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术中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特点

苏松茂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高血糖, 型糖尿病, 胆囊切除手术, 糖代谢异常, 糖代谢紊乱, 治疗情况, 诊断标准, 血糖检测, 生活水平, 生活方式,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围术期, 年轻化, 老龄化, 发病率, 位置, 外科, 人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社会的老龄化使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而有糖代谢紊乱的人群比例就更高,占人口的[1]20%,在外科胆囊切除手术中,合并高血糖者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治疗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2000~2006年对我科收治的胆囊切除术638例,进行了围术期血糖检测,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31例,占4.86%,高血糖(糖代谢异常)67例,占10.5%,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检测路径对门诊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

    目的 通过对门诊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研究,为门诊糖尿病病人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的机会,以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方法 糖耐量异常70例,初诊糖尿病21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按检测路径观看录像,阅读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资料.研究组按检测路径观看录像,阅读有关糖尿病知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教育.结果 研究组的糖尿病病人掌握糖尿病知识较好,糖尿病的控制也较理想.结论 健康教育检测路径,有利于门诊糖尿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和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作者:谢福萍;马建新;宋葆云;梁秋蓉;黄宝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30例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五项指标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缩短疗程,缓解症状,并能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加速重症肝炎黄疸消退,消除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俊;乔永灵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16例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的疗效.方法 16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确诊的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分割剂量3~6Gy/次,5次/周,总剂量56~66Gy.结果 总有效率81.3%,患者全部生存,无远处转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雒建超;韩倩;牛坡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脂蛋白肾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

    在一些代谢性疾病中,例如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受体发生突变,可出现异常的脂质在肾脏蓄积.一些非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性病变常常出现在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直到近年来由载脂蛋白E(apo E)突变引起的特殊肾脏损伤(脂蛋白肾病)才被认识.

    作者:潘永利;刘章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6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接近正常,髋关节Harris评分达96分.结论 术前仔细观察,注重心理护理.术后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制定康复计划,协助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系统化护理模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水溶性与脂溶性穿心莲内酯的药理分析及临床观察

    近年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逐年增多,临床上要求药剂科采购毒性低,抗病毒效果好的药物受到关注,我院药剂科与小儿科一起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水溶性穿心莲内酯)治疗50例,并与穿琥宁注射液(脂溶性穿心莲内酯)治疗50例作对照,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士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1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2005年间上报的1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4.2%(61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53种药品,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5.1%(涉及15种抗感染药).ADR发生频率高的4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ADR表现以皮肤损伤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明生;王大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7d.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5.4%;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69.2%.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滴丸联用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方便.

    作者:刘安丰;李艳萍;黄国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强化了对病人的整体认识,护理工作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护理转变,要求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通过执行医嘱、向家属介绍病情、询问病情收集病人资料,制定相应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作者:张振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手术期间对病人家属实施人文关怀的体会

    目的 对手术病人家属实施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 巡回护士术前1d到病房术前访视病人;用心处理红包问题,先收下红包,手术结束后回赠给病人;巡回护士准确及时传递手术信息和病人情况,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降低焦虑.结果 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自2004年3月实施以来无一例手术室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对手术病人家属实施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需要,有利于病人安全渡过手术期,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吕云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胆囊切除术中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社会的老龄化使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而有糖代谢紊乱的人群比例就更高,占人口的[1]20%,在外科胆囊切除手术中,合并高血糖者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治疗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2000~2006年对我科收治的胆囊切除术638例,进行了围术期血糖检测,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31例,占4.86%,高血糖(糖代谢异常)67例,占10.5%,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苏松茂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26例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7年来26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一期切除吻合病例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局限性腹膜炎.结论 充分肿瘤近端结肠灌洗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杜少陵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富诗坦)与奥美拉唑(洛赛克)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96.13%与95.31%(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87、3.11.结论 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价格相对低廉,成本-效果比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郎然;王晓平;倪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乳癌术中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护理

    我科自2001年6月至今对中晚期乳腺癌先行化疗,再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1],疗效满意.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作者:田金凤;郭树平;职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复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rhIL-17)的复性条件.方法 表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大肠杆菌经破碎、包涵体洗涤、裂解提取、复性、Sephacryl S-100层析柱纯化等技术方法,对复性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经纯化得到rhIL-17,蛋白纯度为97.2%,探索到了rhIL-17蛋白复性的适条件.结论 通过复性与纯化获得了高纯度有活性的rhIL-17.

    作者:张傅山;刘钟滨;李荣秀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去炎舒松局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去炎舒松局部封闭(简称局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确切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利多卡因-去炎舒松混悬液,实行痛点封闭或皮损封闭,每3日1次.同时内服转移因子、潘生丁、维生素B1等药物,连续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内服药物同治疗组,连续2周为1个疗程.结果 去炎舒松局部封闭,配合内服免疫增强剂及维生素B1,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免疫增强剂及维生素B1.结论 去炎舒松局部封闭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西京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欧美发达国家HIE发病率仅为0.02%~0.04%[1],而我国高达3%~10%不等(因地区不同而异),由此所致的智力、行为障碍发生率为1.3%~15.3%[2],严重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深远.目前,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制定出治疗常规.但对其智能伤残的早期干预研究还不多,因此我们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了早期干预,旨在了解通过早期干预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智力发育的落后,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28例

    目的 探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分别以5~10μg/(kg·min)和1~2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3~5d为一疗程;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28例,有效25例(89.2%);对照组28例,有效9例(3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可提高窒息后患儿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张广伟;张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311nm)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NB-UVB照射治疗82例寻常型银屑病,每周照射3次,每2周评估疗效1次,记录不良反应,并与口服中成药克银丸比较.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 8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愈53例(64.6%),显效21例(25.6%),有效6例(7.3%),无效2例(2.4%),有效率(治愈+显效)90.2%.疗程结束时平均照射剂量为(5.4±1.5)J/cm2,平均照射次数为(21±5)次,累积照射剂量平均为(22.4±6.5)J/cm2,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肿胀、灼热感等不良反应.结论 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规物理疗法.

    作者:姜其学;张晓彬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消淋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消淋合剂制备方法及临床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处方中黄芪、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临床观察.结果 薄层层析分离清晰,空白无干扰,重现性好,临床有效率94%.结论 消淋合剂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娥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