18 mg线性关系良好,本法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 2.7%(n=9),人工栽培的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差别不大,较为稳定.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可为作为白及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作者:王爱民;王永林;郑林;李勇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