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0例疗效观察

孙秋峰;贺建功

关键词:中西结合治疗, 更年期妇女,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卵巢功能, 中医学, 症候群, 多发病, 常见病, 寿命, 困惑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消退到完全消失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候群,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逐渐延长,为使广大妇女在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惑中解脱出来,笔者自1994年9月~2003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为满足临床需要,研制一种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方法建立酸碱度、卫生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刺激性、稳定性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结果pH值为6.5~7.5时,卫生学检查符合规定,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高,RSD=0.9%.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范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躯干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是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独立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障碍之一.所以尽早对其干预和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风改;李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静脉高氧液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我院于2004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一般疗法基础上采用静脉高氧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锋;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为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SAH 90例,其中15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就诊,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董淼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干扰素为人工合成广谱抗病毒药,我院2003年11~12月运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自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探讨左心室肥厚程度与脑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

    左心室肥厚是心脏对高血压的适应性改变,能反映出高血压存在的时间和血压升高的幅度.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脑梗死的关系早已肯定,而有关左心室肥厚与脑梗死的关系资料较少.

    作者:程浩;黄河;贾海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围生期性传播疾病的护理探讨

    近几年来围生期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急剧上升,由于孕妇孕期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免疫力低下,使围生期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较非孕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垂止传播的危害引起了围生期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作者:夏庆丽;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易并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采用脑脊液置换术,一方面可尽快及时放出部分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从而减轻脑膜刺激征及压迫症状;另一方面注入生理盐水既可使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又能稀释含血脑脊液,减轻有害刺激.

    作者:王翠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的护理

    声带息肉是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一侧或双侧声带边缘的喉良性新生物(多位于声带前、中1/3处),长期用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是声带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吸烟、饮酒是诱发该病的原因,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声嘶、失音,甚至出现喉鸣音和呼吸困难.

    作者:张梅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80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方法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剌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

    作者:张冬青;毕秀玲;韩现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先安注射液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先安注射液对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3年间收治的120例中毒性心肌损害病人,随机分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心先安治疗组病人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分析中毒性心肌损害的发生机制、心先安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疗效观察证明心先安对各种毒物中毒引起的心肌损害都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明生;丁锋;高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ICU内病人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防治和护理

    目的对危重病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6例患者的血、痰、尿、引流管培养真菌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其中真菌62株,以痰培养阳性多.结论找出这类感染的特点、好发部位,提出预防感染对策及护理措施,减少真菌感染.

    作者:叶蝶莲;潘丽玲;胡惠娟;陈瑞珠;李素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我科1999年2月~2005年2月收治29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8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8个月内婴儿麻疹16例临床分析

    自1998~2004年,我科共收治麻疹及其并发症患儿110例,其中8个月以内婴儿16例,占总数的14.6%,一般认为8个月以内婴儿可获得来自母亲的抗体,很少患麻疹,但近年所见似有增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红;刘素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腭垂腭咽成形术后ICU护理体会

    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主要术式.此类患者手术耐受性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20%,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1],术后ICU监护尤为重要.

    作者:祝传华;耿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介入性心脏手术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受益,但该技术为创伤性诊治方法,对病人是一个应激,而且手术难度及风险高,大多数患者都有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特点,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其后顾之忧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安晓平;赵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CG在再灌注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判断再灌注治疗效果直接、准确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在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出再灌注治疗的效果.然而,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在很多基层医院尚无法开展.心电图检查有简单、方便、可多次重复等优点,是目前判断静脉药物溶栓效果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秀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不规则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右心室肥大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可靠而直观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代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会;薛小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处女膜环二点切开术在顺产分娩中的应用和观察

    会阴切开术为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其目的在于防止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先露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当前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缺乏自信心,缺乏与病人沟通技巧,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低是当前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出通过帮助护生树立自信心,注重培养其人际沟通能力及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策略,以提高其实习效果,实现其向护士角色成功转变.

    作者:莫景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